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许诗浩

关键词: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 小儿,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患儿临床资料,内容包括临床表现、各项检查结果、诊断结果、治疗方法及效果等。结果90例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患儿经心脏彩超检查心脏无器质性病变,儿茶酚胺水平升高所占比例高达63.33%(57例),疾病类型以窦性心动过缓38例(42.22%)所占比例较高,经临床对症治疗后无相关并发症发生(0.00%),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00%。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小儿神经相关性血管疾病诊治方法,接诊疑似病例后积极给予各项检查确诊病情,根据患儿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利于保障其疗效及生活质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IQ2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肾小管管型与手工镜检符合率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究IQ2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肾小管管型与手工镜检符合率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82例采用IQ200尿沉渣分析仪对肾小管管型进行检测,屏幕图像审核修改检测管型呈阳性标本,对结果进行记录,采用手工显微镜法鉴别和确认82例标本。结果经IQ2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肾小管管型阳性标本82例,借助屏幕图像信息,重新审核、修饰管型阳性标准,修审后62例为管型阳性标本,经手工显微镜法56例为管型阳性标准,基于手工显微镜法,IQ200尿沉渣分析仪未审核修改管型假阳性率为31.71%,经图像审核后假阳性率为9.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图像审核后阳性和手工显微镜确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小管管型经IQ2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假阳性率较高,检测结果呈阳性标本需经图像信息复审,以保证检验效果可靠性,经图像信息难以判定结果,需与手工显微镜法实施分类检查,并确认管型。

    作者:张晓峰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硬膜外填充制备急性脑死亡模型的初步研究

    目的:应用硬膜外骨蜡填充,制造颅内占位,建立急性脑死亡模型。方法瑞典家猪30头随机分为脑死亡组(B组)和对照组(A组)。B组行开颅术,颅内放置40 ml骨蜡建立脑死亡模型,维持24 h;A仅行开颅;检测两组生命体征变化。结果脑死亡组15头全部成功建立模型。B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ortic pressure,MAP),颈动脉血流量(carotid arotic flow,CAF)、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均呈特征性改变,有统计学差异。A组HR、MAP、CAF无明显变化。结论成功建立一个急性猪脑死亡模型,脑死亡后生命体征呈特征性改变。

    作者:董彦军;郑先杰;张国瑜;廖秋明;杨忠信;孙明飞;安小康;潘丽红;张双林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对照组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阴囊血肿、尿潴留、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恢复正常活动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均是安全有效的,而腹腔镜疝修补术更具有优势。

    作者:刘磊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24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探析我院243例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集上报的24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高,为36.63%;静脉滴注引起的不良反应多;243例报告中共涉及药物81种,以抗微生物药物涉及的品种及引起的不良反应例次多;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是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占42.19%。结论临床药师应进一步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参考和依据,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进而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杨志坚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腹腔镜治疗胃溃疡穿孔的手术方式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胃溃疡穿孔的手术方式及疗效评价。方法本次病例对象为我院自2014年1月以来所收治的75例胃溃疡穿孔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组a和组b。组a以常规开腹术治疗;组b行腹腔镜术治疗。评价:(1)术时、出血、出院日、手术费用;(2)并发症率。结果(1)组b术时、出血、出院日、手术费用显著比组a少,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b并发症率显著比组a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胃溃疡穿孔效果确切,可简化操作,减少出血和并发症,加速康复,节约支出。

    作者:邵珠光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抗VEGF药物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增生高危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应用抗VEGF药物玻璃体内注射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增生高危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增生高危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0例(22眼),注射后7~10 d或者玻璃体清晰时开始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对全部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视网膜渗漏明显减轻,玻璃体积血在注药1周即有部分吸收,玻璃体积血完全吸收平均(8.5±2.3)周。视力提高大于3行的14只眼,提高1~3行的5只眼,视力无明显改善的3只眼,总有效率86.36%。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时间平均(10.6±3.5)周。本组患者平均注射药物次数(1.5±0.5)次,全部患者均未出现与注药相关的眼部并发症。结论抗VEGF药物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增生高危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较高疗效和安全性,但还需要更长期的观察。

    作者:刘历东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外伤性瞳孔移位的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外伤性瞳孔移位合并屈光不正患者的准分子激光矫正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12眼),行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术中调整视轴为切削中心。术后3个月记录裸眼视力、屈光度和切削偏心量。结果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6~1.0,平均(0.83±0.16),与术前佳矫正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P>0.05)。术后屈光度等效球镜-0.50D~+1.0D,平均(-0.46±0.32)D,偏心量平均(0.32±0.16)mm。结论外伤性瞳孔移位合并屈光不正行准分子激光矫正安全、有效。

    作者:柳国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中医综合治疗哮喘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采用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研究组(中医综合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7.3%、6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中医综合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韩智;王鹏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快速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快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观察对象心肌标志物检测情况。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中MB、cTnI、CK-MB等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标志物检测是一种较为有效、准确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检查和诊断技术。

    作者:陆阳;张丹丹;马良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308 nm准分子光联合外用药治疗白癜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308 nm准分子光联合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的疗效。方法60例白癜风患者被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308 nm准分子光联合外涂他克莫司软膏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27/3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6.7%(20/30),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χ2=4.8118,P<0.05)。结论308 nm准分子光联合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疗效显著。

