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介入治疗后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左心室重构治疗效果

高超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室重构, 辛伐他汀, 介入效果
摘要:目的 介入治疗后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左心室重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左心室重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39)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n=39)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辛伐他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左心室形态、构型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hs-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临床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运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可抑制心室重构,对控制病情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磁共振MRA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和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磁共振MRA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与ICU收治的41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联合DWI与MRA影像学诊断,并与常规MRI临床检查进行结果 比较.结果研究分析发现:(1)对超早期及早期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联合DWI与MRA影像学诊断,能够显示出常规T1WI无法探查的病灶,并且诊断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MRA能够迅速探查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并详细显示病变的位置与程度.结论 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联合应用DWI与MRA影像学诊断,有助于了解患者脑血管与脑实质的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罗松江;李向荣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基于PPTS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构建

    当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规模实施之际,培训体系的完善和改进是培训效果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的住院医师培训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培训体系复杂、培训方式相对落后等问题,导致培训质量受到住院医师个人能力、地区和培训单位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个体化职业培训体系(personalized professional training system,PPTS)广泛应用于企业培训,人力资源管理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实践性临床教育,同样可以借鉴PPTS,建立完善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该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改善培训质量,提高培训学员综合素质,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的 .

    作者:雷少青;张琼霞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系统整合及翻转课堂的联合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解析

    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病理教学存在着一定的教学难点,如知识点众多、抽象、分布散;既有大体标本又有微观形态的认知与掌握;既包含传统的形态学认知,又纳入分子生物学等新的诊断及判定方法等.针对病理学的教学特点,本文拟对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系统整合及翻转课堂的联合教学模式,总结了二者联合教学的优势所在,即有机的融合了基础与临床医学,又将丰富的教学资源,扩展学习内容等课下资源与课堂翻转教学相结合,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从被动接受式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探索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又对二者结合后的教学要求进行了总结归纳,以期在未来的教学中对一线教学工作者及教学管理者提供参考.

    作者:苗原;侯刚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高频与低频超声联合诊断急性阑尾炎价值分析

    目的 探究高频联合低频超声应用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诊断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与研究组(47例).对照组采取低频超声诊断,研究组在低频超声基础上,联合高频超声诊断,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性与超声声像的相关情况.结果 研究组准确检出率为91.49%(43/47),高于对照组76.60%(3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超声声像阳性反应相比对照组更接近实际病理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影像应用在急性阑尾炎检测,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高频联合低频的超声运用方法,可提升声像的完整性,保证诊断全面加强检出率.

    作者:张洪丽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血常规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在贫血鉴别诊断中应用血常规检验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日—2017年3月25日我院收治贫血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贫血类型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为巨幼细胞性贫血,B组为缺铁性贫血,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三组受检者均接受血常规检验,对其检验的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与A 组受检者的RBC 水平高于B 组,RBC/MCV 水平低于B 组;A?B 组的MCH?MCV?Hb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RDW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贫血鉴别诊断中应用血液检验,可以较好对患者的贫血进行诊断,且可以鉴别其具体的贫血类型,从而为其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叶文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探究卵巢交界性肿瘤的治疗方法 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卵巢交界性肿瘤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类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为浆液性卵巢交界性肿瘤,对照组患者为黏液性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理特征.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肿瘤直径小于对照组,肿瘤发生于双侧卵巢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单方肿瘤比例也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BOT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有微浸润(P<0.05).结论 全方位了解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能够提升医生诊断的准确性,使诊疗水平提高.

    作者:胡艳玲;高卫平;刘云剑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对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辅助治疗小儿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住院的小儿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患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变化和全胸片检查肺部阴影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WBC、CRP指标对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炎性因子指标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患者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常规治疗中辅助使用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方式,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范建卫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骨科下肢创伤的临床急救措施和急救效果

    目的 了解临床急救措施应用于骨科下肢创伤病例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7年4月出现骨科下肢创伤问题后于进入本院后确诊的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甲组(38例)施予损伤控制疗法,乙组(37例)施予常规疗法,对两组患者急救效果作专业评估.结果 甲组患者住院时间为(30.12±2.14)d,乙组为(49.11±3.29)d,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优良率97.37%(37/38),乙组为67.57%(25/37),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骨科下肢创伤病例专业治疗时,施予损伤控制疗法十分有效.

    作者:王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在诊断肺癌中应用血清肿瘤标志物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26例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26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参照组,所有患者均实施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与均实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检查之后SCC、NSE、CEA、CYFRA21-1指标情况.结果 实验组受检人员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SCC(7.54±1.25)μg/L、NSE(10.21±1.05)μg/L、CEA(9.34±2.51)μg/L、CYFRA21-1(14.52±2.27)μg/L,与参照组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经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之后SCC(9.87±0.85)μg/L、NSE(21.54±5.51)μg/L、CEA(9.68±0.65)μg/L、CYFRA21-1(12.57±1.65)μg/L,各指标与参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血清中肿瘤标志物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诊断敏感性92.59%、特异性96.30%.结论 将血清肿瘤标志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应用在诊断肺癌中效果显著.

