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剂量多巴胺及硝普钠抢救急性心肌梗死休克的临床研究

张萌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休克, 硝普钠, 多巴胺
摘要:目的 探析对急性心肌梗死休克患者予以大剂量硝普钠和多巴胺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行抢救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休克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被选患者均予以大剂量硝普钠和多巴胺抢救治疗,并回顾性评价分析其抢救结果 .结果20例患者中,抢救有效并不间断接受后期治疗患者13例,占65.00%;7例死亡,占35.00%.治疗前后抢救成功患者的SBP、pH值、RR、DBP、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和HR等指标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休克患者实施大吉岭硝普钠和多巴胺治疗,既能使抢救后临床指标情况得到改善,同时还能使抢救成功率提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互联网教学在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互联网教学联合传统课堂教学对肿瘤学教学的效果.方法 选取来我院实习的临床医学生5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联合教学组(26名)和对照组(24名).联合教学组采用互联网教学联合传统课堂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教学发,观察两组学生期末考试的及格率、优秀率和平均成绩.结果 联合教学组的优秀率(80分以上)和及格率(60分以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教学组与对照组平均成绩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联网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有利于肿瘤学教学效果的提高.

    作者:温林春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急诊科猝死事件中护士共情护理能力对暴力风险防范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诊科猝死事件中护士共情护理能力对暴力风险防范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急诊科护理组实行共情护理能力培训,培训周期2个月.对比培训前后护士共情反应水平、急诊科护理服务满意调查结果 以及以猝死事件为研究案例的培训前后的暴力事件的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果培训后,护士共情反应水平及急诊科护理服务满意率均高于培训前;回顾性分析发现,培训前急诊科接诊猝死意外暴力事件发生率高于培训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科护士共情护理能力培训能明显提高护士共情反应水平,增强护患沟通能力,降低暴力事件发生率,确保急诊科护士人身安全和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王蓓蓓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不同麻醉方案对腹部微创手术患者疗效与费用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腹部微创手术患者采取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和费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腹部微创手术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床位单双号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2例患者.研究组采取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麻醉,对照组采取七氟烷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费用.结果 经过对比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数据,研究组患者失去意识时间为(72.5±17.4)s,长于对照组的(52.4±11.5)s,但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完全苏醒时间和恢复定向力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总费用为(375.5±36.6)元,少于对照组的(471.9±44.3)元,且研究组每项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微创手术患者采用丙泊酚和七氟烷进行麻醉效果更好,且费用较低,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张文俊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输尿管镜急诊治疗输尿管结石梗阻性肾衰的效果

    目的 对输尿管镜急诊治疗输尿管结石梗阻性肾衰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0名输尿管结石梗阻性肾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输尿管镜急诊治疗,治疗一定周期后,分析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60名输尿管结石梗阻性肾衰患者在进行输尿管镜急诊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所有患者的尿量有增加,且患者的血中尿素氮、肌酐均明显下降.结论 输尿管镜急诊治疗方法对于输尿管结石梗阻性肾衰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具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马峥;陈建春;沈罡;周永强;王臻帆;徐辰;蒋民军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探析导乐分娩对提高初产妇顺产率的影响

    目的 探析导乐分娩对提高初产妇顺产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健康足月初产妇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规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探析组,每组分配80例.其中,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分娩模式,探析组产妇实施导乐分娩模式;观察统计两组产妇的焦虑情况、疼痛情况、分娩方式以及产程时间,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探析组产妇在宫口开至5 cm时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析组产妇宫口开至3 cm和5 cm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析组产妇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析组顺产初产妇的第1产程、第2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初产妇分娩过程中实施导乐分娩,可有效改善其焦虑情绪,减轻产时疼痛,减少产程时间,增加顺产率.

    作者:段稣雯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择期开颅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 深入了解择期开颅手术病例中施予心理干预的临床可靠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我院因需施行开颅手术的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施予择期手术,并以心理干预技术展开护理工作,对43例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发生情况、SAS及SDS评分结果 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施予心理干预前(入院日)患者均存在抑郁、焦虑的倾向,干预后(术前日)患者的心理状况均恢复正常,且干预前后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给予择期开颅病例施予专业干预时,行心理干预对于机体心理状态起到改善作用.

    作者:张建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延续性护理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的影响

    目的 探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日—2017年1月20日我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顺序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可促进其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者:王海英;杨冬梅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人文关怀视角下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实践与思考

    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是培养现代医学储备人才的一门基础医学学科,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课程,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随着医学院校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方式不断的改革和探索,教学的手段和方式多样化,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动手能力,培养开拓自主创新的理念.本文基于人文关怀视角下思考分析对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促进作用,寻找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新路子,从动物伦理角度,思想建设和拓展以及提高思维能力,改变教学模式的关怀等3个方面探索,与同行一同借鉴和学习.

