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残余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取石的临床运用

李毅

关键词:残余胆囊, 腹腔镜, 胆总管切开取石, 胆道镜取石, T管窦道, 腹腔镜胆道探查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残余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3月—2018年5月,共对37例既往有胆囊或胆道手术史的患者行腹腔镜残余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术中常规采用三孔法腹腔镜分离粘连后暴露胆囊管、胆总管,行残余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记录手术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37例患者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94.4±11.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7.6±0.6)ml;术后引流2~7 d,平均(4.0±1.2)d,术后住院时间4~12 d,平均(6.0±2.1)d.术后4周行经T管窦道胆道镜检查,取出残余结石并胆道冲洗后拔除T管.结论腹腔镜下残余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阿奇霉素与甲泼尼龙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分析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对比两组症状改善时间、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退热时间为(5.75±1.02)d,短于对照组的(7.86±1.52)d;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为(5.91±1.22)d,短于对照组的(8.89±2.63)d;观察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为(6.62±1.52)d,短于对照组的(9.26±2.15)d;观察组胸片阴影消失时间为(7.05±1.08)d,短于对照组的(12.89±2.11)d,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9.3159、6.0982、4.0684、7.8380,P<0.05);与对照组(78.57%)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35%)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084,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更快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金羽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镇痛泵联合综合护理对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镇痛泵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的应用效果与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30例术后疼痛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综合护理及常规镇痛;选择同时间段3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镇痛泵联合综合护理.应用视觉模拟法(VAS)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VAS评分为0分12例(40.00%)、1~3分13例(43.33%)、3~5分4例(13.33%)、>5分1例(3.33%);对照组患者中,VAS评分0分者3例(10.00%)、1~3分9例(30.00%)、3~5分11例(36.67%)、>5分7例(23.33%);观察组VAS评分0分占比高于对照组;评分3~5分和>5分的占比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术后患者中采用镇痛泵联合综合护理,镇痛效果明显.

    作者:周灵芳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流程护理在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流程护理模式干预在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并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n=37)与对照组(n=37).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干预,研究组采用流程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麻醉前的生理应激反应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更低,术后康复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为5.40%,比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21.62%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程护理模式干预可优化护理流程,提高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弱患者的生理应激反应,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促进患者术后身体快速康复.

    作者:张文英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术中保温措施对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中保温措施对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行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常规组(n=40).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同时接受术中保温护理,观察两组手术指标、体温、凝血功能、术后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体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实验组体温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APTT、TT、FIB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APTT、TT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寒战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采取术中保温措施,能够有效稳定患者体温,并使其凝血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作者:代伟;刘冬;蒯乃红;杜文婷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8月我院门诊所收治的脾虚泄泻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脾虚泄泻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腹痛、腹泻、精神萎靡的改善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发热改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虚泄泻患儿采用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术与临床常见西医治疗模式进行对比效果显著.

    作者:阮强;张京蓉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白芍总苷联合自拟祛疣汤治疗多发性跖疣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白芍总苷联合自拟祛疣汤浸泡治疗多发性跖疣的疗效.方法 选取门诊收治的60例多发性跖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自拟祛疣汤浸泡治疗,治疗组在其治疗基础上,加服白芍总苷胶囊0.6 g,一天3次.治疗1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清IFN-γ和IL-4含量、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FN-γ和IL-4含量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复发率13.64%,对照组复发率42.86%,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芍总苷联合自拟祛疣汤浸泡治疗多发性跖疣具有疗效满意,安全可靠,耐受性好,复发率低,副作用小的特点.

    作者:董文启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多元化健康教育干预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55)与对照组(n=5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实验组患者采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疾病认知度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方式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认知度,促进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并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理想.

    作者:蒋芳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老年不同类型胆道结石合并胆道感染的腹腔镜术后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胆道结石患者与胆道感染的临床诊治疗效果与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16例老年胆道结石合并胆道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轻重程度,将其分为Ⅰ组、Ⅱ组、Ⅲ组.急性重症胆道感染16例患者作为Ⅰ组,先兆型急性重症胆道感染24例患者作为Ⅱ组,轻症胆道感染76例患者作为Ⅲ组,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将三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胆道残石率、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及ICU住院时间Ⅰ组住院时间长于Ⅱ组和Ⅲ组,Ⅱ组长于Ⅲ组;Ⅰ组有1例患者发生死亡,Ⅱ组、Ⅲ组均无死亡现象发生;且Ⅲ组术后胆道残石率低于Ⅱ、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症胆道感染患者经腹腔镜切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玉军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大学协作附属医院外科临床实习培训的新思考

    对于地区性大学协作型附属综合医院,临床实习以本科教育为主,目前医学本科就业压力大,大部分实习医师选择继续考研深造,往往忽视临床实习特别是外科临床实习技能的培训.在这种新形势下,以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三位一体的培训考核体系,以互动反馈的方式助力教学相长,以模拟平台为契机,促进医学人文素质的养成.使在外科临床实习的医学生除了获得更好的临床实习效果,夯实了临床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能够提高人文素质,充分体现了协作型大学附属综合性医院在实习医师培养中的作用,顺应了我国教育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发展中的需求.

    作者:冯伟;蔡小丹;林斌;汪启乐;周刚;朱润民;戴爱华;邹会玲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微信联合PBL教学法在产科课间实习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信联合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方法在产科课间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3月临床医学本科12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课间实习,实验组采用微信联合PBL法进行课间实习,对比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学生对课间实习教学的满意度为85.0%,而对照组为60.0%;75.0%的实验组学生对产科学产生了兴趣,但只有55.0%的对照组学生对产科学感兴趣;实验组学生理论课考试成绩为(83.78±2.01)分,高于对照组的(74.17±2.5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技能考试成绩为(82.63±1.80)分,高于对照组的(74.23±2.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信联合PBL教学法可以增加授课满意度,提高学生对产科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成绩,教学效果显著.

