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长学制医学生焦虑抑郁因素分析及其干预措施

朱金水;黄艳霞

关键词:长学制医学实习生, 焦虑忧郁, 心理, 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 分析7~8年长学制医学生医院实习期间焦虑抑郁心理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其健康水平.方法 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及自评量表(SDS)对上海市90名7~8年长学制医学生及82名5年制医学生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随机抽查,分析其焦虑抑郁的原因,采取早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比较其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心理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长学制医学生SAS、SDS评分分别为(58.90±5.21)分和(68.93±5.01)分,干预后分别为(28.19±2.17)分和(19.37±1.29)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长学制焦虑忧郁心理评分高于5年制实习生,因学时长达7~8年,可能与就业、婚姻、工作繁重,医患矛盾,经济待遇低,同事相处产生的个人冲突等有关,使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可影响其身心健康,通过心理教育干预,有助于改善长学制医学实习生的身心健康及提高其生活质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给予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等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76.67%,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7.39±9.83)min、术中出血量为(151.29±41.29)ml及骨折愈合时间为(9.29±2.39)周,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杨建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脆性糖尿病分析

    目的 研讨脆性糖尿病患者运用西格列汀与胰岛素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32例脆性糖尿病随机归入两组,Ⅰ组单纯接受胰岛素治疗,Ⅱ组同时配合西格列汀口服,对比评估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接受FPG、2hPBG及日内血糖变异检测,组间结果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Ⅱ组上述各项指标值改善情况均优于Ⅰ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观察期间均无严重药物相关性副反应发生.结论 对脆性糖尿病患者合用西格列汀及胰岛素治疗有确切、安全的效果.

    作者:黄小燕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梅毒血清抵抗患者经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梅毒血清抵抗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诊治的122例梅毒血清抵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66例)行中医辩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转阴率及血清抵抗复发.结果 观察组第12个月转阴率25.76%及总转阴率83.33%,均高于对照组的19.64%、67.86%,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年的复发率4.55%,低于对照组的28.57%,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可有效促进梅毒血清抵抗患者血清转阴,抑制疾病复发,效果显著.

    作者:白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舒适护理在普外科日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分析普外日间手术患者采用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4月门诊收治并行日间手术的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2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120例)采用舒适护理,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护理的相关资料.结果 在护理后的满意度、术后VAS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等相关指标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外科日间手术患者在临床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能够保证患者身心健康,使得患者在术中处于舒适状态.

    作者:黄叶花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ICU重症监护清醒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方法研究

    目的 探究ICU重症监护清醒患者的护理方法 以及观察方案,讨论其临床护理方式.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ICU重症监护清醒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每组均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ICU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完成后的心理状态,采用SAS以及SDS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症状.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SAS以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重症监护清醒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避免ICU重症清醒患者出现心理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身体状态以及护患关系,是临床上有效的护理方案.

    作者:靳士英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骨骼肌肉系统影像教学体会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在疾病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未来影像科医生的专业水平,但医学影像学教学时间比其他科目短,因此用有效的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影像学知识是十分必要的.笔者从事影像诊断临床与教学工作,总结了在骨骼肌肉系统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医学影像学的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影像学人才.

    作者:张振光;彭闰梅;胡娟;李宗芳;何波;杨亚英;赵卫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探讨采用CRRT治疗MODS的临床使用价值

    目的 分析采用CRRT治疗MOD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MODS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CRRT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病情好转患者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UA、BUN、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RRT治疗MODS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

    作者:许可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进展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消耗性疾病,患者的病情往往比较危重,预后情况不理想,临床病死率高,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所以选择科学和合理的方法来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就显得非常重要.应用完全肠外营养能让患者的基本营养需求得以满足,让食物对胰腺的刺激有效减少,对于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时间静脉营养和禁食,会让感染的发生率增加,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对疾病康复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临床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适时的肠内营养能让胰腺炎继发感染和细菌移位的发生几率降低,为患者的病情康复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潘培茜;张锦晖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介入治疗后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左心室重构治疗效果

    目的 介入治疗后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左心室重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左心室重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39)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n=39)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辛伐他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左心室形态、构型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hs-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临床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运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可抑制心室重构,对控制病情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高超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法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采用西药恩替卡韦联合中医扶正化瘀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恩替卡韦联合甘草酸类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西药恩替卡韦联合中医扶正化瘀药物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2%,高于对照组的85.4%,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仅有2例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出现,少于对照组的8例,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乙肝病毒检测结果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药恩替卡韦联合中医扶正化瘀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提升用药效果.

