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宁
目的观察3 shape Trios 口内扫描仪 CAD/CAM 制作前牙全瓷贴面进行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2例患者使用3 shape Trios 共修复前牙全瓷贴面176例。2个月后按照改良美国公共健康协会(USPHS)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结果42例患者使用3 shape Trios 共修复176颗前牙修复体,患者满意度为100%。结论3 shape Trios 口内扫描仪CAD/CAM 制作的全瓷贴面能够满足临床上前牙美观修复和功能恢复,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沈倍勇;张志新;刘小升;石永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对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部感染的10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用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的总治疗效率为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盐酸氨溴索的治疗方法在改善老年患者的肺部功能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经子宫背带缝合术配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剖宫产术时产后出血保守治疗无效的76例患者,分别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和纱条子宫填塞法进行止血。结果应用子宫背带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患者,手术时间较宫腔纱布填塞止血的患者明显缩短,产后出血量也大大减少,产褥病率也明显偏低。结论难治性子宫出血患者应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配伍治疗行之有效,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海荣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常见的医学科研设计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观察法,而是试验法。观察法主要包括描述性(如病例报告、横断面研究、生态学研究)和分析性(如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随访研究)。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究加味温胆汤治疗痰淤阻络型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62例痰淤阻络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各31例。常规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研究组于常规组基础上予以加味温胆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3.5%高于常规组6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痰淤阻络型脑梗死予以加味温胆汤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屈广敏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于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对并发症进行预防,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郭秋红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在呼吸治疗学的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既改善了教学效率,又提高了学生主动性,进而改良教学效果。
作者:田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5例(共3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眼压、视力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患者眼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视力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患者视力。
作者:冯强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高速涡轮钻拔除下颌阻生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182例下颌阻生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1例。对照组给予骨凿辅助的拔牙方法,观察组给予高速涡轮钻拔牙。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高速涡轮钻拔除下颌阻生齿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高婷婷;曹广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胃术后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重点。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胃手术的患者56例。所有患者术后均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此期间给予患者悉心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实施肠内营养6d 后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未实施肠内营养时(P <0.05)。结论重视胃术后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工作,可提高治疗效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刘荣欣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前共有16个文献类型和标识代码:普通图书 M,会议录 C,汇编 G,报纸 N,期刊 J,学位论文 D,报告 R,标准 S,专利 P,数据库 DB,计算机程序 CP,电子公告 EB,档案 A,舆图 CM,数据集 DS,其他 Z。凡无法归属于前15个类型的文献,均可以用 Z 来标志。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对白内障患者应用微创超声乳化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白内障患者131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64例)和实验组(67例),参照组接受常规白内障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微创超声乳化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视力恢复时间、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应用微创超声乳化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李滢;焦健;邱旭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 CT 冠状动脉造影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11月间在我院接受64排螺旋 CT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4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未出现过敏、肾衰竭等不良反应,护理满意度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提高64排螺旋 CT 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苏晓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在儿童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头皮静脉输液患儿304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输液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结果研究组反复穿刺率、液体渗出率及针头脱落率分别为3.29%、1.97%、1.97%,均低于对照组的9.87%、7.89%、8.55%(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在儿童头皮静脉输液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适于推广。
作者:孙连红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究不同断脐时间对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江苏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分娩的产妇1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 组产妇为50例,60~90 s 内剪断脐带,B 组产妇为50例,待脐带停止搏动后,再将其剪断,C 组产妇为50例,新生儿在胎盘娩出后剪断脐带,统计三组产妇24 h 内出血量、新生儿 Apgar 评分以及新生儿脐带血血红蛋白。所得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B 组以及 C 组新生儿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 A 组(P <0.05);三组新生儿的 Apgar 评分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B 组以及 C 组产妇出血量与 A 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在脐带停止搏动后剪断或在新生儿胎盘娩出后断脐,能够减少产妇出血量,提高新生儿的血红蛋白,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苏华;范丽芸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儿童化脓性扁桃体摘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05例化脓性扁桃体摘除术患儿实施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10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扁桃体摘除患儿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术后康复,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作者:李晓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对屈螺酮炔雌醇片应用于人工流产术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2月在我院采用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50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250例。参照组患者术后应用常规药物,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术后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对两组术后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阴道出血量<月经量的患者人数明显多于参照组,阴道出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螺酮炔雌醇片应用于人工流产术后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崔佳佳;崔晓平;钱苏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镇静在非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外科手术的非全麻患者67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4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观察组小剂量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静脉注射,观察两组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镇静起效、镇静完善、自然清醒时间分别为(4.08±1.02)min、(8.48±1.32)min、(32.38±8.32)min,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对照组分别为(6.72±1.48)min、(12.62±1.88) min、(81.52±8.18)min,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4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应用于非全身麻醉中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张青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18%、80.88%,两组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好转,且观察组好转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 <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可以取得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尽快的改善。
作者:李士伟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