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张玲

关键词:电话随访式, 健康教育, 高血压, 护理应用效果, 满意度, 血压控制
摘要: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应用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9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案号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700例.其中,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控制有效率为95.55%,高于参照组患者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9.83,P<0.05).结论 使用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有益于促进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情况的改善,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满意度.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探讨

    目的 探究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结果,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心血管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7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不同血液检验指标情况.结果 (1)两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细胞分布宽度(15.9±0.9)%,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肌酸激酶同工酶(144.2±21.0)IU/L、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3.1±0.2)μg/L、心肌肌钙蛋白T(1.0±0.2)μg/L、心肌肌钙蛋白I(15.6±2.2)μg/L,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血液检验指标能准确检测冠心病患者发病情况.

    作者:张亚男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硫酸羟氯喹治疗风湿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究分析治疗风湿病采用硫酸羟氯喹的临床价值.方法 择取我院2017年1—9月收治的风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双色球随机模式,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予以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3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硫酸羟氯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疼痛程度及炎症情况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风湿病采用硫酸羟氯喹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症状及炎症情况缓解.

    作者:王长贵;陈仁利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的MRI表现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MRI检查,观察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的MRI临床特征.结果 80例患者的MRI检查均显示出髌骨与股骨外髁软骨以及骨质不同程度性损伤,关节囊成像不同成分积液.66例患者显示出不同程度髌支持带损伤,40例患者明显见髌骨外侧半脱位.结论 使用MRI序列检查技术,能够有效诊断出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能够有效评估膝关节各结构损伤的程度.

    作者:杨兴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索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本次实验对象为护理人员60名(在2016年5月22日—2017年5月22日选取),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观察组(n=30)进行护士分层管理,对照组(n=30)进行常规管理.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士工作能力评分(96.33±1.74)分、服务态度评分(98.21±1.42)分、护士形象评分(97.35±1.52)分、护理差错发生率(0.00%)、专业知识评分(95.87±2.33)分、技能操作评分(96.18±2.11)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分层管理用于护理人员中,能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朱莉莉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肝脏局灶性病变磁共振与多排螺旋CT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磁共振与多排螺旋CT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MRI和多排螺旋CT检查,且两种方法检查的时间检查在1个月以内,回顾分析其各自的影像学诊断结果,并将其与终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别对其诊断不同肝脏病变的准确度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 观察MRI和CT的诊断结果,其肝脏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80.95%(85/105)和72.38%(76/105),两组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终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进行分析,其对不同肝脏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24%(75/85)和63.16%(48/76),MRI高于CT,两组方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MRI均能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有效检查,但MRI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更高,可以作为首选诊断方法,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仝占胜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孕妇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状况调查及干预

    目的 探讨孕妇地中海贫血基因的携带状况与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30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地中海贫血筛查,并且对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的3000例孕妇中,152例确诊为地中海贫血,检出率为5.07%,其中15例为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占9.87%,33例为β-地中海贫血,占21.71%,104例为α-地中海贫血,占68.42%;α-地中海贫血患者中,缺失型为主要突变类型;而β-地中海贫血患者中,IVS-Ⅱ-28、IVS-Ⅱ654、CD41-42为主要突变类型;同时,共检出123例地中海贫血基因胎儿,其中α-中间型3例、β-重型或中间型22例、α-重型20例,共45例终止妊娠.结论 及时行地中海贫血筛查有助于提高出生质量.

    作者:刘妮;朱月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基层医院手术室标本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分析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基层医院手术室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8月收取的2400例手术病理标本送检资料,期间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进行管理,与2015年1—12月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2230例手术病理标本送检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我院于2016年1月对手术标本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标本渗漏、标本离体未及时固定、信息不全、标本漏登记、标本送检不及时、标本未规范交接等现象均较质量改善前有明显降低,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基层医院手术室标本管理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对其实施管理,可显著提高标本的管理质量,大幅降低标本的缺陷率,落实手术标本的规范化管理.

    作者:金秀成;刘瑛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100例无痛分娩的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对产程的影响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分娩孕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自愿要求行镇痛分娩且无产科及内科并发症的孕妇100例作为实验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另外100例作为对照组,未用任何止痛措施.分别观察两组产妇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对新生儿的影响、分娩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分娩对母婴影响小,无痛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作用可靠,大限度保证母婴健康,为孕妇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疼痛减轻或无痛的分娩过程.