    作者:杨秀华;孟涛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超声检查在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超声检查在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早期诊断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婴幼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疑似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婴幼儿予以超声检查,以三维CT检查结果为科学参照,以此评价超声检查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准确性、特异度和敏感性.结果 超声检查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准确性、特异度和敏感性数据指标均较高,且与三维CT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超声检查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敏感度为97.89%,特异度为80.00%,准确性为97.00%.结论 超声检查在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早期诊断显著,具有极高的诊断准确性、特异度和敏感性.

    作者:孙京枝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45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病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高危因素,评估其发病风险,寻找有价值的评估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ISMAD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生活习惯,CT检查结果及相关生化检查.结果 饮酒、吸烟、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增粗、肠系膜周围脂肪密度增高、D-二聚体增高均是ISMAD的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异常对ISMAD的预测的敏感性82.6%,特异性60.0%,如联合血浆D-二聚体,对诊断敏感性为73.9%,但特异性增高至70.0%,如合并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敏感性为78.3%,特异性为97.5%.结论 腹痛患者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如CT有肠系膜动脉或脂肪组织密度异常,血浆D-二聚体有升高,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患者,需高度警惕ISMAD可能,建议尽早行腹腔CTA检查

    作者:刘克伟;喻群力;李蕾;蒋凤娟;王文斌;林家湘;孙乐;王春香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肢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与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90例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及疼痛程度评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FMA及疼痛程度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后FMA评分均升高,疼痛程度评分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上述评分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能够促进改善患儿肢体功能,降低术后疼痛感.

    作者:李华;胡晓云;李连永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在子宫肌瘤患者中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将传统开腹手术纳入到参照组,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纳入到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时间(89.21±2.32)min、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6.21±1.22)h、术中出血量(50.21±4.22)ml、住院时间(4.52±0.32)d、并发症发生率3.33%,对比参照组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在子宫肌瘤患者中具有显著作用.

    作者:唐懿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和方法.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从术前、术中与术后护理等总结护理经验.记录患者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结果 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开通术中、术后再闭塞各3例,颅内出血转化5例,死亡3个,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分级(mTICI)≥Ⅱb为血管再通,成功再通42例,无压力性损伤、穿刺部位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治疗3周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导尿、心理疏导,术中配合医生对患者护理,术后病情检测、穿刺部位护理、饮食指导、卧床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是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重点.

    作者:方芸;吉莉;姜超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临床实训课程对口腔医学专业实习的影响分析

    目的 通过对完成实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学生们在各个实习科室的临床思维及操作能力培养、自我评价及临床教学规划的满意度.方法 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2011级及2012级开设临床实训课程前后两届完成实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科室、带教老师的教学方式、态度满意度、临床操作的实践机会、设备设施情况、理论课教学情况,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的培训等.比较2011级和2012级学生对临床实训改革的反应.结果 2012级学生临床、非临床学习满意度均较2011级有所提高;2012级学生更加重视理论课的复习、入科前的预习;2012级学生更加倾向于认为临床实训达到了教学目标,使得他们可以与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项目良好的衔接.结论 在不断地摸索中带来口腔医学教学模式的进步,努力寻求更适合当下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通过对临床实训课程前后两届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总结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更高效地完成教学工作提出建议,也为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开启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李佩伦;黄正蔚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反复出血Dieulafoy病3例

    上消化道出血可分为非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非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中,消化性溃疡为常见,但Dieulafoy出血为凶险,其发生率仅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1%~2%,但病死率高.Dieulafoy病的主要症状是反复发作性呕血和柏油样大便,严重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此篇文章对我院2010—2015年因消化道出血就诊,行胃镜检查诊断Dieulafoy病,并给予内镜下相关组织胶及钛夹治疗的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病史及术后随访报道,目的为进一步阐述Dieulafoy病的相关内镜下治疗的效果,以推进消化道出血相关内镜下治疗的方法.

    作者:陈旭;马佳丽;李坪;周玉玲;梁秀霞;艾正琳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30例.实验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则采用全身麻醉.分别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10分钟、术毕、术后1天、术后2天以及术后5天不同时间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以及NK细胞比等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T0相比,两组患者T1~T2时段的CD3+,CD4+,CD8+,CD4+/CD8+以及NK细胞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段,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有所恢复.T0时,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T1~T4时段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能降低围手术期的免疫功能抑制,保护患者免疫功能从而有助于术后康复.

    作者:李鸿志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腹腔镜残余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取石的临床运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残余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3月—2018年5月,共对37例既往有胆囊或胆道手术史的患者行腹腔镜残余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术中常规采用三孔法腹腔镜分离粘连后暴露胆囊管、胆总管,行残余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记录手术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37例患者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94.4±11.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7.6±0.6)ml;术后引流2~7 d,平均(4.0±1.2)d,术后住院时间4~12 d,平均(6.0±2.1)d.术后4周行经T管窦道胆道镜检查,取出残余结石并胆道冲洗后拔除T管.结论腹腔镜下残余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作者:李毅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与开腹对早期胃癌的影响

    目的 分析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与开腹对早期胃癌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参照组45例患者予以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45例患者予以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总结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研究组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4.4%)低于参照组(22.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胃癌患者应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可缩短手术用时,减少术中出血量.

    作者:张军永;邢攸轩 刊期: 2018年第36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