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价值研究

王文娟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 先天性心脏病, 产前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收治的32例确诊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全部孕妇均以常规超声和彩超进行疾病诊断,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检出率,统计彩超检出病例的疾病类型。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率(96.88%)高于常规超声(62.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胎儿先心病类型:法洛四联症12例(38.71%);房间隔缺损例6例(19.35%);室间隔缺损6例(19.35%);大血管异常3例(9.68%);心内膜垫缺损2例(6.45%);二尖瓣发育不良1例(3.22%);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3.2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妊娠中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理想诊断方法,有利于优生优育的实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及其档案的作用

    首先阐述了继续医学教育及其档案的定义,其次描述了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专业技术人员及其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再次分析了继续医学教育与专业技术人员切身利益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档案管理发挥的作用,后总结得出继续医学教育及其档案对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的人才培养、科研创新起重要作用。

    作者:杨兴梅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检测血脂各项指标,比较两组血脂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TC、TG及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检验可作为临床中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

    作者:邵春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价值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89例糖尿病患者,依据病症分成微血管病变组(48例)、无微血管病变组(41例),且收集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比较,检测两组观察对象的HbAlc和空腹血糖(FBG)水平。结果微血管病变组患者的HbAlc、FBG水平与无微血管病变组、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微血管病变组的HbAlc、FB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lc检测应用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评估可有效判断其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的标准。

    作者:张维龙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小儿过敏性紫癜112例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月在我院儿科门诊收录的过敏性紫癜的患儿112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精心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儿的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心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治愈率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莉;常瑞;臧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快速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快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观察对象心肌标志物检测情况。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中MB、cTnI、CK-MB等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标志物检测是一种较为有效、准确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检查和诊断技术。

    作者:陆阳;张丹丹;马良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大黄粉穴位贴敷解除骨折患者便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大黄粉穴位贴敷对骨折患者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骨折伴有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骨折便秘常规护理及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黄粉穴位贴敷,进行治疗一周的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便秘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粉穴位贴敷能促进排便,明显提高骨折患者的便秘治疗效果。

    作者:谢敏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AMI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心肌梗死范围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和心肌梗死范围之间的关系。方法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分析生化指标和心肌梗死范围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治疗后AST显著高于治疗前,CK、CKMB、Mb、cTnI和cTnT在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cTnI和cTnT三个生化指标随着心肌梗死范围的增大而提高,缩小而减少,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 CKMB、cTnI和cTnT指标的水平和心肌梗死范围呈明显的正相关,判断心肌梗死的范围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春梅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瑞格列奈对肥胖及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照

    目的:对瑞格列奈治疗肥胖与非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itus,T2DM)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32例),非肥胖组(2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瑞格列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的PBG、FBG及HbA1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非肥胖组仅FBG得到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格列奈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效果优于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

    作者:张薇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护理效果。方法将72例分成两组,各36例。观察组接受呼吸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肺功能变化。结果护理前、后,两组大肺活量(FVC)、1 s用力呼吸量(FEV1)、1 s用力呼吸量/大肺活量(FEV1/FVC)水平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功能锻炼,能够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郭阿茜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无缝隙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病肢体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无缝隙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病肢体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120例脑血管病肢体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无缝隙康复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康复护理在脑血管病肢体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能提高康复效果,促进运动功能的改善。

    作者:薛芬;鲁娟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长期小剂量服用罗红霉素对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胸部CT影像学及临床症状改变的影响

    目的:探究长期小剂量服用罗红霉素对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胸部CT影像学及临床症状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来我院治疗的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给予甲组患者罗红霉素治疗,给予乙组患者常规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及胸部CT影像学评分分别为(1.1±0.2)分、(7.6±1.9)分,乙组为(2.1±0.3)分、(9.6±2.1)分,甲组明显低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长期服用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能有效改善呼吸困难评分及胸部CT影像学评分。