    作者:金淑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在局限性前列腺癌中的应用

    目的 讨论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LRP)在局限性前列腺癌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经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RRP),观察组采用LRP;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生化复发率和完全控尿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生化复发率与完全控尿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RP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与RRP治疗效果相近,术后并发症情况无显著差异.

    作者:庄乾锋;陈一鸣;王坤;徐仁芳;陆皓;何小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浅析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应用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

    目的 研究分析口腔正畸治疗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的5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前牙覆盖距离、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前牙覆牙合深度、牙周出血指数等指标进行分析,1年后对所有患者牙周病情况进行复查.结果 经过治疗,患者的前牙覆盖距离、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牙合深度均优于治疗前,此次的正畸治疗成功率为100%,1年后的复查结果表明,患者没有恶化情况出现,治疗前与复查后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使用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李旭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延续性护理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的影响

    目的 探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日—2017年1月20日我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顺序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可促进其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者:王海英;杨冬梅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脆性糖尿病分析

    目的 研讨脆性糖尿病患者运用西格列汀与胰岛素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32例脆性糖尿病随机归入两组,Ⅰ组单纯接受胰岛素治疗,Ⅱ组同时配合西格列汀口服,对比评估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接受FPG、2hPBG及日内血糖变异检测,组间结果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Ⅱ组上述各项指标值改善情况均优于Ⅰ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观察期间均无严重药物相关性副反应发生.结论 对脆性糖尿病患者合用西格列汀及胰岛素治疗有确切、安全的效果.

    作者:黄小燕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剖宫产后瘢痕处妊娠经阴道超声图像分析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处妊娠经阴道超声图像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4月收治的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经阴道超声检测.结果 团块型48例,孕囊型8例,空泡型20例;36例患者有血流信号,8例则无血流信号,32例孕囊着床位置伴有丰富血流信号,其中28例(87.5%)通过频谱分析属高速低阻;0级8例,1级34例,2级28例,3级6例.CSP0级者:肌注甲氨蝶呤,CSP1级者:肌注甲氨蝶呤+清宫术,子宫动脉栓塞术+清宫术,CSP2级者:肌注甲氨蝶呤+子宫修补术,CSP3级者:肌注甲氨蝶呤+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修补术.结论 剖宫产后瘢痕处妊娠的超声诊断中掌握图像特点,按照CSP分级标准进行临床治疗,可提高治疗安全性.

    作者:岳志敏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法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采用西药恩替卡韦联合中医扶正化瘀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恩替卡韦联合甘草酸类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西药恩替卡韦联合中医扶正化瘀药物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2%,高于对照组的85.4%,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仅有2例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出现,少于对照组的8例,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乙肝病毒检测结果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药恩替卡韦联合中医扶正化瘀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提升用药效果.

    作者:廉佳林;缪绘蓝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针对性护理对肛瘘术后肛门疼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肛瘘术后肛门疼痛患者护理期间采用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利用自愿参与原则,选取我院所收治的肛瘘术后肛门疼痛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23例患者.参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实验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实行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肛瘘术后肛门疼痛患者护理期间采用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临床价值较高,可显著性缓解患者肛门疼痛,可显著性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对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存在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吴俊萍;王月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风险管理在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在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89例老年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85例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点渗血、留置针脱落、液体渗漏、静脉炎及留置针堵塞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穿刺点渗血、留置针脱落、液体渗漏、静脉炎及留置针堵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常见风险的发生.

    作者:张萍;徐莉;李雁飞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人性化护理应用在放射科造影检查中的体会

    目的 探讨在放射科造影检查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放射科2016年1—12月收治的需行造影检查的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及患者均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探讨其实施效果.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造影检查,成功率为100%,2.5%出现轻微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 在放射科造影检查中应用人性化护理临床效果较好,可拉近护患距离,和谐护患关系,确保造影检查可顺利进行,同时减少不良反应,提升患者舒适度与满意度,避免护患纠纷.

    作者:黄卫庆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择期开颅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 深入了解择期开颅手术病例中施予心理干预的临床可靠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我院因需施行开颅手术的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施予择期手术,并以心理干预技术展开护理工作,对43例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发生情况、SAS及SDS评分结果 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施予心理干预前(入院日)患者均存在抑郁、焦虑的倾向,干预后(术前日)患者的心理状况均恢复正常,且干预前后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给予择期开颅病例施予专业干预时,行心理干预对于机体心理状态起到改善作用.

    作者:张建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肌间沟联合腋路在手部断指手术中的对比分析

    目的 研究肌间沟联合腋路在手部断指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5月手部断指手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肌间沟组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肌间沟+腋路组实施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过程疼痛评分、麻醉优良率以及麻醉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肌间沟+腋路组患者手术过程疼痛评分为(1.14±0.15)分,低于肌间沟组的(2.43±1.11)分,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间沟+腋路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高于肌间沟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间沟组中,麻醉效果优19例,良16例,差10例,优良率为77.78%;肌间沟+腋路组中,麻醉效果优38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97.78%.两组患者麻醉过程均不良反应无出现,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间沟联合腋路在手部断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优于单一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作为手部断指手术的理想麻醉方式.

    作者:沈永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