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峰
目的 研究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处妊娠经阴道超声图像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4月收治的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经阴道超声检测.结果 团块型48例,孕囊型8例,空泡型20例;36例患者有血流信号,8例则无血流信号,32例孕囊着床位置伴有丰富血流信号,其中28例(87.5%)通过频谱分析属高速低阻;0级8例,1级34例,2级28例,3级6例.CSP0级者:肌注甲氨蝶呤,CSP1级者:肌注甲氨蝶呤+清宫术,子宫动脉栓塞术+清宫术,CSP2级者:肌注甲氨蝶呤+子宫修补术,CSP3级者:肌注甲氨蝶呤+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修补术.结论 剖宫产后瘢痕处妊娠的超声诊断中掌握图像特点,按照CSP分级标准进行临床治疗,可提高治疗安全性.
作者:岳志敏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介入治疗后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左心室重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左心室重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39)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n=39)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辛伐他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左心室形态、构型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hs-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临床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运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可抑制心室重构,对控制病情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高超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调查分析鄂州市中心血站临床用血合理性.方法 2014年5月—2017年5月,鄂州市中心血站处理的3000例次,回顾性分析不同单位临床用血合理性.结果 市级医院、基层医院2014—2017年用血不合理占比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合计不合理用血占37.47%,其中,单纯因为库存等血站方面原因未能得到合理应用占37.01%(416/1124).结论 鄂州市中心血站临床用血合理水平逐年改善,但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血站需要加强用血的指导,血站库存不足等也是导致临床用血不合理的重要原因,需要积极开源节流,避免出现库存问题.
作者:胡雪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高龄脑梗死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高龄脑梗死患者6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意外跌倒状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意外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龄脑梗死患者的意外跌倒风险予以全面的评估,并增强配套安全设施,着重进行安全管理,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出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意外跌倒事件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作者:崔天亮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音乐疗法在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中增效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孤独症儿童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单纯接受地板时光疗法;研究组接受地板时光疗法和音乐疗法.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后进行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AB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ABC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配合音乐疗法治疗儿童孤独症,疗效优于单纯采用康复训练.
作者:聂曼蒂;李霞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索补阳还五汤加减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6日—2016年6月6日我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抽签化分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利伐沙班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0.35±0.04)mg/L、APTT(36.45±2.75)s、FIB(4.12±1.58)g/L、PT(13.45±2.42)s、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00%)、治疗1周后的肢体周径(0.85±0.32)cm、治疗2周后的肢体周径(0.35±0.05)cm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补阳还五汤治疗,能够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谢子康;杨晓峰;彭立波;赵洪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卵巢交界性肿瘤的治疗方法 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卵巢交界性肿瘤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类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为浆液性卵巢交界性肿瘤,对照组患者为黏液性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理特征.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肿瘤直径小于对照组,肿瘤发生于双侧卵巢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单方肿瘤比例也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BOT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有微浸润(P<0.05).结论 全方位了解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能够提升医生诊断的准确性,使诊疗水平提高.
作者:胡艳玲;高卫平;刘云剑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血症患者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方法 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科2015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84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2)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42)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均低于对照组(28.57%),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管理、技术操作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干预方法相比,针对性护理更具应用优势,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
作者:刘静;王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应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观察患者的牙周袋深度和牙龈出血指数变化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本组患者中有47例牙齿恢复正常,占94.0%.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牙周袋深度分别为(4.1±0.9)mm和(1.7±0.5)mm,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牙龈出血指数为(3.4±1.2),治疗后牙龈出血指数为(1.3±0.3),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正畸联合应用于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能够有效控制牙周炎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赵世武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开展舒适护理干预,研究护理方法 以及护理效果,探究舒适护理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方法本次探究采用自愿参与原则,选取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26例患者.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舒适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舒适度、满意度、脱管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开展舒适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可显著性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可显著性降低患者脱管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徐桂芹;勾丽丽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妊娠合并HF产妇行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产科2012年2月—2017年6月接诊的4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人性化护理措施.结果 行剖宫产后42例均顺利娩出胎儿,新生儿Apgar评分0~3分8例,4~7分28例,8~10分6例,无1例新生儿死亡.42例HF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5例,其中出血量为500~1000 ml 3例,出血量≥1000 ml 2例,经过处理后有效止血,无子宫切除或死亡产妇,新生儿与产妇存活率均为100%.产后出血5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人性化手术护理能促使HF产妇平稳渡过围术期.