    作者:蔡仕宁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肌间沟联合腋路在手部断指手术中的对比分析

    目的 研究肌间沟联合腋路在手部断指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5月手部断指手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肌间沟组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肌间沟+腋路组实施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过程疼痛评分、麻醉优良率以及麻醉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肌间沟+腋路组患者手术过程疼痛评分为(1.14±0.15)分,低于肌间沟组的(2.43±1.11)分,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间沟+腋路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高于肌间沟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间沟组中,麻醉效果优19例,良16例,差10例,优良率为77.78%;肌间沟+腋路组中,麻醉效果优38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97.78%.两组患者麻醉过程均不良反应无出现,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间沟联合腋路在手部断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优于单一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作为手部断指手术的理想麻醉方式.

    作者:沈永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医学生媒介素养之我见

    媒介素养教育20世纪末引入我国,高等医药院校的媒介素养教育意识仍旧较为淡薄,目前大部分医药院校尚未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相关课程.数字化时代,从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医生形象传播及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等各层面,都需要将媒介素养教育引入医学生教育.高等医药院校媒介素养教育除了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媒介特点,全面辩证地解读媒介信息外,还要培养其批判精神和利用媒介传播正面形象的能力.

    作者:宗继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加强教学基地建设持续提升临床教学质量

    临床实习是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医学生的培养质量,教学医院的建设质量与学生实习水平直接相关,因此加强临床基地建设是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针对目前教学医院的现状,结合第一临床学院多年在教学医院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对教学质量监控、师资队伍建设、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阐述.

    作者:李曼霞;朱丹;罗天友;陈鸿雁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原因.方法 选择本科收治的创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对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及总结,根据结果 筛选出患者死亡原因,并对其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70例创伤患者中,总死亡人数27例,死亡率38.6%(27/70).通过对以上死亡患者的年龄、创伤原因进行分析,发现27例创伤死亡患者中,交通事故死亡率44.4%(12/27)高于其它原因死亡率.其死亡主要原因多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颅脑损伤及多发伤而死亡.结论 在急诊外科创伤性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必须总结导致创伤患者出现死亡的原因,针对性提高院前、院中急救水平,以提高抢救成功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李庆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给予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等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76.67%,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7.39±9.83)min、术中出血量为(151.29±41.29)ml及骨折愈合时间为(9.29±2.39)周,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杨建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及早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及早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9月诊治的大面积脑梗死及早期脑出血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组,研究组(n=34)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n=34)则单纯常规西医疗法,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1)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76.47%,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ADL评分为(6.46±1.29)分,低于对照组的(11.59±2.43)分,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及早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徐薇薇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集束化护理干预用于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用于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4例机械通气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n=37,行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37,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研究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VAP具有良好的预防功效,可显著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寇金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胃癌患者行介入化疗泵留置热灌注化疗的护理观察分析

    目的 探究胃癌患者行介入化疗泵留置热灌注化疗时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日—2017年1月21日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介入化疗泵留置热灌注化疗.其中,实验组治疗中接受综合护理,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护理.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焦虑、抑郁程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患者接受介入化疗泵留置热灌注化疗的过程中,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可促进其不良情绪的缓解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者:高丽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无创通气在ICU治疗COPD合并重度CO2潴留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无创通气在ICU治疗COPD合并重度CO2潴留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ICU自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65例COPD合并重度CO2潴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无创通气操作,分析其具体效果.结果 治疗前,患者的呼吸频率(29.03±2.92)次/min、 心率(118.39±15.29)次/min及PaCO2(97.38±11.29)mmHg明显较正常水平高,pH值(7.21±0.02)、PaO2(69.93±7.28)mmHg较正常明显低;2 d后恢复正常,且与治疗前对比,各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水平虽没有降至正常范围,但较治疗前对比,降低幅度较大,患者的症状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要有效的将COPD合并重度CO2潴留者PaCO2水平明显降低,改善其临床症状,可优先考虑采用无创通气.

    作者:陈宏;翟金健;曹克军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的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提高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琰美;刘芝照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血液透析前后血尿素、肌酐、尿酸水平的比较

    目的 观察比较血液透析前后慢性肾病5期患者血尿素、肌酐、尿酸水平的变化,说明正确采血对评估透析治疗效果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慢性肾病5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血液透析前后血尿素、肌酐、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 血液透析治疗后,108例患者的血尿素、肌酐、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1例患者血肌酐和血尿素明显降低,超出可接受的透析后剩余百分率的范围.结论 血液透析对血液中毒素清除率较强,有利于病情恢复,只有规范透析前后采血,才有利于正确判别透析治疗的效果.

    作者:黄佳芝;徐萍;康青青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长学制医学生焦虑抑郁因素分析及其干预措施

    目的 分析7~8年长学制医学生医院实习期间焦虑抑郁心理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其健康水平.方法 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及自评量表(SDS)对上海市90名7~8年长学制医学生及82名5年制医学生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随机抽查,分析其焦虑抑郁的原因,采取早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比较其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心理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长学制医学生SAS、SDS评分分别为(58.90±5.21)分和(68.93±5.01)分,干预后分别为(28.19±2.17)分和(19.37±1.29)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长学制焦虑忧郁心理评分高于5年制实习生,因学时长达7~8年,可能与就业、婚姻、工作繁重,医患矛盾,经济待遇低,同事相处产生的个人冲突等有关,使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可影响其身心健康,通过心理教育干预,有助于改善长学制医学实习生的身心健康及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朱金水;黄艳霞 刊期: 2017年第19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