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方;何龙海
目的 分析肾衰合并心血管病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以2017年1—12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8212例肾衰合并心血管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106)与实验组(n=4106),对照组使用传统护理,实验组使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经透析治疗后并发症发病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肾衰合并心血管病患者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方式,能够提升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品质.
作者:李秀红;苏金磊;马红玲;张志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将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应用于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对比及分析诊断效果.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10月本院脾胃科所收入并开展诊断及治疗的100例疑似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患者作为实验目标,实施回顾分析,100例患者都接受普通内镜下活检、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和内镜下的切除标本相关病理诊断,观察和统计诊断结果 .结果 将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早期胃癌的诊断敏感性、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比较于普通内镜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胃癌患者采取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呈现良好临床效果.
作者:张吉善;凌静;谢峰;周金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将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应用在风湿性心脏病心衰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风湿性心脏病心衰患者中选取200例参与本组研究,依据计算机表法将其均分两组,各100例.对参照组行依那普利治疗,对实验组行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分析200例风湿性心脏病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和参照组风湿性心脏病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分别为98.00% 和85.00%,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风湿性心脏病心衰患者行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石家冲;毛旭龙;何国强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CAG方案对于老年(>60岁)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患者疗效、总生存期及生存质量.方法 345例患者均在环境相同的病房中接受一个疗程的CAG化疗方案,分析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疗效、总生存期及生存质量.结果 (1)AML复发难治患者的OR为83.65%,明显高于初治患者(71.11%);(2)M2复发难治患者的OR为86.67%,明显高于初治患者(70.00%);(3)MDS-AML及MDS-RAEB复发难治患者的OR为61.90%,明显高于初治患者(30.00%);(4)不同类型AL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患者的评分均明显下降,但不同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初治、复发难治、继发性、MDS-RAEB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0、8、5、18个月.结论 CAG治疗方案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作者:阿依姆妮萨·阿卜杜热合曼;姑丽斯坦·阿不都热西提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接受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1—12月我院对甲状腺肿瘤患者60例开展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甲状腺肿瘤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综合护理,对两组术后1、24、48 h疼痛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SAS和HAMA评分分别为(45.18±3.06)分、(14.12±2.03)分,对照组分别为(51.34±3.24)分、(17.45±2.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方式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情绪,促进患者的恢复.
作者:孙莉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临床药学本科实习生带教中新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校临床药学专业2015级学生38例为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方式行实习带教;以2016级学生40例为观察组,采用案例导入联合TBL的新案例教学法进行实习带教,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病例分析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问卷调查各项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新案例教学法进行临床药学本科实习生带教可显著改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潘瑞玲;冀云涛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食管异物发生的相关因素及胃镜下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 对105例食管异物患者的治疗进行积极的术前准备,通过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配合,对临床过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05例患者中,102例成功取出异物,成功率97.14%,经过医护配合及围手术期护理、沟通,无一例医源性损伤及患者死亡的发生.结论 经过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不仅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利于手术进行,而且使医生的操作得以顺利进行,减少医患、医护之间的矛盾,医护默契配合、护患完美沟通是成功处置各种患者的重要保障.食管异物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护患沟通对患者的预后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宋春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结肠癌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和短期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10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结肠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效果优于传统结肠癌根治术,能清扫更多淋巴结,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的优势,安全性高.
作者:韩元圣;丁丽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阴道B超测量卵巢体积及监测排卵在不孕症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39例不孕症患者,入院时提供阴道B超检查,测量卵巢体积,按照体积大小不同划分为3组,分别为A组(<3 cm3)411例、B组(3~6.2 cm3)415例、C组(>6.2 cm3)413例;遵医嘱采用阴道B超测量患者卵巢体积、排卵等情况.结果 3组患者排卵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544,P<0.05);B组患者排卵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193,P<0.05);A组与C组患者排卵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9,P=0.905);此外B组患者排卵率明显高于C组(χ2=284.621,P<0.05).3组患者受孕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261,P<0.05);B组患者受孕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597,P<0.05);A组与C组患者受孕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2,P=0.913);此外B组患者受孕成功率明显高于C组(χ2=38.217,P<0.05).结论 采用阴道B超测量卵巢体积及监测排卵,该检查结果对指导临床用药及治疗有指导作用.
作者:吴爱华;杨丽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索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2015年6月—2017年11月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0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观察组)为实验对象,且均进行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CD8+(30.45±3.65)%、IgM(1.98±1.42)g/L、IgG(14.85±1.35)g/L、hs-CRP(7.95±1.48)mg/L高于对照组,CD4+(27.15±2.36)%、CD3+(51.39±2.95)%、IgA(1.02±0.33)g/L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实施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效果明显.
