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的护理方式分析

谭明蓉

关键词:剖宫产, 术后, 静脉自控镇痛泵, 护理, 满意度, 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的护理方式.方法将本院2016年3月—2018年1月9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两组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试验组应用整体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疼痛评分、出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焦虑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的护理方式中整体护理可获得满意效果,可减轻产妇焦虑和疼痛,加速出院,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空肠造瘘管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空肠造瘘管与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进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n=50)采取空肠造瘘管营养支持,对照组(n=50)采用十二指肠管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肛门排气时间、营养管留置时间、治疗前和治疗7 d时的白蛋白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营养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和治疗7 d的白蛋白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空肠造瘘和十二指肠管均能够达到营养支持的目的,但空肠造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作者:吴晓林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彩超在产前估测脐带长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彩超在产前估测脐带长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1—12月,随机选取晚孕期(孕32周后)孕妇1 000例.以四象限计数法对脐带长度产前进行超声估测,产后由产科医师对每例胎儿脐带进行测量.收集有效数据645例.对每个病例进行详细登记,资料档案录入,建立数据库进行真实数据录入.结果 在645例晚孕期孕妇中,产前超声检测脐带分布在1个象限者,共29例,产后实际测量脐带平均长度(41±6)cm,其中脐带过短15例;产前超声检测脐带分布在2个象限者,共451例,产后实际测量脐带平均长度(52±2) cm,其中脐带过短3例;产前超声检测脐带分布在3个象限者,共149例,产后实际测量脐带平均长度(53±3)cm ;产前超声检测分布在个4象限者,共16例,产后脐带平均长度(79±8)cm ;产前超声检测脐带分布3、4个象限者,产后脐带长度均为正常值范围.产前超声检测诊断脐带正常的符合率98.24% ;诊断脐带过短的符合率62.07%.结论 超声四象限计数法对产前估测脐带长度有一定价值,尤其是对脐带过短的诊断,在分娩前给予及时预警,可减小产科风险,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作者:姜川;刘传永;郑远琴;尹明华;姜莲;付吉群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研究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 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术后护理康复,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进行术后康复护理.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后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比观察组患者时间长,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 以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康复速度,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术后不良情绪,对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作者:吴春荣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针对性护理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我院86例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及研究组患者分别行传统的临床护理及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长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对促进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患者术后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王伟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研究

    目的 研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D二聚体(D-dimer,DD)对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 MPP)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1日—12月31日我院住院确诊为MPP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测资料,按照重症和轻症MPP分组,采用四格表χ2检验(Chi-square test)和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Student's t test)对CRP、DD在重症和轻症MPP组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185例确诊MPP病例,重症MPP组入选85例,轻症MPP组入选100例,两组性别和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RP高于参考值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P=0.763);两组CRP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53,P=0.000),重症MPP组CRP均值高于轻症MPP组.两组DD高于参考值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99,P=0.000),重症MPP组DD高于参考值者比例高于轻症MPP组;两组DD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25, P=0.000),重症MPP组DD均值高于轻症MPP组.结论 DD值显著升高较有潜力作为重症MPP的观察指标.

    作者:康旭丽;张明瑛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初治、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41例患者至少接受2~8个疗程化疗,中位治疗3个疗程以上,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中位随访14个月,总有效率为82.9%(34/41);其中完全缓解(CR) 16例,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10例,部分缓解(PR)8例.结论 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初治及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李春溟;程旭;严敏;程珍;饶彪锋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PBL教学模式在我国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神经病学内容繁多、枯燥、深邃且抽象,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很高,传统教学难以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神经病学的教学质量.PBL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学习,其优势和重点是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令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启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神经病学的教学中,开展PBL教学模式能有效培养出更多具备理论创新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的开拓型复合人才.

    作者:吴丽;高庆春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3月90例消化内镜微创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采用表面麻醉,观察组采用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消化内镜微创手术麻醉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生命体征情况;消化内镜检查依从性、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消化内镜微创手术麻醉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水平相近, P>0.05;干预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波动较小,P<0.05.观察组消化内镜检查依从性、患者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微创手术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更好地维持检查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稳定,减轻患者疼痛和提高其检查的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沈阿利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的护理重点及方法策略

    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我国中老年人患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作年龄正在逐渐减低,甚至未成年人也有出现脑梗死疾病的现象,特别是中年患者,脑梗死发病率正在极速上涨,可见该疾病的威胁性相对较高.针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除了要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以外,还应该注意采用合适的护理策略.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护理,除了要注意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外,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患病阶段采用合适的护理策略,避免患者出现后遗症.文章针对不同阶段的脑梗死患者的护理策略进行分析.

