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仑膦酸钠+他汀类降脂药治疗骨质疏松伴高血脂症的疗效

刘爱林;袁志军

关键词:阿仑膦酸钠片, 阿托伐他汀, 降脂药, 高脂血症, 老年患者, 骨质疏松
摘要:目的 将阿仑膦酸钠片与他汀类降脂药物用于老年骨质疏松伴高血脂症患者治疗中,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76例骨质疏松伴高血脂症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阿仑膦酸钠片与他汀类降脂药联合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患者治疗后TC、TG指标相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疼痛评分相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阿仑膦酸钠片与他汀类降脂药联合用于骨质疏松伴高血脂症老年患者治疗中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降低血脂水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独眼白内障患者心理情绪及并发症的优质护理干预价值

    目的 分析独眼白内障患者心理情绪以及并发症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22日—2017年11月11日来我院就医的独眼白内障患者98例,通过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基础性护理干预和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焦虑评分为(24.36±2.69)分,抑郁评分为(24.44±4.51)分,并发症发生例数有2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在独眼白内障患者心理情绪、并发症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可稳定患者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汪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效果对比

    目的 将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应用于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对比及分析诊断效果.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10月本院脾胃科所收入并开展诊断及治疗的100例疑似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患者作为实验目标,实施回顾分析,100例患者都接受普通内镜下活检、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和内镜下的切除标本相关病理诊断,观察和统计诊断结果 .结果 将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早期胃癌的诊断敏感性、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比较于普通内镜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胃癌患者采取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呈现良好临床效果.

    作者:张吉善;凌静;谢峰;周金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护理干预措施在减少腹腔引流管周围渗出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减少腹腔引流管周围渗出液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日—9月26日手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2例,干预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不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腹腔引流管周围渗出情况,并详细记录引流管渗出率、渗出时间和换药次数.结果 干预组腹腔引流管周围渗出率比对照组低,平均渗出时间长,平均换药次数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应用在腹腔引流管护理过程中,一定程度的降低了腹腔引流管周围渗出液渗出的情况,有效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胡玉清;刘一晓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浅析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分为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像脑电图(EEG)、心电图(ECG)、肌电图(EMG)、视网膜电图(ERG)、耳蜗电图(ECochG)、胃肠电图(EGEG)等体表电图,就是大脑皮质、心脏、骨骼肌、视网膜、耳蜗和胃肠等器官组织活动时,用相应的仪器通过放置于体表一定部位的电极引导而记录的对应器官的生物电活动.器官水平的生物电活动是在细胞水平生物电活动的基础上由众多细胞生物电活动综合形成的.一旦某器官的结构或功能发生改变,该器官的生物电活动也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对于细胞生物电现象的研究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使用价值.

    作者:吕爱军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基于微信平台上牙龈癌手术危重病情上报的护理应用

    目的 探究与分析基于微信平台上牙龈癌手术危重病情上报的临床护理应用.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相关资料,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此期间未设立微信管理平台,观察组为2017年1—12月,在此期间设立了微信管理平台,对比两组在不同时期下医生对护士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以及护士手术室护理质量的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服务态度、工作整体性、危重抢救的配合及手术配合质量评分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安全管理、感染管理、护理文书制定及仪器设备管理评分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微信平台应用于牙龈癌手术危重病情上报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效果及护士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李晓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单孔与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 分析单孔与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6例,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接受单孔胸腔镜治疗的33例患者为研究组,接受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的33例患者为参照组,后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天和7天的VAS评分,研究组改善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可以使患者术后疼痛得以减轻,生活质量可以显著提高.

    作者:杨大方;何龙海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循证护理在深静脉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评价循证护理干预在深静脉血栓(DVT)患者护理中的运用价值,为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6月治疗的90例DVT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DVT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DVT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对比两组DVT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情况、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占比以及护理观察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可以降低DVT患者不良反应、提高护理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朴雪花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浅谈医学生如何做好实验型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当今社会正在逐渐向创新型社会转变,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主体之一,良好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品质.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是大学生形成创新意识、锻炼实践操作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涵养,提升导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促进教研一体化,为国家培育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创新型人才.根据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 体验,分析学生、指导老师及学校等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并从宣传动员、个人兴趣、科研心态、项目选题、团队协作等方面探讨大学生如何做好实验型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作者:高静茹;郭潇;韩翠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在骨科中的优化研究

    目的 评价我科制定的新住院医师培训措施的培训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完成骨科住院医生培训课程的住院医生的出科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临床能力,比较新培训措施实施前后两组人员成绩的差异.结果 新的培训措施实施之后,培训人员在培训结束后,无论是理论成绩、操作成绩,还是临床能力都较新措施实施前的培训人员有明显的提高.结论 中山医院骨科对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流程及制度的改进是有效的,能够明显提高培训人员的医学水平.

