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雅萌
目的:探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时机及方式。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急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手术组、延期手术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早期手术组治疗总有效率96.4%,高于延期手术组81.3%(P<0.05);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源性急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综合治疗措施,选择恰当手术时机与方式,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樊启源;赵世章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64例行心肺复苏的患者,依据治疗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肺复苏治疗,研究组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下实施心肺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抢救成功率53.1%,低于研究组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满意度68.8%,低于研究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下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且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亮;刘万周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PBL和教学法是高等医学教育的新理念,将上述两种教学模式引入实验教学中,探讨对不同专业或学制学生采用不同实验教学模式,培养新型的医学专业人才的方法。
作者:王群;杨莹;周新文;叶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CTA在下肢动脉硬化栓塞症介入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12月所接诊下肢动脉硬化栓塞症52例作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与实验组(CTA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ABI改善情况。结果两组中实验组ABI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动脉硬化栓塞症介入治疗中,CTA应用价值大。
作者:詹志勇;王大维;张鹏;倪彩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通过对目前国外高校图书馆中的科学数据素养教学的手段进行实际的分析,探讨其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的方法,为我国的科学数据素养教育提供参考资料。国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主要是依靠通识教育、建立数据管理资源导航、进行学科专题数据素养教育等方法进行的。对于我国的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而言,引入国外的方法可以较好的实现科学数据素养教育,有着很高应用价值。
作者:张梅卿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当前信息化社会形态不断完善,其电子信息、网络通讯及日常工作、生活娱乐均离不开各类繁多的视频影像工具,加之身心压力影响,造成人们用眼过度,视觉疲劳现象极为普遍,甚至疲劳症状越发频繁。而当前医疗、卫生、食品保健领域不断发展,其缓解视疲劳功能食品也越发重视。对此本文结合我国中医学对视疲劳病理机制进行分析,结合现代医学理念探讨具备缓解视疲劳功能食品的种类和功效成分,为今后改善及开发缓解视疲劳功能食品提供参考建议。
作者:许雅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5-氟尿嘧啶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效果。方法按照时间顺序,将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接受并治疗的41例晚期食道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给予观察组5-氟尿嘧啶联合奈达铂治疗,给予对照组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观察后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23%,高于对照组,且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食道癌患者进行5-氟尿嘧啶联合奈达铂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黄树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此研究中的54例纳入对象则为我院在2013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性痴呆患者。根据单双号方法划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应在此基础上加入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经过护理后,护理满意度经计算后分别为92.59%以及74.07%,数据之间统计学意义产生(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患有老年性痴呆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应加入康复护理,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自身认知功能的改善。
作者:刘敬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酯预防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9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坎地沙坦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坎地沙坦酯防治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作者:李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PICU患儿在高频震荡通气中气道管理的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5月~2013年3月25例收治在PICU行高频震荡通气给予常规护理的患儿为对照组;2013年4月~2014年2月收治在PICU行高频震荡通气并给予相关护理策略的28例患儿为治疗组。对比两组患儿的PaO2、PaCO2变化及治愈率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采集高频震荡通气后8~12 h、12~24 h、24~48 h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中PaO2、PaCO2变化,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死亡3例,放弃治疗1例,治愈率88.9%;对照组死亡6例,放弃治疗2例,治愈率73.9%,有统计学差异。治愈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组为(7.8±2.6)d,对照组为(13.2±4.8)d,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高频震荡通气的PICU患儿采取相关的护理策略,能够有效改善氧合,提高治愈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作者:郭洁;李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PBL教学法是一种引导学生自学和讨论的主动学习方式。该教学模式能帮助全科医师树立整体的医学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沟通和表达的能力,使其拥有更缜密的逻辑思维,且更适应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因此,PBL教学法的应用在全科医学教学中具备其优势和必然性,而PBL的教案制定则是该教学法的重中之重。
作者:徐虹霞;沈祎;宋锐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泌性中耳炎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2015年1月~12月,选择分泌性中耳炎患者56例,按数字法分对照组(常规治疗)及观察组(糖皮质激素),对比两组。结果两组中观察组纯音听阈改善明显,治疗有效率高,且复发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治疗选用糖皮质激素,疗效佳。
作者:梅海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中医针灸治疗联合神经肌电图检查在面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3%)及治愈率(51.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4.3%)及治愈率(34.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面瘫患者应用中医针灸治疗方法开展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赵莹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不同血液透析模式对尿毒症患者β2-微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7月进行血液透析54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27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统计两组患者透析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液透析β2-MG与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常规组患者β2-MG(24.3±2.2)mg/L、hs-CRP(10.7±2.6)mg/L均高于观察组β2-MG(18.2±2.5)mg/L、hs-CRP(8.3±1.4)mg/L,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尿毒症患者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β2-MG与hs-CRP的清除效果更佳。
作者:曲矿云;杨雅丽;樊英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在治疗小儿哮喘方面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小儿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甲组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方法治疗,乙组采用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法,丙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式治疗。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乙组(77.5%)、丙组(85.0%)。结论氧驱动式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较好。
作者:刘志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人工流产手术前使用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效果。方法根据我院48例人工流产前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来进行研究,观察组使用500 mg/d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对照组使用200 mg/d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为,对照组54.67%,观察组83.33%,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症状3天内缓解,对照组有8例3天后缓解,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500 mg/d的克霉唑阴道片剂量能够有效治疗人工流产术前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安全性高,结合适当的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作者:王界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急性胃肠炎持续腹痛的患者实施硫酸镁治疗,观察并分析其效果。方法按照时间顺序将我院2015年3月~12月收治的38例急性肠胃炎患者分为两组,使用阿托品进行治疗的对照组(18例)和使用硫酸镁治疗的观察组(20例),通过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硫酸镁对急性肠胃炎持续腹痛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康复速度快。
作者:吴建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肿瘤标志物CA 153、CA 125检验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近期收治的肺癌患者46例以及同期我院收治的50例良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比较这两类人员CA 153以及CA 125的变化情况。结果癌症患者肿瘤标志物CA 153以及CA 125检测水平异常率均高于良性病变人群,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肺癌患者的诊断中,通过对患者血清CA 153以及CA 125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提高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郜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产妇的产前护理欲求和护理干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高危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50例孕产妇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产前护理干预,观察组行综合产前护理干预,然后就两组孕妇的产前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高危孕妇产前护理需求中胎儿状况的需求率高;两组孕妇在护理满意度及心理应激指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充分了解高危孕妇的护理需求,并给予其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
作者:王春激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特点,为提高确诊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检验资料包括常规检查资料、被动凝集法检查肺炎支原体阳性资料、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查肺炎支原体阳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检验特点。结果31例患儿白细胞数目>10.0×109,39例患儿白细胞数目(4.0~10.0)×109,10例患儿白细胞数目<4.0×109;尿检发现8例患儿出现尿蛋白,19例患儿潜血阳性,其他患儿正常;痰液细菌培养,33例支原体阳性,21例肺炎链球菌阳性,16例肺炎克雷伯菌阳性,10例阴沟肠杆菌阳性;被动凝集法检查肺炎支原体阳性率为43.75%;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查阳性率为54.69%,被动凝集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查患儿肺炎支原体阳性比较,t=1.04,P>0.05。结论患儿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应该做全面检查,可以进一步确诊是否是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帮助及时进行确诊后的治疗。
作者:金宝生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