    作者:王葆青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MRI在胰腺囊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胰腺囊性肿瘤磁共振扫描影像的形态学特征,探讨磁共振在囊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住院的胰腺囊性肿瘤患者36例,回顾性分析磁共振影像学资料总结其特征。结果胰头位置病灶呈分叶状,中心瘢痕,增强后间隔呈高信号。大囊型内呈网格状;微囊型表现为典型的放射状纤维间隔。黏液性表现为不规则明显增厚间隔或强化的明显壁结节。结论根据磁共振图像可有效提高胰腺囊性肿瘤的定性诊断。

    作者:师红莉;周祺源;王佳辉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超声在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中的诊治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在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中的诊治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5年6月我院住收治的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患者40例。采用常规二维超声及多普勒彩超检查,观察其超声表现及在多普勒彩超下进行压迫治疗的疗效。结果二维声像图可见动脉旁搏动性囊性肿块,瘤壁无动脉壁结构。手指压迫供血动脉近端瘤体后可见瘤体缩小,搏动减弱或消失。多普勒超声图像可见瘤灶内有红、蓝各半血流信号,血栓附着处无血流信号;可见双期双向动脉血流频谱。40例患者均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压迫治疗,治愈率为92.5%(37/40)。平均压迫治疗的时间为(36.2±3.1)min。治疗后复查多普勒超声,显示破裂口闭合,瘤灶变小,灶内被血栓填充,无血流信号。结论多普勒彩超检查具有无创性,动态性特点,可清晰观察假性动脉瘤体、破裂口、瘤腔内血栓形成情况,现已成为临床诊断假性动脉瘤主要方法。超声监视下压迫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且方便快捷。

    作者:于慧娟;贾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小儿过敏性紫癜112例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月在我院儿科门诊收录的过敏性紫癜的患儿112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精心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儿的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心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治愈率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莉;常瑞;臧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运用蒙医药治疗无菌性排尿不适综合征

    目的:探讨蒙医药治疗无菌性排尿不适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就诊的75例无菌性排尿不适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辩证分析后给予蒙医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愈41例(54.67%),显效12例(16.00%),有效11例(14.77%),无效9例(12.00%),总有效66例(88.00%);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51例(68.00%),显效9例(12.00%),有效7例(9.33%),无效8例(10.67%),总有效67例(89.33%)。结论对无菌性排尿不适综合征患者施行蒙医治疗,临床效果确切。

    作者:于红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新辅助治疗直肠癌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直肠癌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7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均给予新辅助单纯放疗,观察组(35例)则给予新辅助治疗联合同期放化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5.7%)高于对照组(5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肛门保留率45.71%(16/35)、并发症发生率25.71%(9/35)、随访期间复发率5.71%(2/35);对照组术中肛门保留率25.71%(9/35)、并发症发生率22.86%(8/35)、随访期间复发率8.57%(3/35)。两组患者术中肛门保留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治疗同期放化疗在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效果更好,能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且提升患者术中肛门保留率。

    作者:韩杰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相关性。方法选取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4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的40例正常食管黏膜为对照组,对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分型,分析食管癌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相关性。结果研究组HPV-16的阳性检出率为57.5%,对照组HPV-16的阳性检出率为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HPV-16检出阳性率54.55%,Ⅲa期HPV-16检出阳性率58.82%,Ⅲb期HPV-16检出阳性率66.67%,TNM分期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16的阳性率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病过程与HPV-16感染具有一定关系,但HPV-16感染与食管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穆克代斯·伊力亚斯;帕丽达·阿皮孜阿吉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对肝脏肿瘤患者采用超声造影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经数字表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50例肝脏肿瘤患者,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后均接受增强CT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效果和临床价值。结果超声造影检查和增强CT检查的疾病诊出率分别为90.00%、62.00%,超声造影诊出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细胞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等疾病类型的病理诊断符合情况统计结果显示超声造影病理符合情况明显优于增强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脏肿瘤患者采用超声造影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可提高临床诊断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刘芳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研究布地奈德联合肺力咳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索研究布地奈德联合肺力咳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儿科住院的96例哮喘患儿,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下采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选用布地奈德联合肺力咳治疗,分别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布地奈德联合肺力咳治疗哮喘患儿效果显著,有效地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对患儿肺功能指标有较大改善。

    作者:韩博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改良胃管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吸痰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改良胃管在ARDS患者吸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6年5月ICU病房收治的16例ARDS留置胃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胃管吸痰,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采用改良胃管吸痰后,治愈11例(占68.75%),有效4例(占25.00%),无效1例(占6.25%),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15/16),吸痰效果显著。结论改良胃管吸痰能有效的改善ARDS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晔;徐瑜俊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预防肿瘤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早期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剖析预防肿瘤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接收的肿瘤重症患者128例。以随机分组原理为依据,将128例患者均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都接受ICU常规护理,试验组加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统计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例数。结果试验组深静脉血栓者4例,对照组11例。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积极用于肿瘤重症患者中,可降低其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临床应用价值颇高。

    作者:冯文静 刊期: 2016年第25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