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瑞舒伐他汀对ApoE基因多态型冠心病患者血脂调控研究

徐笑飞;陈新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 冠心病, ApoE基因, 血脂
摘要:目的 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RFLP)考察瑞舒伐他汀调节ApoE多态型冠心病患者血脂的作用,研究瑞舒伐他汀缓解冠心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128例作为实验组,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PCR-RFLP方法测定对所有参与者的ApoE基因型,测定对照组服用瑞舒伐他汀前后、治疗8周后实验组的血脂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结果 实验组的ApoE基因型为E3/4、E4/4以及等位基因 ε4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瑞舒伐他汀治疗8周后,E2/2+E3/2及E3/3基因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TC、LDL-C以及hs-CRP均降低,而HDL-C升高,TG均无变化.结论 冠心病的发病及发展过程中,ApoE基因E3/4、E4/4以及等位基因 ε4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瑞舒伐他汀对E2/2+E3/2及E3/3型ApoE基因型冠心病血脂调节作用优于E3/4+E4/4型.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对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本院收入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8例,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10.26%,低于对照组41.03%,护理工作满意率74.36%,高于对照组35.90%,且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护理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

    作者:吴海花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下肢骨折术后难愈性伤口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下肢骨折术后难愈性伤口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3例下肢骨折术后难愈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采用医用凡士林纱布以及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和对照组(41例,采用医用凡士林纱布治疗),对比两组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3周、6周创口体积更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创口平均愈合时间(22.4±2.1)d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下肢骨折术后难愈性创口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有利于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帮助软组织尽早修复.

    作者:朱月华;朱余龙;丁德刚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的临床教学改革初探

    执业医师考试是行业准入考试,但随着近几年执业医师通过率普遍偏低,作为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地方性医学院校,提高执业医师通过率是当前首要任务.通过对近几年临床医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加强院校阶段的本科医学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和重视临床实践教学等是以后通过执业医师考试的前期重要条件.随着当今社会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大量需求,院校应顺应形势发展,结合自身特点,加大培养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对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的掌握,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寻求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方法,培养出合格的临床执业医师,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

    作者:张平;李曼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钠、辛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联合丹参酮Ⅱ A 磺酸钠注射液、辛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吴春园;王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医院志愿服务机制与医务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融合研究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入,近年来受到屡见报端的医疗纠纷问题影响,如何创新优化现有的医疗服务模式,改善医患关系,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医务社会工作就是在这一环境背景下被提出的一种改革措施,侧重于通过医院志愿服务的方式,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品质,突显医院的公益性质,从而实现医患关系的缓和优化.但医务社会工作在本土化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和阻碍,文章从国内外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入手,就国内医务社会工作及医院志愿服务的本土化融合措施,发表几点看法,以供相关单位参考.

    作者:秦姗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超声定位行锁骨下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麻醉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定位行锁骨下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86例行前臂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行超声定位腋路臂丛神经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定位锁骨下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麻醉,对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前臂内侧皮神经疼痛消失时间(5.12±0.81)min,小于对照组的(6.13±0.97)min(P<0.05);观察组桡神经痛觉消失时间(5.59±1.23)min,短于对照组的(8.13±1.58)min(P<0.05);观察组患者前臂内侧皮神经区域的痛觉完全阻滞率100.00%,优于对照组的86.05%(P<0.05).结论 超声定位行锁骨下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麻醉临床效果优良.

    作者:孙明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对心内科患者采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从而探讨分级护理方式对于防跌倒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5月—2017年3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心内科患者,从中随机抽取80名.试验组选取40名采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方式,对照组中的40名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经过1个月后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跌倒率低于对照组,防跌倒的认知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心内科患者进行跌到风险分级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跌倒率.

    作者:贾红萍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新入职护士在病区规范化培训中的多元化策略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多元化策略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2015年5月我院新进的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培训;同时将2015年6月—2016年5月新进的护士选为观察组,采用多元化策略培训.对照组与观察组护士均为40例.对比分析两组护士的考核成绩(理论、操作)以及自我评价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为(85.64±5.16)分、操作考核成绩为(72.56±6.21)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的各项自我评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采用多元化策略进行培训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护士快速适应环境,效果显著.

    作者:秦岭;马晓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相应病变血管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及相应病变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36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实验组,另择取同期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静息超声心动图,以冠脉造影或CTA为金标准,对比观察诊断结果.结果 实验组Tmsv-12-SD%、Tmsv-12-Dif%均高于对照组P<0.05;55根病变血管超声心动图确诊病变血管37根.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以较好的评价左心室节段性室壁异常情况,对冠心病定性及病变血管定位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宋俊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可视教育在新护士临床护理基本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可视教育在新护士临床护理基本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7月及2015年7月入职的188名新护士采用可视化操作视频进行临床护理基本技能培训.结合临床实际,规划视频演示项目,选拔操作演示者进行操作演练、视频拍摄、视频上传、现场考核.结果 2015年新护士8项护理基本技能平均分高于2014年新护士(P<0.05),尤其是静脉输液、静脉采血和心电监护这3项操作(P<0.01).结论 可视教育增强了新护士对临床护理基本操作技术的直观感受,提高了护士基本技能的操作水平.

