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治疗胃溃疡穿孔的手术方式及疗效评价

邵珠光

关键词:腹腔镜, 胃溃疡穿孔, 手术方式, 疗效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胃溃疡穿孔的手术方式及疗效评价。方法本次病例对象为我院自2014年1月以来所收治的75例胃溃疡穿孔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组a和组b。组a以常规开腹术治疗;组b行腹腔镜术治疗。评价:(1)术时、出血、出院日、手术费用;(2)并发症率。结果(1)组b术时、出血、出院日、手术费用显著比组a少,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b并发症率显著比组a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胃溃疡穿孔效果确切,可简化操作,减少出血和并发症,加速康复,节约支出。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昌吉市区产妇产后抑郁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昌吉市区产妇产后抑郁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于2014年10月~2015年3月收集的433例产妇的临床资料。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生活事件评定表(LES)进行问卷调查,然后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DS指标平均分数为(36.42±7.66)分,抑郁发生率为45.50%;客观支持以及负性生活事件刺激对产妇抑郁症的发生影响较大。结论对产妇增加客观支持减少负性生活事件刺激或许可以降低产妇抑郁症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作者:张洁;武士敏;赵婷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中医骨伤手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中医骨伤手法+布洛芬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骨伤手法+中药内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78.9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15.79%),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该病采用中医骨伤手法+中药内服治疗临床疗效可靠。

    作者:刘晓函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新疆回、汉族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分析

    目的:研究新疆回、汉族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经DXA诊断为POP的120例包括新疆回、汉族在内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骨量正常及骨量减少的1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年龄、学历、骨折史、BMI、吸烟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论以上危险因素除年龄为不可控因素外,其余均可人为干预解除,对POP的预防与控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熊健;李伟;郭慧荣;邹振宇;韩冬梅;薛黎;古力孜巴·艾合买提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相关性。方法选取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4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的40例正常食管黏膜为对照组,对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分型,分析食管癌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相关性。结果研究组HPV-16的阳性检出率为57.5%,对照组HPV-16的阳性检出率为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HPV-16检出阳性率54.55%,Ⅲa期HPV-16检出阳性率58.82%,Ⅲb期HPV-16检出阳性率66.67%,TNM分期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16的阳性率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病过程与HPV-16感染具有一定关系,但HPV-16感染与食管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穆克代斯·伊力亚斯;帕丽达·阿皮孜阿吉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488例麻疹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2014年3~6月收治的488例麻疹患者的临床分析,总结麻疹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情况,为控制麻疹的流行和制定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4年3~6月收治的488例麻疹患者进行整理总结,对麻疹的流行和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3~6月我院共收治麻疹488例,发病高峰集中在春夏季节3~6月份,既往麻疹的高发人群为6个月~5岁儿童,而我院收治的488例患者中高发人群为25岁以上成人和0~12月龄的婴儿。成人292例,占59.83%。儿童146例,占29.92%,0~12月龄的婴儿121例,占儿童的82.88%。结论麻疹发病有婴儿化和成人化趋势,建议加强麻疹的监管力度,切实加强成人麻疹疫苗的后续强化免疫,建议国家把麻疹初种时间提前。对准备受孕的母亲,在受孕前允许时间范围内增加一次麻疹疫苗的免疫接种。

    作者:郭小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在大咯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47例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患者中,有29例单侧病变,18例双侧病变;46例患者治疗后立即止血,4例患者早期复发,3例中期复发,2例远期复发;2例出现一过性发热,1例穿刺区域出血,1例胸痛。结论对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临床疗效显著,且止血率高,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非常小。

