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路感染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措施及体会

王萌嘉;王丽哲;张晓星;陈婉婷;那超;丰健宇

关键词:尿路感染, 中西医结合治疗, 体会
摘要:目的:分析并讨论尿路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2月,在我院就医的尿路感染患者41例,对其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措施及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41例患者中治愈36例,有效4例,无效1例。结论对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尿路感染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的可能;其具有安全性高,治疗周期较短的优点。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护理干预对带胸腔闭式引流管出院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带胸腔闭式引流管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胸外科2013年10月~2015年12月50例带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按专科护理小组成立前后分为两个阶段,对两阶段出院患者情况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第二阶段并发症发生率、二次住院率显著低于第一阶段,住院时间显著短于第一阶段,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第一阶段,两组对比(χ2=1.79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带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进行出院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并且对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二次住院率均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解慧;杨彩凤;刘美兰;曹春雪;白媛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医院病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医院病案管理信息体系的建设对于医院的管理与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为了使医院病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更加完善,需要使用具有针对性的改革策略。本文通过对医院病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思考相应的解决策略。

    作者:王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浅析细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细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33例细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3例细菌性角膜炎患者治疗后,痊愈22例,好转11例,治愈率为66.67%。结论对细菌性角膜炎患者行对症治疗,积极进行抗感染措施,可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快速康复。

    作者:李宏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32例肾小管酸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肾小管酸中毒患者的护理方式。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32例肾小管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分析。结果本组32例肾小管酸中毒患者中,院外误诊4例,肾功能不全者2例,其余患者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后均明显改善。结论遵医嘱对肾小管酸中毒患者行对症护理,并密切观察其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可逐渐好转。

    作者:贾玲;冯弈楠;包红叶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64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SAS、SDS和Child-Pugh分级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以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以及Child-Pugh预后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在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心理干预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也能够改善患者病情。

    作者:范晓文;孙海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来本院接受诊治的8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都实施同样的一般保肝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较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莫亚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探析

    目的:对接受鼻内镜下手术的鼻窦炎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观察并分析其效果。方法按照时间顺序将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4月接收并治疗的27例鼻窦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3例)和观察组(1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方式,通过观察和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临床护理路径下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手段,能够加快患者身体康复速度,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田丽杰;徐兵;管乐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2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组。比较两组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24 h心率变化(65.3±2.8)次/min,优于对照组的72.22%,(52.6±2.5)次/min(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效果理想。

    作者:李玉梅;尹鹏;王璐;刘浩男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仪征市2014~2015年登革热蚊媒密度应急监测报告

    目的:了解仪征市登革热蚊媒密度及分布情况,为登革热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农村地区和城区的不同环境,采取布雷图指数法和诱蚊诱卵器法进行监测。结果布雷图指数2年分别为2.27和16,诱蚊诱卵器指数为6,两种方法结果差异不大。农村地区布雷图指数明显高于城区,监测期间气温变化对结果也有较大影响。结论指数均处于相对安全状态,在登革热传播高危状态时应加强连续监测。

    作者:缪义香;马久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儿科用药不良反应28例分析

    探析儿童在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64例儿童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监测情况进行研究并针用药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可知不同的用药对儿童的身体、器官、精神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临床中应加大对儿童用药过程监测,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用药,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李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探讨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究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特点以及有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治疗的患者60例,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以及自制问卷,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多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出现焦虑症状的阳性患者占34.8%,抑郁症状阳性患者占39.8%,两种症状和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存在关联。结论神经内科门诊患者出现抑郁以及焦虑为普遍情况,女性多见,年龄越高发生率越大,高学历人群更容易出现该症状。

    作者:薛炬君;陈曦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屈光参差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屈光参差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青少年近视屈光参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角膜塑形镜进行矫正,并对比矫正前后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参差度及远立体视觉正常例数。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前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参差度及远立体视觉正常例数分别为(4.01±0.23)、(4.95±0.27)、(5.16±1.23)D及23例,与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后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参差度及远立体视觉正常例数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可有效矫正青少年近视屈光参差,提高患者的视力水平,控制近视的发展。

    作者:张运英;李原;李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究加压锁定钢板作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医治效果。方法选取8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传统医治方案,42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加压锁定钢板疗法,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45.24%。组间疗效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9.70,P<0.01)。结论采用加压锁定钢板作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秦荣毫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胆道系统疾病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胆道系统疾病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对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进行分析。结果40例胆道系统疾病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及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胆道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病情进展,进行对症护理。

    作者:王琳娜;谭天瑜;贾秋菊;赵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对比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8月收治ICU机械通气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7 d后,对比两组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含量、营养费用、机械通气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红蛋白含量与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的血清白蛋白高于对照组,营养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1/3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8/32),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ICU机械通气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作者:韩永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环乳晕切口和传统放射状切口在乳腺纤维瘤中的治疗效果

    目的:对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并加以总结。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6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了研究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环乳晕切口术治疗,后者行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88.78%,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乳腺纤维瘤,环乳晕切口治疗的效果优于传统放射状切口。

    作者:牛泉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药学指导对减少中药不良事件的影响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药学指导对减少中药不良事件的影响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进行中药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抽样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药学指导,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对中药产生的不良反应率。结果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观察组患者对中药产生的不良反应率为6.7%,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17.8%低了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药学指导,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对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

    作者:王小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精细化护理在近视眼患者行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在近视眼患者行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74例行准分子激光治疗的近视眼患者,共92只眼,随机分组,各37例,常规组48只眼,研究组44只眼。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7.7%高于常规组8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的患者予以精细化护理,取得疗效颇佳。

    作者:荆文华;霍复君;张园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分析

    降钙素原(PCT)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被人们所发现,发现于脓血症患者的血清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技术的发展进步,降钙素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全身细菌感染的诊断、鉴别、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判断中,与各种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于ICU病房、内科、外壳、急诊科、肿瘤科。

    作者:张原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降钙素原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研究降钙素原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73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体诊断结果分为细菌性感染组51例、非细菌性感染组22例,检测对比两组患者血清中PCT及CRP水平。结果 PCT在细菌性感染组检测结果为(1.06±0.39)ng/ml、在非细菌性感染组检测结果为(0.24±0.07)ng/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在细菌性感染组检测结果为(41.32±25.11)mg/L、在非细菌性感染组检测结果为(37.24±20.69)mg/L,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T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感染诊断中具有显著作用。

    作者:王幸伟;韩玉会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