作者:钱元原 刊期: 2018年第23期
案例教学法是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该种教学模式是将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进行结合的一种模式,应用于全科医学专业医学基础教育中.根据对学员的调查,案例教学法对于学员的兴趣具有激发的效果,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使用案例教学和PBL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提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在研究生临床教学实践中有比较好的效果.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思维,有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是未来教学转型和改革的必然目标,也符合我国现代社会人才教育的宗旨.
作者:刘超;吴江 刊期: 2018年第23期
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公认的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中的教学模式,通过典型案例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它可以提高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对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有促进作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我国培养各专业临床医师的必要方式,旨在通过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出理论知识丰富、技能操作过硬、临床思维能力良好的优秀医务工作者.在妇科疾病中,子宫肌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其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各种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实现个体化治疗.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是一种无创的消融治疗技术,近年来逐步应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中.本文以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为例,对案例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应用,探讨其在妇科规培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作者:袁利;刘维;丁小燕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究Seminar教学法运用于健康教育学的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 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6级临床专业学生分为Seminar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采用医学教育环境评估量表(DREEM)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Seminar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DREEM量表总分为(209.35±27.53)分和(145.28±35.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量表中的学习知觉、学术知觉、社交知觉的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于Seminar教育的知觉较高,Seminar教学方法可以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合作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知觉,学术知觉和社交知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吉金山;张正祥;周小燕;赵隆;史永乐;刘晓斌 刊期: 2018年第23期
文章主要探索预见习教学方法在精神病学教学中的作用.学生在学习精神病学理论课之前进入临床见习,熟悉患者、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并分析及解决相关问题,具体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PBL)和病例导入式教学法(CBL)两种教学方式.医学生、临床教师们对精神病学教学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在精神病学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预见习教学方法在精神病学教学中的作用是积极有效的.
作者:郭霞;詹剑;杨全凤;郑前敏;周庆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整体护理对腰硬麻醉患者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应用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需施行腰硬麻醉患者64例,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与整体组,各32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整体组给予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 整体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9%,高于常规组的8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腰硬麻醉患者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黄雪梅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处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氨溴索注射液和生理盐水来进行纤支镜灌药,并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痰液性状和痰量.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处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痰液性状和痰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支气管扩张患者实施纤支镜灌洗的急诊处理方法十分显著.纤支镜灌洗可以有效的提高急性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痰液粘度与痰液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李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胃肠肿瘤手术中腹腔镜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8月本科接诊的胃肠肿瘤手术患者92例,将之采用电脑随机双盲法进行分组:试验组(n=46)实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n=46)实行传统开腹术治疗.分析两组手术治疗的效果,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于胃肠肿瘤手术中积极运用腹腔镜技术,可缩短手术用时,减少并发症,降低术中出血量,促进病情恢复.
作者:刘斌;刘浩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家庭无创通气患者接受电话随访对通气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70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为随访组(40例,出院指导+电话随访)和对照组(30例,常规出院指导)两个组别,观察患者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治疗1、6、12个月3个时间点,随访组患者无创通气治疗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家庭无创通气患者除接受通气指导、心理干预等护理外,定期给予电话随访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萍;李馨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分为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像脑电图(EEG)、心电图(ECG)、肌电图(EMG)、视网膜电图(ERG)、耳蜗电图(ECochG)、胃肠电图(EGEG)等体表电图,就是大脑皮质、心脏、骨骼肌、视网膜、耳蜗和胃肠等器官组织活动时,用相应的仪器通过放置于体表一定部位的电极引导而记录的对应器官的生物电活动.器官水平的生物电活动是在细胞水平生物电活动的基础上由众多细胞生物电活动综合形成的.一旦某器官的结构或功能发生改变,该器官的生物电活动也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对于细胞生物电现象的研究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使用价值.
作者:吕爱军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究在急救网络中应用社区卫生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急救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进行统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院前处置、抢救成功率、院后宣教、后期康复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经过社区卫生服务机制,可发现,患者在抢救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在极短的时间内挽救患者的生命,控制患者正常的生命体征,抢救成功的机率明显的提高了,而且在入院治疗后期康复过程中,采用有效的估计方法,患者疾病恢复程度有明显的提高.结论 在院内急救网络方面,采用社区卫生服务方法,可提高对患者的诊断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后期患者的恢复.
作者:吴兵;周华 刊期: 2018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