作者:苏梅;俞明珠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磁共振MRA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与ICU收治的41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联合DWI与MRA影像学诊断,并与常规MRI临床检查进行结果 比较.结果研究分析发现:(1)对超早期及早期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联合DWI与MRA影像学诊断,能够显示出常规T1WI无法探查的病灶,并且诊断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MRA能够迅速探查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并详细显示病变的位置与程度.结论 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联合应用DWI与MRA影像学诊断,有助于了解患者脑血管与脑实质的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罗松江;李向荣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研讨脆性糖尿病患者运用西格列汀与胰岛素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32例脆性糖尿病随机归入两组,Ⅰ组单纯接受胰岛素治疗,Ⅱ组同时配合西格列汀口服,对比评估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接受FPG、2hPBG及日内血糖变异检测,组间结果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Ⅱ组上述各项指标值改善情况均优于Ⅰ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观察期间均无严重药物相关性副反应发生.结论 对脆性糖尿病患者合用西格列汀及胰岛素治疗有确切、安全的效果.
作者:黄小燕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及早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9月诊治的大面积脑梗死及早期脑出血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组,研究组(n=34)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n=34)则单纯常规西医疗法,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1)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76.47%,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ADL评分为(6.46±1.29)分,低于对照组的(11.59±2.43)分,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及早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徐薇薇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本课题旨在探讨癌症晚期患者应用临终关怀护理的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癌症晚期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实施临终关怀,包括关怀指导、心理干预、癌痛护理等护理要点,记录其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本组癌症晚期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生活质量评分为(9.32±0.34)分.结论 癌症晚期患者通过临终关怀护理安详的走完后一程,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较高.
作者:陆红梅;从爱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索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2日—2017年5月22日我院收治的140例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依据患者临床症状实施抗感染治疗,观察组依据血清降钙素原指标实施抗感染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8.53±1.25)×109/L、ESR(18.35±4.12)mm/h、CRP(12.45±1.65)mg/L、中性粒细胞比例(0.52±0.05)%、住院费用(11258.36±421.85)元、住院时间(12.12±1.85)d、抗菌药物使用时间(9.45±1.23)d、抗菌药物费用(2153.85±153.85)元、二重感染率(1.43%)、不良事件发生率(1.43%)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方案拟定中效果显著.
作者:贾正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当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规模实施之际,培训体系的完善和改进是培训效果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的住院医师培训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培训体系复杂、培训方式相对落后等问题,导致培训质量受到住院医师个人能力、地区和培训单位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个体化职业培训体系(personalized professional training system,PPTS)广泛应用于企业培训,人力资源管理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实践性临床教育,同样可以借鉴PPTS,建立完善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该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改善培训质量,提高培训学员综合素质,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的 .
作者:雷少青;张琼霞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肌间沟联合腋路在手部断指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5月手部断指手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肌间沟组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肌间沟+腋路组实施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过程疼痛评分、麻醉优良率以及麻醉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肌间沟+腋路组患者手术过程疼痛评分为(1.14±0.15)分,低于肌间沟组的(2.43±1.11)分,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间沟+腋路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高于肌间沟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间沟组中,麻醉效果优19例,良16例,差10例,优良率为77.78%;肌间沟+腋路组中,麻醉效果优38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97.78%.两组患者麻醉过程均不良反应无出现,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间沟联合腋路在手部断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优于单一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作为手部断指手术的理想麻醉方式.
作者:沈永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肌骨超声于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治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7年1—5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同期在我院检查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肌骨超声图像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观察组类风湿关节炎行肌骨超声可见其软骨厚度、积液厚度和滑膜厚度与对照组健康人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肌骨超声可精准的观察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早期病变情况,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可提供出客观、准确的参考依据,将其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评估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秀晓;吴圆圆;隋文倩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小儿急性喉炎伴梗阻应用急救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16日—2017年3月17日住院部收治的急性喉炎伴梗阻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对20例患者进行2~3小时的急救处理后,其中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1例无效患者经麻醉师会诊后,选择气管插管辅助通气治疗,其梗阻现象逐渐缓解;20例患者经治疗后急性喉炎伴梗阻现象明显缓解,并给予雾化和抗炎等治疗,5~6天均治愈出院;1例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后,在第3天顺利拨管,第7天治愈出院.结论 小儿急性喉炎伴梗阻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医务工作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对患者早期进行有效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及时解除患者的喉水肿现象,从而保证其生命安全.
作者:官振谋;赖延忠;庄洁新;陈晓青;高展奎 刊期: 201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