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小松
目的:研究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方式。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24例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同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对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具有关键作用,临床可将其作为佳护理方案积极推广。
作者:李建利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对外科住院患者实施医护患协同防跌倒管理,降低围手术期患者跌倒发生率。方法根据医护患协同管理的需要,病区建立防跌倒管理小组,医护协同查房,共同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并制定措施,与家属一起共同落实。对患者防跌倒措施落实情况实行四级质量控制管理,对发生的跌倒病例进行资料回访,定期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结果2015年外科患者跌倒发生率较2014年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人员对跌倒危机评分准确率和防跌倒护理措施落实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护患协同管理可提高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对跌倒预防措施的依从性,减少跌倒的发生,并有利于建立合作性医患关系。
作者:丁亚;买轩;邹启云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总结PDCA循环在心血管外科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救治的心血管外科ICU患者共70例,以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观察组(n=36例,施以PDCA循环),常规组(n=34例,施以常规模式),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44%优于常规组7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外科ICU患者治疗中,施以PDCA循环,可提升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磊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急诊手术的护理方法对于急性颅脑外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临床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护理的62例急性颅脑外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手术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急诊手术护理模式,分析对比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手术所需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病率、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所需时间则少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手术护理方法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冰梅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凝集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R和hs-CR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治疗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3.81%,而治疗组则分别为28例,12例,2例,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显著降低患者血小板凝集,降低体内炎症反应,治疗效果好,是治疗ACS有效药物。
作者:孔祥永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究老年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检测与耐药性调查分析。方法102例患者均实行临床检测,并对其耐药性实行调查。结果耐药率前三位从高到低依次为复方磺胺、头孢唑林、头孢曲松。而敏感率前四位从高到低依次为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102例老年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依照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治愈、好转、无效各占60.79%、33.33%、5.88%。结论老年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细胞菌,早期实行临床检测,并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宜的敏感抗生素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曹玉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应用抗VEGF药物玻璃体内注射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增生高危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增生高危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0例(22眼),注射后7~10 d或者玻璃体清晰时开始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对全部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视网膜渗漏明显减轻,玻璃体积血在注药1周即有部分吸收,玻璃体积血完全吸收平均(8.5±2.3)周。视力提高大于3行的14只眼,提高1~3行的5只眼,视力无明显改善的3只眼,总有效率86.36%。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时间平均(10.6±3.5)周。本组患者平均注射药物次数(1.5±0.5)次,全部患者均未出现与注药相关的眼部并发症。结论抗VEGF药物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增生高危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较高疗效和安全性,但还需要更长期的观察。
作者:刘历东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究中医治未病结合健康管理干预治疗IGT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我院就诊的130例IG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健康管理干预,实验组患者予以中药穴位敷贴法结合健康管理干预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FPG、2hPG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结合健康管理干预治疗IGT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改善其糖耐量异常情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波铃;白云;王娜娜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月在我院儿科门诊收录的过敏性紫癜的患儿112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精心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儿的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心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治愈率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莉;常瑞;臧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诊治的肾性贫血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组68例采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改变、病症改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蛋白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蛋白、病症(低血压、食欲减退、心律失常、肌痉挛)改善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异常、发热、胃肠道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显著,临床指标及病症改善明显。
作者:邵海英;陈凯;沈元丽;尤建立;李杰一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收治的32例确诊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全部孕妇均以常规超声和彩超进行疾病诊断,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检出率,统计彩超检出病例的疾病类型。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率(96.88%)高于常规超声(62.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胎儿先心病类型:法洛四联症12例(38.71%);房间隔缺损例6例(19.35%);室间隔缺损6例(19.35%);大血管异常3例(9.68%);心内膜垫缺损2例(6.45%);二尖瓣发育不良1例(3.22%);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3.2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妊娠中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理想诊断方法,有利于优生优育的实现。
作者:王文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比较分析胸乳路径的腔镜甲状腺手术与开放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胸乳路径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的76例甲状腺良性患者作为腔镜组,同时选取早期采用传统颈部切口手术治疗的56例患者作为传统组,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首天引流量、住院时间、止痛药物使用情况等。结果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首天引流量、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采取经胸乳路径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有助于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疼痛。
作者:贺亮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研究分诊导诊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分析分诊导诊出现护理纠纷的具体影响因素,探寻针对性解决对策。结果护理纠纷的原因:(1)分诊导诊工作人员缺乏健全的法律意识;(2)业务水平较低,护理服务不到位。结论减少和避免发生分诊导诊护理纠纷的关键就在于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意识和自身素质,强化相关培训指导工作,积极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改善护理服务质量,以提高就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付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研究非布司他与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UA≥440.0)的疗效表现,分析判断治疗过程中相关影响因素对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30名患者作为治疗组,采用非布司他治疗,与苯溴马隆分组对照治疗,根据患者UA水平及其他用药表现,判断分析联合用药的药效。结果30例治疗组患者经过用药治疗,UA水平下降显著,平均下降73.57%,且治疗期间患者无药物毒副作用,只有少数患者存在不适症,经过用药调整均有所缓解消失。结论非布司他比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更好,用药更安全。
作者:张彦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研究分析患有哮喘疾病的患儿在急性发作期采用不同剂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发作的哮喘患儿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组,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患者,A组进行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0.5 mg治疗,C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1.0 mg治疗,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 C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明显优于A组(65.00%)和B组(60.00%),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明显低于A组治(40.00%)和B组(3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哮喘的急性发作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较高剂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高,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黄薇 刊期: 2016年第25期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中医诊法的特色,在临床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中医诊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舌诊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中医诊断技能的水平。笔者在数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对舌诊教学方法进行探索,理论讲授、教学视频观看、标本模型观察、相互模拟演练、临床患者实观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用,使舌诊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张银萍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评价外伤性瞳孔移位合并屈光不正患者的准分子激光矫正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12眼),行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术中调整视轴为切削中心。术后3个月记录裸眼视力、屈光度和切削偏心量。结果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6~1.0,平均(0.83±0.16),与术前佳矫正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P>0.05)。术后屈光度等效球镜-0.50D~+1.0D,平均(-0.46±0.32)D,偏心量平均(0.32±0.16)mm。结论外伤性瞳孔移位合并屈光不正行准分子激光矫正安全、有效。
作者:柳国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前列腺癌组织和36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Survivin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Survivin蛋白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3%,两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 蛋白表达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和骨转移有相关。结论 Survivin 蛋白的表达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安公保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中的诊治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5年6月我院住收治的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患者40例。采用常规二维超声及多普勒彩超检查,观察其超声表现及在多普勒彩超下进行压迫治疗的疗效。结果二维声像图可见动脉旁搏动性囊性肿块,瘤壁无动脉壁结构。手指压迫供血动脉近端瘤体后可见瘤体缩小,搏动减弱或消失。多普勒超声图像可见瘤灶内有红、蓝各半血流信号,血栓附着处无血流信号;可见双期双向动脉血流频谱。40例患者均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压迫治疗,治愈率为92.5%(37/40)。平均压迫治疗的时间为(36.2±3.1)min。治疗后复查多普勒超声,显示破裂口闭合,瘤灶变小,灶内被血栓填充,无血流信号。结论多普勒彩超检查具有无创性,动态性特点,可清晰观察假性动脉瘤体、破裂口、瘤腔内血栓形成情况,现已成为临床诊断假性动脉瘤主要方法。超声监视下压迫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且方便快捷。
作者:于慧娟;贾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产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收治的528例产妇为,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临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的治疗依从性、分娩方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产妇治疗依从率、自然分娩率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有效的提高产妇的治疗依从性及自然分娩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罗辉 刊期: 2016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