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肾开窍汤配合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刘秀岑

关键词:补肾开窍汤, 针刺, 血管性痴呆, 疗效, 观察, 中医
摘要:目的 探讨补肾开窍汤配合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为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补肾开窍汤配合针刺治疗,评定两组患者的MMSE与ADL.结果 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92,P=0.001);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56,P=0.001).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治疗中补肾开窍汤的应用效果显著,配合使用针刺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提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外科住院医师职业道德和沟通能力的360度评价

    目的 探讨360度评价法在外科住院医师培训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外科培训住院医师30人分别由上级医师、主管护士及住院医师自身以360度评价法对其进行职业道德、人际沟通能力及临床工作能力评估,并将临床工作能力评估结果与传统出科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职业道德评分在上级医师、主管护士及住院医师自我评价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间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0.03, P=0.88 ;r=0.30 ,P=0.11 ;r=-0.13,P=0.49).人际沟通能力在上级医师、主管护士及住院医师自我评价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主管护士评价人际沟通能力与上级医师评价或住院医师自我评价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0.16,P=0.41 ;r=-0.04,P=0.85),后两者间正相关(r=0.49,P=0.01).上级医师评价临床能力与传统出科考核成绩正相关(r=0.45,P=0.01).职业道德、人际沟通能力评价与传统出科考核成绩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r=0.29,P=0.12 ;r=0.34,P=0.07).结论 评价职业道德时,上级医师、护理人员及自我评价三者不能相互取代.上级医师评价沟通能力不能代替护理人员评价.上级医师对住院医师临床能力评估与传统出科考核成绩结果相似,但两者均不能取代职业道德或沟通能力评估.因此360度评价法可对外科培训医师综合能力进行全面有效评价,在医学教育培训中有广泛应用前景.

    作者:李宁宁;夏金堂;徐学虎;赵伟;黄南祺;王琼;林望莹;王欣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PBL教学法在胸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PBL教学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胸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胸外科实习的护生210名作为观察组;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胸外科实习的护生200名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临床护理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进行临床护理带教.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生理论知识和临床护理操作考核成绩及其对带教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护生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护理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对带教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BL教学法进行胸外科临床护理带教可提高带教质量及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

    作者:唐维娟;曾小平;唐晓敏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神经监测仪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神经监测系统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于2013年3月—2017年5月,对106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实施在神经监测仪下的手术治疗,术中不同时段监测喉返神经的功能.现对神经监测仪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中的应用及体会进行总结.结果 106例患者均在神经监测仪下进行了甲状旁腺的手术治疗,术后均未发生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并发 症.术后患者血钙值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血磷、血iPTH值明显下降.结论 神经监测仪联合肉眼观察提高了喉返神经的识别率,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马楠;关宇;苏丽菊;柴淼;王洪婧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虚拟现实技术在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进展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结合,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具有沉浸感、交互性、构想性特点,通过其独有的特征以与现代医学之间密切的融合,正在对医学领域产生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文章就VR技术的特点及其对医学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国内外采用该技术进行临床技能培训的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吴志利;邓辉胜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优质护理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介入治疗中应用效果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对经导管动脉栓塞(TAE)介入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7月—2017年12月我科进行经导管动脉栓塞(TAE)介入治疗的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产妇临床护理观察指标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产妇介入栓塞止血花费时间、手术总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术后呕吐、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热、穿刺点渗血、宫体疼痛等并发症,研究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选择介入动脉栓塞治疗的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进行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能提高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安全可靠.

    作者:华丽莉;薛秀梅;戚亚兰;丁李梅;何伟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探讨

    目的 探讨左旋氨氯地平+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持续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张压[(82.5±5.7)mmHg]、收缩压[(128.5±7.7)mmHg]均优于对照组[(90.3±4.2)mmHg、(134.6±7.8) mmHg],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8、11.96,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06、3.54、6.88、3.27,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采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有效且安全,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周嬿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骨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情景模拟教学法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骨科实习护生5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则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观察两组实习护生在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教育满意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实习护生理论知识、操作能力、带教满意率等指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骨科护理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学习者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能力,另外在对提升带教满意率等指标方面也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周建英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益生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内毒素及炎症因子均得到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显著.

    作者:程玉娥;王小红;李睿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多模式教学促进临床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临床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病理专业医师的基础,且是重要手段之一,依据病理专业的特点,培训过程中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从师资方面,利用各种资源和培训课程,提升带教医师的教学素质和知识储备;在临床带教过程中,需要注意培养住院医师的人文情怀,采用多种手段加强临床病理思维的训练,注意和临床及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综合诊断能力;并且强化基础能力的培养,这样有效地提升受训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并且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和继续教育途径加强疑难病例的学习;从而全面提升住院医师规范范培训的效果,培养出适合各级医院的合格临床病理诊断医师.

