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秀丽
目的:探讨急诊应用胺碘酮对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73.6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对照组为15.79%,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应用胺碘酮对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
作者:王瑞芝;邢慧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老年晚期胃癌联合使用替吉奥与奥沙利铂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72例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联合组联合使用替吉奥与奥沙利铂治疗,对照组使用替吉奥治疗,比较两组用药效果。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55.56%,高于对照组的30.56%,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晚期胃癌联合使用替吉奥与奥沙利铂治疗效果理想。
作者:穆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分析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以及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85.0%、90.0%,均优于对照组的67.5%、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效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3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颈椎自我康复手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梁海棠;曾旋;李范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采用甘露醇治疗致不良反应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青光眼患者50例,均为我院眼科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加强针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结果本组不良反应经积极护理后,除心衰的1例患者转内科继续医护外,其它病例不适症状均消失。相较干预后,干预后心理状况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对甘露醇治疗青光眼引发的不良反应加强个体化护理,并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控制,可保障用药安全,确保临床效果。
作者:苏盛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采取血栓通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收治的77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5例患者在基础治疗同时采取血栓通的治疗,对照组32例患者仅采取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采取血栓通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很少有不良反应的出现。
作者:白庆梅;许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丹参结合不同内固定方案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明确丹参对于骨折愈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承钢医院骨科226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急诊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根据丹参使用分为丹参组114例(丹参与加压板亚组、丹参与锁定加压钢板亚组以及丹参与髓内钉亚组)和内固定组112例(加压钢板固定亚组、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亚组以及髓内固定亚组),在治疗后1周、2周、4周以及8周时对比各组间骨痂形成情况,同时对比分析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术后2周以后在相同时间点,丹参组的骨痂计分优于内固定组,并且骨折愈合用时、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内固定组,其中丹参与锁定加压钢板组的各项指标优于其他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联合内固定能够改善骨折愈合,丹参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可以作为胫骨首选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显著、愈合快。
作者:董晓强;王海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索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的50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肛门排气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子宫恶性肿瘤患者中效果确切。
作者:庄永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非洛地平缓释片在社区高血压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2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9%进行统计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降压效果显著。
作者:甄公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9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时的不同方案分为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4例)与予以优质护理的研究组(42例),比较两组肺功能改善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PEF、FEV1、FEF 25%~75%、FVC肺功能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予以优质护理取得满意效果,不仅可改善其肺功能,且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爱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公共微信平台对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90例设置为对照组,另收集90例设置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公共微信平台的手段对其进行健康宣教。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公共微信平台对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张京丽;彭玉兰;刘璇;栾凤霞;王洪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癌症化疗患者PICC置管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PICC置管的癌症化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患者PICC堵管的出现率。结果观察组的PICC堵管出现率为8.0%,对照组的堵管出现率为2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有利于降低PICC堵管的发生率,延长PICC置管的时间,有效提高了治疗疾病的疗效。
作者:康建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前房注射对于代谢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入住我院治疗的48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行前房注射地塞米松,对术后前房炎症反应及中央角膜厚度进行评估。结果术后前3天,相对于A组而言,B组患者术后前房炎症反应较轻(P<0.05),术后3个月,两组术后前房炎症反应及中央角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代谢性白内障内障患者前房注射地塞米松能够明显减轻眼底炎症反应,对中央角膜厚度无明显不良影响。
作者:王雅丽;袁军;杨潇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伴阳性症状患者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5例精神分裂症伴阳性症状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32例)与研究组(43例),前者给予奥氮平治疗,后者给予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记录并分析相关结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SAPS及MO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伴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金丽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在尖锐湿疣治疗中采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尖锐湿疣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CO2激光疗法,而实验组则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在尖锐湿疣治疗中采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效果显著。
作者:赵美丽;浩斯期格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析儿科护理出现纠纷的原因,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儿科收治的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的60例患儿中,10例发生护理纠纷,占16.67%,其中5例为护理人员问题,占50%;2例为家属问题,占20%;3例为医院环境问题,占30%。结论根据儿科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能够使护理纠纷发生率降低。
作者:邵瑞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得出结论。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为(73.13±3.63),对照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为(78.12±5.63),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效果良好,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乌鲁玛;徐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在乳腺癌根治术中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术后恢复质量上的区别。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I~II级,年龄35~56岁,均实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按麻醉维持方法不同分为A组(静吸复合麻醉)和B组(全凭静脉麻醉)。观察比较两组在手术完成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steward苏醒评分差别;两组各种麻醉药物总用量区别;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组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上均短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意义;两组麻醉药物总量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B组小于A组;Steward苏醒评分、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乳腺癌根治术中,静吸复合麻醉比全凭静脉麻醉苏醒质量更高。
作者:余日丽;汤媚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胆囊结石急性发作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术后肠黏连率进行对比。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胆囊结石急性发作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使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使用开腹手术。结果实验组术后肠黏连率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囊结石急性发作使用腹腔镜手术优于开腹手术,术后肠黏连率比较低。
作者:陈宗玮;袁江;张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建立康复护理专科质量敏感指标在推进康复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确立康复科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将其应用于康复科,收集每月监测数据进行动态分析,针对结果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应用前(P<0.05)。结论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后能推进康复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阿依夏木古丽·沙得尔;李洪燕;杨韵歆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