    作者:马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叶酸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H型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1月收治的H型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单一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叶酸治疗.比较两组H型高血压控制率;血压达标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压监测水平、血浆Hcy监测水平;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 观察组H型高血压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压监测水平、血浆Hcy监测水平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监测水平、血浆Hcy监测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压,加速血压达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作者:胡琴兰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通窍化栓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AMP和β-EP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通窍化栓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和β内啡肽(β-EP)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至我院就诊的1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其中,对常规组采取一般治疗方案,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窍化栓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血浆cAMP与β-EP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65%与7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建议采取通窍化栓汤进行临床干预,便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韩永平;李云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住培医生实施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内插管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麻醉科轮训医生在实施纤支镜引导下经鼻腔气管内插管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住培医师120人,经过不少于60分钟的集中培训后分别对120例患者进行纤支镜引导下鼻腔气管内插管,评估其气管内插管的成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在纤支镜引导下鼻腔气管内插管中,住培医生的一次成功率为26.2%,两次成功率为60.2%,失败率为39.8%.Logistic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曾经使用过纤维支气管镜、博士学历、患者接受全身麻醉是住培医生实施纤支镜引导下经鼻腔气管内插管成功的有利因素.结论 背景知识的熟练掌握与技能培训相结合仍是提高是住培医生气道管理技能的重要手段.

    作者:汪赛赢;段开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青年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治疗术式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青年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治疗术式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青年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神经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手术、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高于观察组,对照组组患者的残余血肿量和术中出血量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状况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术后GOS评分为优率高于对照组,术后GOS评分为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采用神经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手术,利于提高患者预后,避免或降低并发症的产生,诊治疗效较好.

    作者:李志强;朱振云;梁建锋;李剑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的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甲胎蛋白(AFP)、碱性磷酸酶(ALP)以及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并对其进行分析;分析并对比阳性和阴性AFP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同时对阳性AFP患者的AFP变化和肝功能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在12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血清阳性AFP患者的49例、阴性71例,阳阳性AFP患者ALT指标,与阴性AFP患者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ST、ALP以及GGT指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对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唐欢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CT联合MRI检测对诊断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比较

    目的 探讨分析胰腺囊性病变患者接受CT和MRI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胰腺囊性病变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CT检查,观察组采用MRI和CT联合诊断,对两组的阳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有38例确诊,准确率为92.68%.观察组有41例确诊,准确率为1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的阳性预测值,观察组患者的阳性预测值为90.24%(37/41),对照组的阳性预测值为100%(41/4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腺囊性病变患者接受CT和MRI联合诊断的应用效果比较好,诊断准确率高.

    作者:刘立辰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防范老年人跌倒安全管理工作的探讨

    老年人跌倒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不但给本人带来痛苦,也给整个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由于社会人口老龄化及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增加,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已成为跌倒的高危人群.老年人跌倒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跌倒所致的意外不但给本人带来痛苦,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给整个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为了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发生,保健人员通过分析跌倒的危险因素,对老年人进行安全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做好老年人跌倒防范及给照料者提供支持.保健人员、老年人自身和家属保姆齐心协力,尽大可能减少老年人跌倒情况发生,减少其痛苦,减轻家庭负担,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安度幸福晚年.

    作者:马居峰;邵安龙;王利民;王志敏;毕丹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进展及处理策略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逐年增加,肺癌死亡率已居所有恶性肿瘤之首,就诊患者中80%已属晚期,失去了佳手术时机.肺部孤立性小结节的病因复杂,尽早明确肺部孤立性小结节的良恶性对于确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因此肺部孤立性小结节的诊治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随着人们健康理念的转变及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以CT为代表的影像学应用,提高了孤立性肺结节的阳性检出率.高度怀疑肺癌的孤立性肺结节可行有限的肺切除,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同时降低治疗成本及病死率.本文从实验室、影像学等多个方面分析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方法进展,总结处理策略.

    作者:田彬彬;成俊芬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普拉洛芬滴眼液应用于白内障术后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普拉洛芬滴眼液运用于白内障术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5例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术后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35).对照组采取氟米龙滴眼液术后治疗,研究组采取普拉洛芬滴眼液术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视力矫正优良率为92.50%,且该组干眼症状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氟米龙滴眼液而言,白内障术后患者使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佳.

    作者:戴丽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时间知觉的影响

    目的 分析左背外侧前额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时间知觉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4例抑郁症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所有病例均选自2016年1月—2017年7月,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甲组给予左背外侧前额叶rTMS治疗,乙组给予假rTMS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时间知觉和抑郁情绪改善情况.结果 甲组患者600 ms时距复制误差和3 s时距复制误差均低于乙组,甲组患者HAMD评分低于乙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抑郁症患者采取左背外侧前额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明显改善其时间知觉和抑郁情绪.

    作者:梁静;范勇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综合护理在减轻外科手术患者疼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索综合护理在减轻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来我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在手术后4 h﹑8 h﹑12 h﹑24 h﹑48 h﹑72 h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改善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和消极情绪的效果好.

    作者:张惜妍;刘颖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阴式子宫切除术在妇产科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在临床妇产科患者中分别运用开腹子宫切除术以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在本院接受子宫切除术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开腹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患者使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将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异常情况以及术后的不良反应,均获得治愈出院.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长、住院时间以及镇痛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在实施全子宫切除时运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作者:汪玲;王小燕;黄昊 刊期: 2018年第15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