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效果分析

刘爱红

关键词:优质护理, 小儿, 支气管肺炎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9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时的不同方案分为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4例)与予以优质护理的研究组(42例),比较两组肺功能改善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PEF、FEV1、FEF 25%~75%、FVC肺功能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予以优质护理取得满意效果,不仅可改善其肺功能,且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40例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其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疼痛时间、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观察组更优;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7%,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

    作者:韩书环;马巧灵;李三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缝隙连接蛋白43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 43)的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及ACS危险分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拟诊ACS患者88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根据CAG结果确诊ACS 70例作为研究组,18例冠脉无狭窄者为对照组。研究组又分为不同的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CX 43浓度。结果 ACS组血清CX 43高于对照组(P<0.001);STEMI组CX 43水平高于NSTEMI组及UA组(P<0.05);三支病变组CX 43单支及双支病变组(P<0.05);高危组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CX 43与病变程度及GRACE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ACS患者血浆CX 43增高,且与血管损伤程度及疾病的危险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卢丽利;孙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分析“1+3+3”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1+3+3”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中的优势。方法选取我校2013级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67名(观察组),在其主要课程中采用“1+3+3”教学模式,与2012级医学检验专业64名学生(对照组)的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学生在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3”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作者:郭改玲;张月玲;贾新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应用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的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应用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3月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乳化手术,实验组采用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视力<0.1病例数低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效果理想,并发症少。

    作者:赵莉莉;沈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的选择本院收治9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时所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介入治疗,研究组49例行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相关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经费均少于对照组;研究组良好率63.26%,优于对照组41.86%(P<0.05)。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王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82例妇产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8.4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可以有效治愈妇产科疾病。

    作者:李海玲;郭卉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慢性骨髓炎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分析及其健康教育干预

    目的:分析慢性骨髓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护士健康水平。方法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及自评量表(SDS)对上海市480名慢性骨髓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随机抽查,分析其焦虑抑郁的原因,采取早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比较其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心理的变化。结果干预前SAS、SDS评分分别为(72.23±5.18)分和(56.28.12±3.12)分,干预后分别为(28.19±2.17)分和(19.369±1.29)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骨髓炎患者面临婚姻问题,经济待遇低,工作及生活压力等,焦虑抑郁不良心理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通过健康心理教育干预,有助于慢性骨髓炎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程杏云;张瑞;朱金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讨论临床检测妊高征产妇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5例妊高征孕产妇与45例健康孕产妇进行研究,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妊高征孕产妇与健康孕产妇体内血清DBIL、TBIL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浆ALB与Ca 2+浓度低于健康孕产妇,其他ALT、AST、ALP、BUN、Cr以及UA、TG、CHO各项生化指标高于健康孕产妇,P<0.05。结论相较于健康孕产妇,妊高征孕产妇体内各项生化指标发生变化,临床应该加强对妊高征孕产妇各项生化指标的监控与治疗。

    作者:李昕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新形势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科研综合能力的培养

    目的: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点提出的新意见,要求对临床医学研究生分为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进行培养。前者侧重于基础理论水平的提高及基础实验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侧重于培养临床实践能力。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已渐趋成熟,然而现阶段专业学位研究生普遍存在临床与科研能力发展不均衡,虽临床技能达标、但科研能力薄弱等问题,导致其较难在后续工作中承担科研任务,成为个人发展的短板。本文从专科培养角度出发,介绍了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临床科研能力的经验。以科研带临床,以临床促科研,可实现临床技能与科研能力的协同高效发展,可有效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作者:徐宇伦;王磊;杨辰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公共微信平台对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公共微信平台对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90例设置为对照组,另收集90例设置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公共微信平台的手段对其进行健康宣教。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公共微信平台对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张京丽;彭玉兰;刘璇;栾凤霞;王洪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22例儿童多动症(ADHD)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并讨论儿童多动症(ADHD)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2013年9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22例多动症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讨论。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及护理,患儿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病理行为得到改善,患儿不伤害自己或他人。结论对于多动症患儿的护理不仅要关注临床病程的观测情况,同时还应当结合患儿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等来选择有系统性、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此来确保临床护理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邵志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胆结石患者围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析胆结石患者围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2例胆结石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在住院、下床活动以及禁食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胆结石围术期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

    作者:陈丽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Ⅱ型戈谢病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戈谢病的临床及血液学特点。方法对1例戈谢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此患儿为Ⅱ型戈谢病,具有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血液学特征。结论此病少见,系罕见病,临床易误诊,应注意鉴别。

    作者:李尉萌;耿香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室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TEE检查治疗的88例空间隔缺损(VSD)患者资料,对超声监护情况、终手术结果和实际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8例患者中,86例封堵成功,成功率达到97.7%,封堵成功术后,患者产生胸腔积液现象和心包腔积液现象,没有进行特殊处理,几天后得到缓解,同时左室前后径也减短,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微创封堵术时,采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术后疗效评价以及封堵器的选择有利。

    作者:汤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73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在康复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和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能力和健康水平。结果干预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和SF-36评分(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康复期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总体健康水平,对改善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

    作者:周春岩;曲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目的:探究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10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持续静脉滴注方法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低于研究组;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经过对比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作者:张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进展

    反流性食管炎是临床上较难治愈的病症,且复发率较高。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该病发病率开始逐年提高,如何根治反流性食管炎成为医学界广泛探讨的问题。本文从中医角度对该病症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等内容展开简要分析和探讨。

    作者:周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诊应用胺碘酮对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急诊应用胺碘酮对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73.6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对照组为15.79%,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应用胺碘酮对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

    作者:王瑞芝;邢慧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分析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临床效果

    目的:深入探讨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将1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结果经资料整合,两组患者护理后SAS(焦虑评分)、SDS(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中,加入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

    作者:邢玉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胃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凝状态的影响

    目的:分析患有胃肠肿瘤的患者实施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对患者的血凝状态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治疗的胃肠肿瘤患者60例,研究组使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开腹手术治疗方案。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凝血酶原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结论对患有胃肠道肿瘤患者使用腹腔镜手术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但会导致患者术后出现血液高度凝集状态。

    作者:孟祥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