    作者:廉佳林;缪绘蓝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系统整合及翻转课堂的联合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解析

    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病理教学存在着一定的教学难点,如知识点众多、抽象、分布散;既有大体标本又有微观形态的认知与掌握;既包含传统的形态学认知,又纳入分子生物学等新的诊断及判定方法等.针对病理学的教学特点,本文拟对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系统整合及翻转课堂的联合教学模式,总结了二者联合教学的优势所在,即有机的融合了基础与临床医学,又将丰富的教学资源,扩展学习内容等课下资源与课堂翻转教学相结合,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从被动接受式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探索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又对二者结合后的教学要求进行了总结归纳,以期在未来的教学中对一线教学工作者及教学管理者提供参考.

    作者:苗原;侯刚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集束化护理干预用于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用于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4例机械通气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n=37,行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37,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研究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VAP具有良好的预防功效,可显著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寇金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浅析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应用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

    目的 研究分析口腔正畸治疗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的5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前牙覆盖距离、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前牙覆牙合深度、牙周出血指数等指标进行分析,1年后对所有患者牙周病情况进行复查.结果 经过治疗,患者的前牙覆盖距离、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牙合深度均优于治疗前,此次的正畸治疗成功率为100%,1年后的复查结果表明,患者没有恶化情况出现,治疗前与复查后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使用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李旭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血液透析前后血尿素、肌酐、尿酸水平的比较

    目的 观察比较血液透析前后慢性肾病5期患者血尿素、肌酐、尿酸水平的变化,说明正确采血对评估透析治疗效果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慢性肾病5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血液透析前后血尿素、肌酐、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 血液透析治疗后,108例患者的血尿素、肌酐、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1例患者血肌酐和血尿素明显降低,超出可接受的透析后剩余百分率的范围.结论 血液透析对血液中毒素清除率较强,有利于病情恢复,只有规范透析前后采血,才有利于正确判别透析治疗的效果.

    作者:黄佳芝;徐萍;康青青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个体化舒适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应用

    目的 研究个体化舒适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应用方法 和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6例)进行个体舒适化护理,对照组(46例)进行常规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SAS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舒适化护理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有着良好的效果,可有效缓解病患身心压力,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琴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案例教学法在生理学《消化与吸收》的应用

    目的 生理学是一门基础医学科学.对于医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本理论课程.本文主要以生理学消化与吸收一章为例介绍案例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通过选取两个教学班,采用两种不同教学方法,一个班采取单纯讲授理论的方法;一个班采取理论结合案例的讲授方法.后统计两个班的教学教学效果是否相同.结果 通过测试发现,案例教学结合理论教学受到同学们的欢迎,使成绩有所提高.结论 案例教学结合理论教学能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同学的积极性.

    作者:宝东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对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预后的作用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对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全胃切除组(n=26)和近端胃切除组(n=32),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生存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胃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全胃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胃切除组2年生存率低于全胃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胃切除术能降低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生情况,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黄浒平;耿辉;须新涛;庄林渊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肌间沟联合腋路在手部断指手术中的对比分析

    目的 研究肌间沟联合腋路在手部断指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5月手部断指手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肌间沟组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肌间沟+腋路组实施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过程疼痛评分、麻醉优良率以及麻醉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肌间沟+腋路组患者手术过程疼痛评分为(1.14±0.15)分,低于肌间沟组的(2.43±1.11)分,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间沟+腋路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高于肌间沟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间沟组中,麻醉效果优19例,良16例,差10例,优良率为77.78%;肌间沟+腋路组中,麻醉效果优38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97.78%.两组患者麻醉过程均不良反应无出现,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间沟联合腋路在手部断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优于单一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作为手部断指手术的理想麻醉方式.

    作者:沈永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在诊断肺癌中应用血清肿瘤标志物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26例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26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参照组,所有患者均实施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与均实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检查之后SCC、NSE、CEA、CYFRA21-1指标情况.结果 实验组受检人员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SCC(7.54±1.25)μg/L、NSE(10.21±1.05)μg/L、CEA(9.34±2.51)μg/L、CYFRA21-1(14.52±2.27)μg/L,与参照组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经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之后SCC(9.87±0.85)μg/L、NSE(21.54±5.51)μg/L、CEA(9.68±0.65)μg/L、CYFRA21-1(12.57±1.65)μg/L,各指标与参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血清中肿瘤标志物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诊断敏感性92.59%、特异性96.30%.结论 将血清肿瘤标志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应用在诊断肺癌中效果显著.

    作者:金淑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应用指侧方皮瓣和静脉皮瓣修复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应用指侧方皮瓣和静脉皮瓣修复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420例伴有皮肤破损的断指再植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1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指侧方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皮瓣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有无发生皮瓣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良好率为98.10%;对照组为97.62%,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55,P=0.815);观察组中,4例(1.90%)发生并发症,对照组中,5例(2.38%)发生并发症,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55,P=0.815).结论 使用指侧方皮瓣修复术和静脉皮瓣修复术治疗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患者都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在临床治疗时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朱延林;王雷 刊期: 2017年第19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