    作者:李维卿;朱青子;陈军;朱培培;马小梅;王良哲;刘惠敏;李一明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预见性护理在我院妇科腹腔镜手术配合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预见性护理在我院腹腔镜手术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患者14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11.58±15.49)min,较对照组的(138.96±15.52) min短,术中出血量为(36.96±11.75)ml,较对照组的(61.85±12.80) ml低,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手术配合中应用预见性护理,能减少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效果显著.

    作者:吴雪媛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产科护理管理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效果及对风险事件发生、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护理管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行护理常规管理,观察组行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跌倒率(3.13%)、坠床率(1.56%)、高危药外渗率(1.56%)、药物用错率(0.00%)、医源性皮损率(0.00%)、护理纠纷率(4.69%)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态度、护理安全、护理技巧、护理防范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科护理管理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能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效果良好.

    作者:冯玉梅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个性化护理措施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中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对其药物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所收治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为43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总依从率高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社会功能、心理状态、身体机能及认知能力评分较高,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改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应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加强个性化护理模式的比重,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个性化护理模式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技巧.

    作者:孟永丽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探究

    目的 将预见性护理应用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探究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参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实行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服务满意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率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开展预见性护理呈现出较优的临床效果.

    作者:孟云丽;陈玥;郭林林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环节质量管理在预防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实践与效果

    目的 探讨环节管理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中的实施与效果.方法 将2016年4月—2017年3月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112例作为对照组,2017年4月—2018年3月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76例作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通过完善导管评估、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病区环境、注重健康教育和护士培训等环节过程的管理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运用环节质量管理后,医护人员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干预措施等相关知识的知晓度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环节质量管理,提高了医护人员质量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规范了培训与操作标准,有效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发生.

    作者:戴莉;关国琼;刘红;朱晓红;陈容美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1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针对常规组48例胆结石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48例胆结石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对比两组胆结石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胆结石患者护理后的管道留置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胆结石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4.17%)低于常规组胆结石患者(18.7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 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应用价值较高,促进患者预后及康复.

    作者:杜改英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采用手术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并在手术过程中实施冰冻切片,术后石蜡病理亦证实为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后终生服用左旋甲状腺素片.结果 60例患者中,49例患者为单侧桥本氏甲状腺炎(桥本氏病合并单侧乳头状癌),11例患者为对侧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癌(桥本氏病合并双侧乳头状癌).术后出现4例低钙血症患者,有12例Ⅲ期患者后续行 131I治疗;2年随访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仅有2例患者需要再次进行手术.结论 针对于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理想,但是要根据患者的病变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相关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作者:张旭旭;管小青;顾书成;吴骥;郑向欣;邱兴;陆柏林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效果

    目的 探讨可调式骨盆外固定架结合下肢骨牵引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可调式骨盆外固定架结合下肢骨牵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Matta、Majeed评分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调式骨盆外固定架结合下肢骨牵引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实现良好的治疗和预后效果.

    作者:朱礼明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双肺移植术患者自体血回输的护理配合

    目的 分析双肺移植术患者自体血回输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实施肺移植术的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手术过程中,所有患者均采用自体血回输,对所有患者的护理配合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平均出血量(1 105.3±253.3)ml,平均自体血回输量(625.3±56.0) ml.10例患者经护理后未发生输血反应.护理后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护理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移植术自体血回输患者,要做好术前的相关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和医生的密切配合,可促进手术的顺利实施.

    作者:邱仁芳;张岳峰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效果及预后评价

    目的 评价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9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给予甲状腺全切除术,对照组给予甲状腺次切除术.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为93.7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4.32%,对照组为12.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0.00%,对照组复发率为12.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癌患者实施甲状腺全切除术效果明显,可降低复发率.

    作者:齐力;季雪莲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转化医学在内分泌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国际医学健康领域出现的新概念,是医学研究中的新分支,试图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中建立更直接的联系.转化医学在医疗领域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文章针对我国当前医学教育中,基础与临床脱节、人文教育薄弱等问题,提出了以转化医学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医学教育的改革途径之一,对临床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结合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从学科特点、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等方面,分析探讨了转化医学与内分泌学的密切关系以及在内分泌学临床教学中引入转化医学理念的方法,对内分泌科医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讨论.

    作者:田勍;王海宁;肖文华 刊期: 2018年第32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