学术投稿

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对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的影响

刘冰宇;王丹;李岩

关键词:家属参与护理模式, 宫颈癌, 焦虑, 抑郁, 胎儿结局,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对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胎儿结局及产妇产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来院就诊且均在我院分娩的122例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n=6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家属参与护理模式路径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不良心理情绪状态变化情况、胎儿结局及产妇产后生活质量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胎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低体重儿、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等胎儿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不同护理干预后,SAS、SDS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强化了家属在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围生期中的作用,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降低胎儿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对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究分析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对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胎儿结局及产妇产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来院就诊且均在我院分娩的122例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n=6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家属参与护理模式路径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不良心理情绪状态变化情况、胎儿结局及产妇产后生活质量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胎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低体重儿、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等胎儿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不同护理干预后,SAS、SDS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强化了家属在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围生期中的作用,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降低胎儿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

    作者:刘冰宇;王丹;李岩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超声心输出量在手术患者心功能监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超声心输出量在老年围手术期患者心功能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选取180例老年全麻择期手术患者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化分组,咪达唑仑组90例,进行咪达唑仑麻醉,丙泊酚组90例,进行丙泊酚麻醉.结果 咪达唑仑组T2、T3的CO、SV与T1时间段相比,呈下降趋势,丙泊酚组T2、T3的ET呈上升趋势,CO、SV呈下降趋势(P<0.05),而咪达唑仑组T2、T3的ET低于丙泊酚组,SV高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 超声心输出量在老年围手术期患者心功能监测中,可预测心功能变化情况.

    作者:王少华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恩替卡韦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恩替卡韦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纳入本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信封法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n=40,对照组患者使用康艾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使用恩替卡韦.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总缓解率6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功能的观察,观察组的总胆红素等相关指标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较好,不仅能够提升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情况,并且在治疗后的跟踪随访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也较少,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高.

    作者:步同亮;胥与韩;刘小林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甲磺酸酚妥拉明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

    目的 对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辅佐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价值展开讨论.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5例,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进行治疗,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参照组相比具有显著优势,P<0.05;研究组与参照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临床症状持续时间相比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 使用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进行辅助治疗比使用常规方法进行的治疗效果更佳,患者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作者:陈春喜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护理门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究护理门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与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综合护理,并对两组患者BPRS、SDSS评分、依从率与生活质量评分予以评定.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BPRS与SDSS评分分别为(24.34±3.83)分、(4.15±1.3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率97.37%,高于对照组的78.95%(P<0.05);实验组患者在生理(15.41±3.85)分、社会((15.77±3.82)分、环境(16.73±4.55)分以及心理(16.77±4.25)分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门诊可促使精神分裂症患者快速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谢潘潘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系统护理干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系统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影响,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40)、系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n=40),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参与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干预后言语智商评分、操作智商评分、智商评分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言语智商评分、操作智商评分、智商评分比较,观察组每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比常规护理干预的不足,系统护理干预在完善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实现了护理工作的计划性、目的性,利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病情改善.

    作者:林伟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腹腔镜远端胃癌切除术与开腹术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与开腹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就诊的50例远端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50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开腹胃癌切除术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腹腔镜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分析,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在临床治疗远端胃癌患者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作者:李英锋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患者满意度相关因素分析对医学生培养模式的启示

    目的 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临床工作中的欠缺,从而为目前的医学生培养模式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2—2015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内分泌科患者对整个诊疗过程的满意度情况作出回顾分析,分析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进而讨论目前医学生培养中的不足之处.结果 首次与住院医师会面等待时间、对所患疾病现状解释、对预期治疗结果解释(OR=7.665,95%CI 2.427~24.207,P=0.001)是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因此,患者的满意度主要和医患沟通的程度直接相关.结论 经分析,医患沟通情况是影响满意度的主要问题.医患沟通相关课程和医患沟通的相关培养可能是改善医患沟通效果的方式.

    作者:王娜娜;郭传骥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优质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观察优质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患儿给予优质护理服务,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P=0.044).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60±5.38)分,对照组满意度评分为(87.40±6.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6,P=0.005).结论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比常规护理更显著.

    作者:廖艳均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微课结合案例模拟在诊断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目的 探讨微课与案例模拟结合下对诊断实验技能课程的教学体会.方法 将2017年9月—2018年1月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研究组采用微课与案例模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学生各单项测试成绩、学科总成绩与教学满意度调查的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各单项测试后的学科总成绩[(69.6±15.6)分vs.(60.5±19.5)分(t=8.72,P<0.05)]与优良率[(16%vs.2%)(χ2=35.06,P<0.05)]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对教学的问卷调查满意度更好(46%vs.10%)(χ2=29.57,P<0.05).结论 微课结合案例模拟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诊断学习成绩,使更多的学生乐于接受,并能提高诊断课程教学质量.

    作者:马懿;吴铮铮;谭天海;聂永胜;李娟;李嘉静;陈丽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继续教育对策研究

    目的 了解我国当前关节外科医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规范技术的掌握情况,为进一步调整、提高我国全膝关节置换术继续教育水平提供指导.方法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参加2017年TKA继续教育课程的医师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甲以下级别医院医师在TKA术前与患者及家属积极沟通和术前使用模板进行参数测量的人数比例低于三甲医院医师(P<0.05);参与调查者中有28.83% 未开展TKA翻修手术;受调查者对本次继续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新型教学方式认可率分别达到76.58%和82.88%,而对于之后将分级教学及增加助教的方式,接受医师比率分别为77.48% 及81.08%.结论 (1)我国基层医师TKA手术不规范现象仍然存在;(2)我国关节外科医师对全膝关节翻修手术术前准备尚有不足;(3)现阶段TKA继续教育课程认可度高,但仍无法满足不同级别医院医师的学习需求.

