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丽
目的 探析对急性心肌梗死休克患者予以大剂量硝普钠和多巴胺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行抢救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休克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被选患者均予以大剂量硝普钠和多巴胺抢救治疗,并回顾性评价分析其抢救结果 .结果20例患者中,抢救有效并不间断接受后期治疗患者13例,占65.00%;7例死亡,占35.00%.治疗前后抢救成功患者的SBP、pH值、RR、DBP、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和HR等指标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休克患者实施大吉岭硝普钠和多巴胺治疗,既能使抢救后临床指标情况得到改善,同时还能使抢救成功率提升.
作者:张萌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结肠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后患者依从性及定期复诊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肠息肉择期行结肠镜切除术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行延续性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依从性及定期复诊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且定期复诊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对结肠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后患者依从性及定期复诊情况有着显著影响,提升患者依从性及定期复诊率.
作者:宗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深入了解择期开颅手术病例中施予心理干预的临床可靠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我院因需施行开颅手术的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施予择期手术,并以心理干预技术展开护理工作,对43例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发生情况、SAS及SDS评分结果 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施予心理干预前(入院日)患者均存在抑郁、焦虑的倾向,干预后(术前日)患者的心理状况均恢复正常,且干预前后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给予择期开颅病例施予专业干预时,行心理干预对于机体心理状态起到改善作用.
作者:张建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清肺化痰汤治疗小儿热性哮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热性哮喘患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清肺化痰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哮鸣音、气喘、胸闷、咳嗽等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哮鸣音、气喘、胸闷、咳嗽等证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给予小儿热性哮喘患儿清肺化痰汤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儿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王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原因.方法 选择本科收治的创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对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及总结,根据结果 筛选出患者死亡原因,并对其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70例创伤患者中,总死亡人数27例,死亡率38.6%(27/70).通过对以上死亡患者的年龄、创伤原因进行分析,发现27例创伤死亡患者中,交通事故死亡率44.4%(12/27)高于其它原因死亡率.其死亡主要原因多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颅脑损伤及多发伤而死亡.结论 在急诊外科创伤性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必须总结导致创伤患者出现死亡的原因,针对性提高院前、院中急救水平,以提高抢救成功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李庆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互联网教学联合传统课堂教学对肿瘤学教学的效果.方法 选取来我院实习的临床医学生5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联合教学组(26名)和对照组(24名).联合教学组采用互联网教学联合传统课堂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教学发,观察两组学生期末考试的及格率、优秀率和平均成绩.结果 联合教学组的优秀率(80分以上)和及格率(60分以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教学组与对照组平均成绩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联网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有利于肿瘤学教学效果的提高.
作者:温林春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肌骨超声于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治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7年1—5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同期在我院检查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肌骨超声图像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观察组类风湿关节炎行肌骨超声可见其软骨厚度、积液厚度和滑膜厚度与对照组健康人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肌骨超声可精准的观察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早期病变情况,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可提供出客观、准确的参考依据,将其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评估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秀晓;吴圆圆;隋文倩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应用指侧方皮瓣和静脉皮瓣修复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420例伴有皮肤破损的断指再植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1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指侧方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皮瓣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有无发生皮瓣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良好率为98.10%;对照组为97.62%,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55,P=0.815);观察组中,4例(1.90%)发生并发症,对照组中,5例(2.38%)发生并发症,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55,P=0.815).结论 使用指侧方皮瓣修复术和静脉皮瓣修复术治疗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患者都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在临床治疗时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朱延林;王雷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生理学是一门基础医学科学.对于医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本理论课程.本文主要以生理学消化与吸收一章为例介绍案例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通过选取两个教学班,采用两种不同教学方法,一个班采取单纯讲授理论的方法;一个班采取理论结合案例的讲授方法.后统计两个班的教学教学效果是否相同.结果 通过测试发现,案例教学结合理论教学受到同学们的欢迎,使成绩有所提高.结论 案例教学结合理论教学能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同学的积极性.
作者:宝东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调查分析鄂州市中心血站临床用血合理性.方法 2014年5月—2017年5月,鄂州市中心血站处理的3000例次,回顾性分析不同单位临床用血合理性.结果 市级医院、基层医院2014—2017年用血不合理占比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合计不合理用血占37.47%,其中,单纯因为库存等血站方面原因未能得到合理应用占37.01%(416/1124).结论 鄂州市中心血站临床用血合理水平逐年改善,但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血站需要加强用血的指导,血站库存不足等也是导致临床用血不合理的重要原因,需要积极开源节流,避免出现库存问题.
