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新华
目的:分析并讨论尿路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2月,在我院就医的尿路感染患者41例,对其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措施及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41例患者中治愈36例,有效4例,无效1例。结论对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尿路感染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的可能;其具有安全性高,治疗周期较短的优点。
作者:王萌嘉;王丽哲;张晓星;陈婉婷;那超;丰健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22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护理标识管理,对照组给予一般行为指导,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3%,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7.27%,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臧建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冠心病选用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效果。方法研究2015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6例,采用数字法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时应用曲美他嗪,28例;治疗实验组时应用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28例。结果两组中实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持续时间短,各项指标优,治疗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治疗联合采用曲美他嗪和阿托伐他汀,效果较佳。
作者:唐博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分析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原因。方法根据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的8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使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来进行检验对比。结果血常规检查因存放时间、温度、方法等的影响而出现误差,标本采集4 h后的WBC、RBC、PLT、HGB指标为5.21×109/L、4.43×109/L、168.32×109/L,118.47 g/L,当即进行检测的四项指标为3.12×109/L、5.21×109/L、303.12×109/L、129.51 g/L,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性,2 h和当即检查的指标差异性不大,需在2 h内完成检验;样本在冷藏柜内保存48 h,其WBC总数无显著变化,自动稀释器和微量加样器采样结果基本一致,一次性血红蛋白吸管结果比较低,准确性不高。结论血常规检验需要检验人员的技能和知识扎实,对血液样品检验受到影响的因素熟悉,尽量避免。
作者:张秀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在治疗小儿哮喘方面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小儿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甲组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方法治疗,乙组采用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法,丙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式治疗。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乙组(77.5%)、丙组(85.0%)。结论氧驱动式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较好。
作者:刘志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CTA在下肢动脉硬化栓塞症介入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12月所接诊下肢动脉硬化栓塞症52例作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与实验组(CTA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ABI改善情况。结果两组中实验组ABI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动脉硬化栓塞症介入治疗中,CTA应用价值大。
作者:詹志勇;王大维;张鹏;倪彩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78例,优质护理组实施优质护理,常规护理使用基础护理。结果优质护理组护理满意度97.43%,好于对照组56.42%。结论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于振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并总结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中出现夜间低血糖者16例(37.2%),观察组为2例(4.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8.931,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帮助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夜间低血糖,从而避免因为低血糖引发的其他并发症,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吕艳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对其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将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优质组患者不良情绪改善优于常规组(P<0.05),优质组依从性良好人数49例显著多于常规组的30例,护理满意率90.9%,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马秀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研究,找到对其为合适的护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2月因体外受精,即是胚胎移植而发生中、重度OHSS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对31例OHSS患者中的24例进行全胚冷冻后移植,有17例成功妊娠,妊娠成功率为70.8%;3例进行鲜胚移植,1例成功分娩;还有4例未进行移植。结论通过对OHSS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让患者尽早健康。
作者:丁丽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放疗患者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接收的74例行食管癌放疗患者,随机分组,各37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于此基础上,研究组予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血液异常、放射性肺炎、皮炎、食管炎发生率均远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生活质量(53.6±3.8)分,高于常规组(40.2±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癌放疗患者予以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放疗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一先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带胸腔闭式引流管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胸外科2013年10月~2015年12月50例带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按专科护理小组成立前后分为两个阶段,对两阶段出院患者情况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第二阶段并发症发生率、二次住院率显著低于第一阶段,住院时间显著短于第一阶段,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第一阶段,两组对比(χ2=1.79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带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进行出院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并且对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二次住院率均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解慧;杨彩凤;刘美兰;曹春雪;白媛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七步教学法在规培生骨伤科临床操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8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七步教学法(提出问题并预习准备→观看录象并讨论→教师模拟示教→分组模拟或实体训练→学生相互考核→小结错漏点→考核),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示教→学生模拟或实体训练→考核),课程结束后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教学效果评价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七步教学法进行规培生骨伤科临床操作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加深理解记忆,使学生临床技能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并为临床操作考核的顺利通过提供切实保障。
作者:杨波;余桦;张东辉;郑璐;黄海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脑血管疾病患者,探讨其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深圳理邦经颅多普勒超声对5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行颞窗、枕窗、眶窗3个检查部位记录血流速度,脉动参数,分析频谱形态变化。结果50例患者通过TCD检查发现20例短暂性脑血管缺血,1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0例缺血性脑卒中,8例血管性头痛。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采用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可以及早发现颅内血管病变并及时为治疗提供客观的血流动力学依据,对早期干预减少发病率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石膏固定和空心螺钉内固定修复腕部舟状骨新鲜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72例腕部舟状骨新鲜骨折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及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分别采取石膏固定和空心螺钉内固定方法,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在Cooney腕关节功能中疼痛评分比较、腕关节功能恢复、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石膏固定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腕部舟状骨新鲜骨折均有疗效,但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方法在修复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上优于石膏固定法,空心螺钉内固定可作为腕部舟状骨新鲜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李常景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5-氟尿嘧啶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效果。方法按照时间顺序,将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接受并治疗的41例晚期食道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给予观察组5-氟尿嘧啶联合奈达铂治疗,给予对照组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观察后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23%,高于对照组,且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食道癌患者进行5-氟尿嘧啶联合奈达铂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黄树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护理中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进行系统健康教育护理。结果观察组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数据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优势更为明显,P<0.05。结论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方案能够对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起到显著的护理效果,安全系数高。
作者:任敏;陈小方;任小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经小切口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70例,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和实验组(小切口手术)。结果实验组出血少,手术时间、术后排气及住院日短,并发症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治疗选择小切口手术,疗效佳。
作者:徐丽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比分析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2例哮喘患儿作为对象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各31例。对照组应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统计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及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74.2%,低于研究组的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7.8±3.7)d,高于研究组的(5.0±2.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可提高其临床效果,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作者:吉张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在牙体牙髓病的治疗中分别使用一次性和多次根管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42例行一次性治疗的患者与其余42例行多次根管治疗的患者进行效果比较。结果进行一次性治疗的患者日后随访满意度优于行多次根管治疗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7%,多次根管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数据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一次性和多次根管应用于牙体牙髓病的治疗中,均具有治疗良好的效果,但是相比于治疗总有效率,一次性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米海尔古丽·克力木;阿依古丽·阿合买提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