    作者:田润;王坤正;杨佩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新媒体下的特应性皮炎健康教育总结及探讨

    特应性皮炎是我科一个发病率逐年增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近年来因其发病人群增多,受累患者年龄小,病程漫长,病情顽固,故对家庭及社会均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而对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及时的健康教育及皮肤健康管理指导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讲座等教育模式对于患者的健康管理收效甚微,且浪费较多的人力及精力.故本文以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例运用微信、微视频等模式对于特应性皮炎的患者进行实时动态的健康指导以及教育,并针对其进行了经验总结以及探讨,从而为其他慢性皮肤疾病患者的长期健康管理及教育提供更有利及丰富的经验借鉴.

    作者:张晓岚;李东宁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内镜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护理风险管理研究

    目的 探讨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内镜治疗的基础上加之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在2016年8月—2018年8月选取3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按照计算机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18例,对参照组行基础护理,对实验组行护理风险管理;分析两组发生风险事件的几率.结果 实验组发生风险事件的几率为16.67%(3/18),明显低于参照组发生风险事件的几率55.56%(10/18),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内镜治疗的基础上加之护理风险管理,可避免风险事件发生.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Mini-CEX在神经内科实习生临床执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与探索

    目的 探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评估的效果,验证Mini-CEX在临床实习评估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7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实习的2012级全科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神经内科实习期间使用Mini-CEX测量表进行测评并反馈,每位学生实习初始和实习结束接受2次测评.结果 实习初始测评时检测各项成绩分数均较低,实习结束时学生的各项测评合格率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Mini-CEX在神经内科实习中,有利于学生不断夯实自己的基础知识,提高查体技能,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职业素养.

    作者:刘忠锦;刘佳;张羽镝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目的 研究在ICU患者中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的效果.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纳入和收治的56例ICU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n=28例)以及实验组(n=28例),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观察实验组和参照组ICU患者护理满意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数据显示,参照组ICU患者护理满意度85.7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25.00%,对比实验组各项数据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在ICU患者中的作用相对比较显著,可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降低.

    作者:罗茜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微课堂结合TBL在重症医学见习课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移动微课堂结合TBL教学法在重症医学临床见习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15年2月—2018年1月我院校麻醉本科学生中抽取106名,数表法随机分成两组:52名对照组实施TBL教学法,54名观察组实施移动微课堂结合TBL教学法,统计两组的教学结果.结果 观察组学生对师生答疑、资料投放、问卷调查、综合考核、答题测试方式的支持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医学临床见习课中实施移动微课堂结合TBL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距离,提高教学质量,值得学习和使用.

    作者:李晖;王燕琼;杨伟;展希;姚家祥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早产儿临床路径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医疗改革以来,儿科医学取得丰硕成果,但早产儿救治过程中仍存在若干问题.文章从规范早产儿临床诊疗管理入手,研究开发了早产儿临床路径系统,从而将临床规章制度管理落实到医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早产儿临床路径系统(Premature Clinic Information System,PCIS)是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与早产儿临床诊治和护理流程相结合的产物.PCIS利用计算机仿真医生实际诊治工作流程,按出生时间、类别来设计佳的医疗和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合理地安排住院时间和费用.PCIS提供了标准的诊疗过程并对其实行持续监测和定期评价,有利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控制和持续改进,将促进早产儿医疗水平的整体提高.

    作者:程慧杰;王俊生;陈滨;何颖;许晓红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分析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SAP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乌司他丁,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APACHE-II评分及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SAP效果理想,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快速康复.

    作者:李常泓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食管癌的定期、扩大淋巴结清扫及综合治疗

    目的 观察食管癌的定期、扩大淋巴结清扫及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5月,35例食管癌患者治疗方案为定期、扩大淋巴结清扫及综合治疗,纳入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入院的35例患者行常规治疗,纳入对照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经统计,实验组35例患者共清扫出471枚淋巴结,平均(18.7±2.6)枚.两组转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采用定期、扩大淋巴结清扫术联合术后化疗的综合方法治疗时,治疗效果可显著提高,提升患者近期生存率.

    作者:杨凡;莫涛;何兴鸿;张林丰;何岩;周李芳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骨科资料数据库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骨科专业性强,学习难度大,通过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方法 本研究从临床病例入手,通过构建以病例为基础的骨科临床资料数据库,将临床病例、多媒体资料、仿真教学整合于一体,并将数据库应用于本科实习生教学,共60人纳入研究.所有实习生出科接受理论、技能考核及问卷调查.结果 所有学生均通过考核,优秀率分别为临床医学系72.4%,影像医学系68.8%,全科医学系66.9%;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方式表示满意,对采用数据库进行临床教学都采取积极态度,对骨科专业的临床实习更有兴趣,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结论 以病例为基础的骨科资料数据库有助于提高本科教学水平,结果需要更大样本验证.

    作者:谢小波;林岚;钟粤醒;钱丹丹;夏欧东 刊期: 2019年第07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