    作者:王洪娟;刘静;尚蕾洁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分子诊断学技术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及挑战

    分子诊断学是一门发展迅速且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型学科,其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发展而来,并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疾病诊断及临床治疗.随着医学技术和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分子诊断学技术在检验医学中被广泛应用,在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检验医学的发展.文章通过对分子诊断学的三大类技术,即基因测序、分子杂交、基因扩增进行阐述,分析其在遗传性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并指出分子诊断学技术所面临的挑战.

    作者:李琼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中西医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不良反应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乳腺癌手术后放疗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对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接受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进行护理时,对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能够得到显著降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护理方式.

    作者:刘佳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TBL联合CBL教学在机械通气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急危重症护理学机械通气教学中TBL联合CBL教学模式的临床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纳入我校2016级本科护理学专业重症医学科实习学生64人,每个班32人.将学生按照班级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方法(team-based learning,TBL)联合教学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学习结束后,对比两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实践考核成绩.结果 试验组学生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L结合CBL教学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机械通气教学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作者:李晓东;李甜;郝春艳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微创脊柱外科影像资料在脊柱外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我国现代医疗事业的进步发展,传统脊柱教学模式已不能紧跟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因此临床往往采用微创脊柱外科影像资料提高教学质量,其结合实验标本与模型正确阐述脊柱外科的重点与难点,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根据影像资料加强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精神,激发学习热情,使得学生能全身心 投入至课堂教学中,拓展其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便于推动整个教学流程能顺利执行.文章分析微创脊柱外科影像资料在脊柱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作者:吴俊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改良式经皮气管切开术用于监护病房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改良式经皮气管切开术用于监护病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20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给予试验组60例患者改良式经皮气管切开术,给予对照组60例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不良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监护病房患者采用改良式经皮气管切开术进行治疗,能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切口长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苏善道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小儿支气管炎优质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总结小儿支气管炎的优质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 将92例支气管炎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儿从1号到92号进行随机排序,并将序号为双数的患儿划分为优质护理组,将序号为单数的患儿划分为常规护理组,每组患儿46例.对常规护理组患儿实施 常规护理,对优质护理组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差异,P<0.05.结果 经分组护理的实施与治疗效果评价发现,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儿,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和常规护理相比,通过优质护理的实施,可以改善小儿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提高其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曹嘉玲;许思清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f cervical spine,OPLL)是指因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对脊髓、神经根产生压迫,从而导致的一组神经功能损伤症候群.上世纪70年代以来,对该疾病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但其病因仍不明确.影像学检查为其诊断的主要方法.目前临床治疗主要针对后纵韧带骨化病灶压迫脊髓神经产生的临床症状,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多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前路直接减压、后路间接减压及前后联合减压固定三种方式,各有优缺点,需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手术方案.

    作者:胡钰铖;朱美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输尿管结石通过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的不同效果

    目的 对比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与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15年4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中选取9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9例,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试验组患者48例,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比两组结石排净、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时间.结果 对照组直径<1 cm的结石排净率为91.30%,试验组为88.8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6 9,P>0.05 ;试验组直径≥1 cm结石排净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53.8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8 2,P<0.05 ;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结石直径<1 cm与直径≥1 cm患者的手术时间均更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693 9、63.636 8,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8% (2/49),试验组为6.25%(3/4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3 2, P>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与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直径<1 cm的输尿管结石疗效相当,但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手术时间更短,治疗直径≥1 cm输尿管结石的结石排净率更高.

    作者:姜彦飞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

    目的 探索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3日—2018年8月23日我院支原体肺炎100例患儿(实施奇偶数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儿采用红霉素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儿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随后对比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沉、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CRP(7.15±1.33)mg/L、PCT (0.33±0.08)μg/L、血沉(11.25±2.62)mm/h、总有效率(94.00%)、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00%)、肺部啰音消失时间(5.26±1.96)d、咳嗽消失时间(3.15±1.33)d、发热消失时间(3.69±1.75)d、住院时间(10.75±2.65)d,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支原体肺炎小儿实施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陈巧芹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构建

    目的 探讨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构建.方法 选取2013—2014年入职我院的新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选取2015—2016年入职我院的新护士为观察组,采取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案进行培训.规范化培训结束后,对护士的岗位胜任力、责任护士工作质量进行测评.结果在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规范化培训体系下培训的新入职护士较传统培训下的新入职护士在岗位胜任力、责任护士工作质量方面有显著提升.结论 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护士综合素质,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黄严金;邱文金;陈小平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2PM教学模式在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2PM教学(即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模式、师带徒式教学模式和微格教学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实践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将大三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60人,实验组采用2PM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在教学满意度、核心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在教学满意度方面,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在核心能力方面,除了语言表达能力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如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床边护理能力、团队协作、评判性思维、自主学习等,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PM教学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作者:崔慧霞;张文陆;董云青 刊期: 2018年第34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