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雅文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行常规透析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氧运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透析充分性及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透析充分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透析充分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良好率为72%,对照组良好率为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氧运动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睡眠质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齐秋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探讨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屈光参差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青少年近视屈光参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角膜塑形镜进行矫正,并对比矫正前后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参差度及远立体视觉正常例数。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前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参差度及远立体视觉正常例数分别为(4.01±0.23)、(4.95±0.27)、(5.16±1.23)D及23例,与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后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参差度及远立体视觉正常例数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可有效矫正青少年近视屈光参差,提高患者的视力水平,控制近视的发展。
作者:张运英;李原;李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肺动脉瓣狭窄患者在诊断时使用超声的方法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33例肺动脉瓣狭窄,对其使用超声时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3例肺动脉瓣狭窄患者均采用超声进行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将超声进行结合运用,可提升诊断时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准确率高,是对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调整的关键所在。
作者:李云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彩超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这50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均接受阴道彩超检查以及腹部彩超检查,对比2种检查方式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阴道彩超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准确率(98.00%),优于腹部彩超诊断的准确率(74.00%),P<0.05。结论阴道彩超在早期异位妊娠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微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人工流产手术前使用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效果。方法根据我院48例人工流产前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来进行研究,观察组使用500 mg/d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对照组使用200 mg/d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为,对照组54.67%,观察组83.33%,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症状3天内缓解,对照组有8例3天后缓解,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500 mg/d的克霉唑阴道片剂量能够有效治疗人工流产术前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安全性高,结合适当的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作者:王界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全程营养管理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随机分组,各28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应用全程营养管理模式。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lb、BMI及PG-SGA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Alb、BMI及PG-SGA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营养管理应用于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可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耐受力。
作者:张媛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并总结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中出现夜间低血糖者16例(37.2%),观察组为2例(4.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8.931,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帮助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夜间低血糖,从而避免因为低血糖引发的其他并发症,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吕艳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药学指导对减少中药不良事件的影响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进行中药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抽样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药学指导,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对中药产生的不良反应率。结果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观察组患者对中药产生的不良反应率为6.7%,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17.8%低了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药学指导,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对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
作者:王小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老年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在进行康复护理过程中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为肺气肿等肺部疾病的康复护理和治疗提供适当的参考。方法选取了近3年来老年阻塞性肺气肿患者84例参与护理,在饮食、活动、呼吸训练和心理等方面加以护理,并对恢复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例患者具有显著的恢复效果,35例具有一般的护理效果,综合护理效果显著。结论在老年阻塞性肺气肿的护理过程中加强各方面的措施,切实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条件。
作者:王玉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讨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服务。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门诊收治的140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把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5%,高于对照组的8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服务,有效提升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王培锋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带胸腔闭式引流管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胸外科2013年10月~2015年12月50例带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按专科护理小组成立前后分为两个阶段,对两阶段出院患者情况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第二阶段并发症发生率、二次住院率显著低于第一阶段,住院时间显著短于第一阶段,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第一阶段,两组对比(χ2=1.79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带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进行出院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并且对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二次住院率均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解慧;杨彩凤;刘美兰;曹春雪;白媛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4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4例),分别应用单纯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显效率、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70.31%、92.19%vs.38.33%、71.67%),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十分理想。
作者:赵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对比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8月收治ICU机械通气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7 d后,对比两组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含量、营养费用、机械通气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红蛋白含量与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的血清白蛋白高于对照组,营养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1/3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8/32),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ICU机械通气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作者:韩永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8例下肢长管骨骨折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内固定法,观察组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效果理想。
作者:赵钢;林佳声;尹擘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克氏针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掌指骨骨折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克氏针内固定,观察组行微型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效果理想。
作者:陈一凡;石健;李佳铭;李朋;李宇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小儿癫痫持续状态的发病原因以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7月在本院接受临床治疗的50例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临床治疗,31例患儿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16例患儿的病情好转,只有3例患儿临床治疗无效。结论了解、掌握小儿癫痫持续状态的发病原因,能够有效的推动佳临床治疗方式的选取。
作者:王瑞丽;李磊;王保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的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使用吸入药物的正确情况,为加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中老年COPD患者,采用直接问答及现场操作的形式,调查患者对吸入药物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操作吸入药物准确性,临床症状评分,急性加重的次数,分析总结。结果调查例数80例,完成例数76例,完成率95%,吸入药物基本知识正确掌握53.9%,气雾剂正确操作46.2%,信必可干粉制剂正确率60%,舒立迭(准纳器)正确率58.3%,思力华正确率72.7%,掌握两种或以上吸入药物的正确率52%,正确与不正确吸入组COPD自我评估(CAT)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1年急性加重住院次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中老年COPD患者对吸入药物基本知识掌握水平低,正确操作率偏低,临床症状控制不佳,导致反复急性加重住院,应加强健康教育,科学管理。
作者:靳秀宏;赵晶晶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研究降钙素原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73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体诊断结果分为细菌性感染组51例、非细菌性感染组22例,检测对比两组患者血清中PCT及CRP水平。结果 PCT在细菌性感染组检测结果为(1.06±0.39)ng/ml、在非细菌性感染组检测结果为(0.24±0.07)ng/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在细菌性感染组检测结果为(41.32±25.11)mg/L、在非细菌性感染组检测结果为(37.24±20.69)mg/L,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T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感染诊断中具有显著作用。
作者:王幸伟;韩玉会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尘肺并发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60例尘肺并发CDPD的患者,任意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实验组给予吸氧、应用抗生素、营养支持,对照组不使用抗生素,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3.3%,实验组为96.6%,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尘肺并发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使用抗生素以及其他的药物辅助,能增强治疗效果。
作者:杨冠英;王春兰;王亚慧;刘英姿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2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优于对照组76.09%(P<0.05)。结论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疗效理想。
作者:尹鹏;李玉梅;李晓雯;王璐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