    作者:高继宇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目的:总结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10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国产sd9600-fd腹式脉冲体外冲击波碎石机)进行碎石;对照组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比较两组患者碎石成功率。结果观察组50例,第1次碎石成功且治愈患者40例,占80%,第2次碎石成功治愈4例占8%,第3次碎石成功3例(6%)。总有效率为94%,失败3例;对照组碎石成功38例,总有效率为76%,失败12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碎石未治愈的患者后经过手术治疗。结论对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碎石成功率较高、痛苦小、预后好。

    作者:何岩;吴春磊;朱峰;刘沛;李建昌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对替硝唑局部用药在牙周炎患者中治疗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取68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局部用药和口服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痊愈的19例,对照组10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无效的1例,对照组治疗无效的1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硝唑局部用药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病情,同时能够保证患者治疗安全。

    作者:朱海宇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分析不同剂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哮喘儿急性发作疗效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患有哮喘疾病的患儿在急性发作期采用不同剂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发作的哮喘患儿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组,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患者,A组进行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0.5 mg治疗,C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1.0 mg治疗,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 C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明显优于A组(65.00%)和B组(60.00%),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明显低于A组治(40.00%)和B组(3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哮喘的急性发作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较高剂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高,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黄薇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对照组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阴囊血肿、尿潴留、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恢复正常活动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均是安全有效的,而腹腔镜疝修补术更具有优势。

    作者:刘磊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骨关节骨折的有效护理方法研究及分析

    目的:探讨骨关节骨折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择的对象是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所收治的75例骨关节骨折患者,将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和综合组。普通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组给予综合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1)骨关节骨折护理满意度;(2)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患者焦虑情绪;(3)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综合组患者骨关节骨折护理满意度比普通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综合组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普通组,患者焦虑情绪显著比普通组轻,P<0.05;(3)综合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普通组低,P<0.05。结论骨关节骨折给予个体化护理方法效果确切,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焦虑情绪,缩短住院时间,加速骨折愈合,患者满意。

    作者:黄现平;李淑贤;郭萌萌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心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的的价值,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防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为对照组患者配合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额外增加了心理照料干预。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A评分与HAMD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患者在传统的治疗上采用心理干预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促进其健康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的提高。

    作者:杨琴丽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临床药师干预慢性病患儿用药的实践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药师干预慢性病患儿用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76例慢性病患儿进行合理的运用药物并进行长期的药物化学监测,观察分析临床药师干预慢性病患儿用药中的作用。结果经过对76例慢性病患儿进行合理的运用药物并进行长期的药物化学监测,76例患儿的临床药师干预成功率高达97.36%,且无严重并发症状出现;经对不规范药物的排名观察发现,药物运用不规范的主要因素为漏服药物、时间不正确以及用药方法不恰当。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对于慢性病患儿用药具有一定的临床作用,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药物治疗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及时的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改善,帮助患儿合理的运用药物,避免和降低患儿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利于患儿的身体得到快速恢复,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毛艳婷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患儿临床资料,内容包括临床表现、各项检查结果、诊断结果、治疗方法及效果等。结果90例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患儿经心脏彩超检查心脏无器质性病变,儿茶酚胺水平升高所占比例高达63.33%(57例),疾病类型以窦性心动过缓38例(42.22%)所占比例较高,经临床对症治疗后无相关并发症发生(0.00%),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00%。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小儿神经相关性血管疾病诊治方法,接诊疑似病例后积极给予各项检查确诊病情,根据患儿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利于保障其疗效及生活质量。

    作者:许诗浩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心内科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能力的评估及培养

    目的:探究心内科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能力的培养与评估。方法选取12名护士作为评估对象,对比评估对象的病情观察能力评分,分析探讨岗位培训中提升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能力的效果。结果实施岗位培训前后,低年资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评分存在明显差异,实施后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年资护士的日常工作中病情观察能力至关重要,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的培训干预来提升其病情观察能力。

    作者:刘勤 刊期: 2016年第25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