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正楠
目的:研究多次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失败的肾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肾结石患者中随机选出125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经多次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失败,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继续使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为93.75%,比对照组的85.25%高,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39%,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在住院时间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次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失败的患者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虽然手术时间长,但是结石清除率高,且术后并发症少,有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作者:朱国栋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结合VAD治疗难治或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试验对象:我院收治的50例难治或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患者分组方法:中心随机系统法。50例患者分为VAD组和联合用药组两个组别。VAD组以VAD方案治疗;联合用药组以沙利度胺结合VAD治疗。结果(1)联合用药组相比于VAD组治疗有效率更高,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VAD组患者出现嗜睡和便秘的比例更高,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两组副反应耐受情况相似。结论沙利度胺结合VAD治疗难治或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可耐受,安全性高。
作者:赵小强;杨海平;杨学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6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西医治疗,观察组行归脾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35%)、睡眠质量评分[(4.30±0.86)分]等均优于对照组[76.74%;(10.80±1.25)分](P<0.05)。结论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效果理想。
作者:孔令魁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经关节镜辅助小切口与全关节镜肩袖修补的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差异,将我院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74例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40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术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和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更轻、恢复时间更短。
作者:马立学;陈曦;赵巍;孔庆波;赵建罡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策略对降低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EX)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ICU气管插管患者16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分为观察组(84例)实施强化护理策略方式与对照组(81例)则实施常规护理策略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及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策略对降低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EX)有效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玉丹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抽取入住我院的54例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2013年6月~2015年12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54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27例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实验组27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8.52%)高于实验组(3.70%),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赖新燕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二甲双胍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空腹血糖水平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理想。
作者:赵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模拟药房”在高职高专药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构建模拟药房,分析其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模拟药房”是一种新型教学平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药理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结论药理学教学中引入模拟药房,能提高学生对于药理学的学习兴趣,增强药理学教学效果。
作者:陈保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泌尿外科患者110例,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加强人性化护理。结果在患者临床护理满意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泌尿外科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加强人性化有效护理非常必要。
作者:黎秀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内外结合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2月接收的58例小儿腺样体肥大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用内外结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58例患儿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2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结论对小儿腺样体肥大患儿采用内外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显著。
作者:李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西药处方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2月随机抽取的临床西药处方不合理用药的160例处方,分析其不合理原因与对应的管理对策。结果在160例不合理用药情况中,重复用药占比18.13%,药物联合使用毒性提升占比23.13%,药物联合使用药效降低30.00%,药品选用不合理15.63%,药物用法与剂量不合理占比5.00%,溶媒不合理5.13%。结论西药运用中不合理情况多样,需要针对各种情况做针对性管理才能提升用药规范性。
作者:王丹丹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的神经外科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15例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5例患者均在本院行神经外科治疗,总结患者治疗体会。结果本组15例患者中: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6例)/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9例)及舌咽神经根、迷走神经根上部1~2根丝切断术,术后早期有效率为100%,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随访见1例患者复发(6.67%)。结论神经外科治疗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可靠,并发症率及复发率较低。
作者:尹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实施应用。方法选取我院风险管理实施前(2014年6~12月)和风险管理实施后(2015年3~9月)两个时段患者各360例,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观察组。对观察组护理风险进行管理,分析两组手术室护理相关结果。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为2.77%,低于对照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22.21%,观察组疗效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4例投诉事件(2.22%),1例纠纷事件(0.55%),对照组中38例投诉事件(22.11%),35例纠纷(19.44%),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入手术室风险管理,取得了显著效果,医务人员可识别、评估、处理及控制风险,大大降低了危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对提高医疗质量及安全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刘泉利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社区中老年人高脂血症采用太极拳运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2例社区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饮食控制治疗,观察组采用饮食控制加太极拳运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血脂水平好转程度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1%,对照组为76.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中老年人高脂血症采用太极拳运动的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慕卫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的临床有效性。方法以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3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于我院ICU病房行抗生素治疗。实验组患者15例,患者行降阶梯方案治疗,对照组15例患者行经验性选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CT、CRP、血乳酸、血氧指数、ApacheⅡ得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实验组各项指标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ICU平均入住时间(10.7±2.6)d,对照组ICU平均入住时间(16.7±4.5)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方案治疗重症肺炎起效快速,效果明显。
作者:仇世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究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在良恶性胆道狭窄鉴别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相关疾病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50例胆道狭窄病例进行分析,所有的患者均给予X线摄影和磁共振增强CT检查,将病理组织活检结果作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和摄片质量。结果核磁联合增强CT检出率准确度为96.0%,X线为76.0%,核磁联合增强CT检出率准确度高于常规X线(P<0.05),且显像更为清晰。结论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对于良恶性胆道狭窄的检出率较高而且图片清晰易判断。
作者:刘建辉;刘欣然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观察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100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作分组处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为50例。对照组患者以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替加环素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具有较好的效果,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提示联合治疗存在可行性及有效性。
作者:刘燕;郑海霞;房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对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肿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脊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手术的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脊柱恢复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37%、11.63%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72.09%、4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肿瘤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董树栋;郭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A型行为、生活事件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和与研究组配对的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A型行为量表、生活事件量表评分,这些患者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患者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频度、强度及总值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A型行为问卷评分总分高于对照组。结论负性事件评分越高,脑血管病发病率越高, A型行为类型与脑血管病有关。
作者:李杰;方齐;王红菊;闵瑞雪;赵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和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我院诊断为哮喘的患儿,基础伴随疾病为过敏性鼻炎、湿疹等。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和对照组(接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治疗)。对比:(1)两组治疗前后日间哮喘症状评分。(2)两组出院后6个月因哮喘急性发作门诊就诊/住院率。结果(1)两组治疗前日间哮喘症状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日间哮喘症状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出院后6个月因哮喘急性发作门诊就诊/住院率分别为6%、22%,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控制儿童哮喘症状更为肯定,能减少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次数。
作者:车明湘 刊期: 201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