    作者:曹渊武;陈子贤;王晓峰;姜晓幸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案例教学在妇产科规培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公认的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中的教学模式,通过典型案例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它可以提高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对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有促进作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我国培养各专业临床医师的必要方式,旨在通过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出理论知识丰富、技能操作过硬、临床思维能力良好的优秀医务工作者.在妇科疾病中,子宫肌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其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各种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实现个体化治疗.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是一种无创的消融治疗技术,近年来逐步应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中.本文以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为例,对案例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应用,探讨其在妇科规培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作者:袁利;刘维;丁小燕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康复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使用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我院对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均有50例.参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实验组使用参照组护理和康复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满意度是98%,参照组满意度是80%,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37,P<0.05).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参照组优秀,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使用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赵红梅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口试考试在神经科规培医师临床肌电图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口试考试在神经科规培医师临床肌电图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神经科规培医师30名,随机分为笔试考试组(WE组)与口试考试组(OE组)(n=15),培训期间WE组每2周后一天进行笔试考试,OE组每2周后一天除进行笔试考试外还进行口试考试,比较每组各时间段考试成绩.结果 OE组理论考试及病案分析考试成绩均明显优于WE组(P<0.05).OE组第4周、6周、8周笔试及口试成绩均明显高于第2周成绩(P<0.05),而WE组各时间段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口试考试可提高神经科规培医师肌电图知识储备的广度与深度,提高临床分析及知识应用能力,并增强其学习能力.

    作者:刘璟洁;范清雨;向莉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临床药学本科实习生带教中新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目的 探讨临床药学本科实习生带教中新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校临床药学专业2015级学生38例为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方式行实习带教;以2016级学生40例为观察组,采用案例导入联合TBL的新案例教学法进行实习带教,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病例分析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问卷调查各项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新案例教学法进行临床药学本科实习生带教可显著改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潘瑞玲;冀云涛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更昔洛韦和干扰素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作用

    目的 探讨应用更昔洛韦和 α-2b干扰素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9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分组(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给予干扰素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更昔洛韦和 α-2b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总有效率;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发热等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谷丙转氨酶和WBC水平;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 观察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谷丙转氨酶和WBC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谷丙转氨酶和WBC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更昔洛韦和 α-2b干扰素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加速症状消退,促进患儿康复,安全性好,无严重副作用.

    作者:白娟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中医针灸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分析中风偏瘫患者接受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我院接收的中风偏瘫患者来分析研究,将3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有15例,对照组使用西医治疗,实验组使用中医针灸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有4例痊愈,占26.6%,7例有效,占46.6%,4例无效,占26.6%,临床总有效率是73.3%;实验组有7例痊愈,占46.6%,7例有效,占46.6%,1例无效,占6.6%,临床总有效率是93.3%,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中风偏瘫患者接受中医针灸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根据患者的体质来进行治疗,副作用比较小,有效率高.

    作者:刘晓磊;王奇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护理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应用与可行性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护理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应用和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全部护理人员共计180名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7—12月给予护理绩效考核管理作为管理后,2017年1—6月未给予护理绩效考核管理作为管理前,比较观察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我院180名护理人员中,管理后护理职业素质测评、护士测评、患者满意度测评和医生测评均优于管理前护理工作人员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管理中应用绩效考核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黎;张蕾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三种方法胸廓固定护理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并归纳三种固定方式护理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时,具体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6年8月—2017年9月选取90例已确诊为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其中以胸带+垫包扎作为主要护理方式的30例患者简称为A组,以胸带包扎+粘贴胸部护板作为主要护理方式的30例患者简称为B组,以胸带包扎+肋骨切开内固定护理为主的30例患者简称为C组,对比三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的固定有效例数,对三种护理手段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本次研究中录入的90例患者,经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康复效果显著,全部康复出院.结论 三种方法胸廓固定护理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护理方式,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

    作者:李大芬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食管异物行胃镜下治疗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食管异物发生的相关因素及胃镜下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 对105例食管异物患者的治疗进行积极的术前准备,通过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配合,对临床过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05例患者中,102例成功取出异物,成功率97.14%,经过医护配合及围手术期护理、沟通,无一例医源性损伤及患者死亡的发生.结论 经过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不仅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利于手术进行,而且使医生的操作得以顺利进行,减少医患、医护之间的矛盾,医护默契配合、护患完美沟通是成功处置各种患者的重要保障.食管异物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护患沟通对患者的预后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宋春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接受中西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开展研究分析.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接收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20例,将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均有60例,甲组使用西药治疗,乙组使用中西结合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甲组有20例治愈,26例好转,14例无效,总有效率是76.67%;乙组有35例痊愈,22例好转,3例无效,总有效率95.00%,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乙组高于甲组(P<0.05).结论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接受中西结合治疗的临床有效率比较高,效果突出.

    作者:刘伟;孔晶;解志坚;杨金丹;潘雪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肺炎的综合性护理保健措施在临床中的应用

    在肺炎的护理措施中,正确执行药物治疗和呼吸科常规护理是主要内容.如何增加新的护理康复措施以促进疾病的康复,成为护理工作者的新课题.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理论及技术、各类功效显著的治疗仪、营养保健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为疾病的康复护理提供了理论依据.首先,应重视病室局部空气质量对呼吸道患者的影响,加强管理.然后以中医学、营养学、康复学理论为指导,总结了可促进肺炎康复的综合护理保健措施,丰富了专科护理理论,分析了当前大气环境及病室空气质量对肺炎预后的影响.为促进肺炎、特别是难治性肺炎的临床恢复提供有益的思路方法.

    作者:程翠霞 刊期: 2018年第23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