    作者:丁蔚;眭文洁;韩燕霞;刘琳;王婷;钮美娥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评价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治疗要点.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12月,医院急诊内科收治老年人重症心力衰竭患者70例.结果 治疗后,患者尿量、血钾、血钠、SBP、HR、RR、APACHEⅡ 评分低于治疗前,PaO2/FiO2、CO、E/A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休克率15.71%,新发心律失常发生率7.14%,抢救成功率94.29%(66/70),4例死亡患者均死于猝死.结论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关键在于预防、及时处置猝死,用药需规范,做好尿量、体征等指标检测,调整用药.

    作者:齐红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技能考核分析体会

    目的 通过分析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技能考核成绩,获取经验以进一步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及考核体系,达到培养目标.方法 分别于2015年及2016年对我院参加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满18个月的规培医师,应用OSCE考核系统进行临床技能中期考核,比较不同年度、不同学历和不同性别的学员考核表现.结果 2016年度参加考核的规培医师在病例分析、急救技能、体格检查、影像诊断和心电图判读各方面成绩均高于2015年,研究生学历的规培生在考核中成绩高于本科学历的规培生,其总体通过率亦高于本科学历的规培生,而男女在各项考核中的成绩及总体通过率无差异.结论 三甲医院内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中需加强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本科生理论课教学需要进一步改革,OSCE考核系统有待改进和完善.

    作者:王科;周海林;杨静;李萍;李东旭;汪国生;丁晓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酪酸梭菌活菌散+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我院儿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80例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对照组接受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80%,同时,实验组患儿大便性状改变、腹泻、腹胀等症状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接受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有助于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房庆庆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青年教师如何提高儿科见习课的板书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是新生的教学力量,因其缺乏教学技能的培训及教学实践,教学能力和经验相对不足,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很有必要.板书是重要的教学技能之一,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需要提高板书教学能力.板书教学适用范围广,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容易实现且便捷,在见习课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儿科学是一门特殊的临床医学课程,见习课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极其重要,是理论课的重要补充和实践,是临床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结合儿科见习课实际,旨在探讨青年教师如何提高板书教学这一基本能力.

    作者:张晓波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PBL教学法联合腹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规培医师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BL)联合腹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4级至2016级在肝胆外科轮转的外科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共80名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名采用PBL教学法联合腹腔镜技术带教,对照组40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带教,采用理论和技能考核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主客观评价.结果 观察组学员的理论考试成绩[(85.5±3.00)分vs.(70.85±2.47)分]和技能考核成绩[(86.00±2.00)分vs.(70.30±1.73)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员在学习积极性,临床应变能力,团队意识,腹腔镜下感知能力,腹腔镜技能及带教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教学法联合腹腔镜技术可提高学员学习兴趣,临床能力,团队意识和腹腔镜技能,有助于规培学员的临床带教.

    作者:金浩;刘会春;鲁正;谈燚;王勇;满忠然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及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2例行宫腔粘连电切术治疗患者,根据术后宫腔再粘连预防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给予雌孕激素治疗)与观察组(给予雌孕激素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各36例,对比两组预防效果.结果 术后观察组在月经恢复率(91.67%)、宫腔形态恢复率(91.67%)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腔再粘连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采取雌孕激素+血府逐瘀汤治疗方式,不仅预防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袁丽丽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激光腔内闭合联合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究下肢静脉曲张应用激光腔内闭合高位结扎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反应.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为56.67%,总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光腔内闭合联合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显著,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有效改善患者下肢静脉血液循环.

    作者:汪海军;徐强;沈涛;黄优华;周瑜;徐元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门诊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对门诊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为医院感染控制的方法提供有效的依据,以确保医院感染情况得到降低.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14年和2016年我院发生感染的情况,针对于出现感染的原因强化改进措施,对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前后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实施门诊护理管理,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下降、环境卫生合格率提升.结论 采取门诊护理管理工作,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黄阿仙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临床心理护理对急性心绞痛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临床心理护理对急性心绞痛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66例急性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83例和观察组8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除进行常规护理外再加上临床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的SAQ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绞痛患者经临床心理护理后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并且能把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

    作者:刘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接受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的146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来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73例,两组均使用了解痉挛、平喘等治疗措施,治疗组增加了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吸入粉剂治疗,两组治疗10周,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肺功能恢复情况,对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统计.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5.89%,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6.7%,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平均(3.19±0.36)L,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为67.32%,观察组分别为(4.02±0.25)L、83.62%;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明显,肺功能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接受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的效果突出.

    作者:肖维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