作者:胡雪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对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全胃切除组(n=26)和近端胃切除组(n=32),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生存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胃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全胃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胃切除组2年生存率低于全胃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胃切除术能降低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生情况,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黄浒平;耿辉;须新涛;庄林渊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索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2日—2017年5月22日我院收治的140例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依据患者临床症状实施抗感染治疗,观察组依据血清降钙素原指标实施抗感染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8.53±1.25)×109/L、ESR(18.35±4.12)mm/h、CRP(12.45±1.65)mg/L、中性粒细胞比例(0.52±0.05)%、住院费用(11258.36±421.85)元、住院时间(12.12±1.85)d、抗菌药物使用时间(9.45±1.23)d、抗菌药物费用(2153.85±153.85)元、二重感染率(1.43%)、不良事件发生率(1.43%)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方案拟定中效果显著.
作者:贾正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中药黄芩在急性湿疹治疗中的疗效及药理.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急性湿疹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黄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68.63%,两组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皮损、瘙痒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黄芩可有效急性湿疹患者缩短皮疹、瘙痒等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徐扬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氯米芬和来曲唑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微刺激促排卵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接收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34例)于月经第3日给予氯米芬促排卵,试验组(34例)于月经第3日给予来曲唑促排卵,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周期妊娠率为32.35%(11/34)与参照组29.41%(10/34)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患者的排卵率为87.72%,高于参照组的64.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为(9.3±0.25)mm,参照组为(8.1±0.16)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选用氯米芬、来曲唑促排卵,来曲唑的应用效果更好,对患者子宫内膜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周期妊娠率较高.
作者:郑雪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介入治疗后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左心室重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左心室重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39)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n=39)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辛伐他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左心室形态、构型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hs-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临床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运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可抑制心室重构,对控制病情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高超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处妊娠经阴道超声图像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4月收治的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经阴道超声检测.结果 团块型48例,孕囊型8例,空泡型20例;36例患者有血流信号,8例则无血流信号,32例孕囊着床位置伴有丰富血流信号,其中28例(87.5%)通过频谱分析属高速低阻;0级8例,1级34例,2级28例,3级6例.CSP0级者:肌注甲氨蝶呤,CSP1级者:肌注甲氨蝶呤+清宫术,子宫动脉栓塞术+清宫术,CSP2级者:肌注甲氨蝶呤+子宫修补术,CSP3级者:肌注甲氨蝶呤+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修补术.结论 剖宫产后瘢痕处妊娠的超声诊断中掌握图像特点,按照CSP分级标准进行临床治疗,可提高治疗安全性.
作者:岳志敏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5月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均出现了并发症的情况,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乳腺癌术后化疗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恶心呕吐、静脉炎、脱发、口腔黏膜炎、骨髓抑制等,其中恶心呕吐的发生几率高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的主要置管静脉为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结论 加强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中的管理,合理用药,从而将其并发症的几率降低,促进疗效的提高和预后的改善.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关节镜下使用带袢锁扣钢板重建交叉韧带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骨科在2016年8—12月收治的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56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带袢锁扣钢板重建交叉韧带,对照组采用常规式的交叉韧带重建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检测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效果.结果 通过临床手术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4.43%>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手术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7.22±5.47)分,高于对照组的(70.24±6.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随着我国关节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关节镜下使用带袢锁扣钢板重建交叉韧带的膝关节临床治疗已经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并且取得了较为不错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杨春旭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对寻常型银屑病疗效的影响.方法 按照是否伴发代谢综合征,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分为A组(伴发代谢综合征,n=42)和B组(未伴发代谢综合征,n=38).两组患者均实施对症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及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白介素-7(IL-7)变化.结果 B组有效率为84.2%(32/38),A组为52.4%(22/42),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PASI评分、IL-7均优于A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代谢综合征可经由持续维持系统性炎症,给寻常型银屑病效果造成影响.
作者:赵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高频联合低频超声应用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诊断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与研究组(47例).对照组采取低频超声诊断,研究组在低频超声基础上,联合高频超声诊断,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性与超声声像的相关情况.结果 研究组准确检出率为91.49%(43/47),高于对照组76.60%(3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超声声像阳性反应相比对照组更接近实际病理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影像应用在急性阑尾炎检测,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高频联合低频的超声运用方法,可提升声像的完整性,保证诊断全面加强检出率.
作者:张洪丽 刊期: 201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