    作者:吕胜吉;印松林;池松一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与伽玛刀序贯联合疗法在中晚期肝细胞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与伽玛刀序贯联合疗法在中晚期肝细胞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78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与伽玛刀序贯联合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甲胎蛋白水平下降比例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与伽玛刀序贯联合疗法在中晚期肝细胞癌治疗中效果明显,可增强疗效,提高预后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宋小颖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循证护理在心内科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心内科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2例分成2组,每组各61例。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SDS评分、SAS评分及并发症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能有效改善患的焦虑和抑郁心理,避免并发症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莉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要点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术后并发症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的对象是2014年1月~2016年4月我科所收治的75例行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将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组A和组B。组A常规进行介入手术配合;组B在组A基础上加强对并发症的对症预防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1)满意度;(2)住院时间;(3)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组B患者满意度比组A高,P<0.05;(2)组B住院时间比组A短,P<0.05;(3)组B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组A低,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对并发症的对症预防和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郑爽;梁萱;洪敏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药用高分子材料泊洛沙姆的研究进展

    泊洛沙姆在药物制剂领域广泛应用,通常用作基质、增溶剂、稳定剂、乳化剂、吸收促进剂、固体分散体载体等,以控制药物释放,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作者:黄海亮;张海涛;赵东永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方式分析与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方式。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24例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同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对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具有关键作用,临床可将其作为佳护理方案积极推广。

    作者:李建利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临床操作技能评估在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介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提高我国整体医疗水平的重要措施。眼科住院医师的临床培训有其特殊性,将临床操作技能评估(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s,DOPS)引入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技能考核中应该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各方面的支持和探索下,一定能够充分发挥DOPS的作用,使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做得更好。

    作者:孟祥俊;苏云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高龄产妇妊娠危险因素及对结局影响的分析

    目的:分析讨论高龄产妇妊娠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高龄产妇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的82例非高龄产妇作为对照组,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产妇容易发生早产、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及胎儿生长受限等妊娠并发症,积极的在分娩前进行围产期保健以及大力的宣传预防孕前妊娠期并发症的相关知识,对于高龄产妇及其新生儿安全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朱丹婴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改良胃管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吸痰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改良胃管在ARDS患者吸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6年5月ICU病房收治的16例ARDS留置胃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胃管吸痰,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采用改良胃管吸痰后,治愈11例(占68.75%),有效4例(占25.00%),无效1例(占6.25%),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15/16),吸痰效果显著。结论改良胃管吸痰能有效的改善ARDS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晔;徐瑜俊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0年7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55例肝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CT增强延时扫描。分析CT影像表现并比较其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结果53例患者CT增强延时扫描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其中原发性肝癌23例,肝脏转移性肿瘤15例,肝血管瘤1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3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例,诊断准确率96.36%,与病理诊断准确率(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延时扫描诊断肝脏肿瘤,其安全性好,诊断准确率高,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水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该院接受治疗100例多发性硬化治疗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应用于观察组,糖皮质激素治疗应用于对照组。统计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多发性硬化效果明显。

    作者:秦栎媛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依照不同治疗措施进行分组,A组实施中医治疗方式(150例),B组实施西医治疗方式(150例)。结果 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模式应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成效更为明显。

    作者:石志坚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机械取栓与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机械取栓与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患者住院的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通过机械取栓治疗,对照组通过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92%、81.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管再通率、≤30%残余狭窄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 d,两组颅内出血情况、病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通过机械取栓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章敏;黄文国;颜冬润;张敏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研究布地奈德联合肺力咳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索研究布地奈德联合肺力咳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儿科住院的96例哮喘患儿,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下采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选用布地奈德联合肺力咳治疗,分别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布地奈德联合肺力咳治疗哮喘患儿效果显著,有效地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对患儿肺功能指标有较大改善。

    作者:韩博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运用蒙医药治疗无菌性排尿不适综合征

    目的:探讨蒙医药治疗无菌性排尿不适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就诊的75例无菌性排尿不适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辩证分析后给予蒙医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愈41例(54.67%),显效12例(16.00%),有效11例(14.77%),无效9例(12.00%),总有效66例(88.00%);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51例(68.00%),显效9例(12.00%),有效7例(9.33%),无效8例(10.67%),总有效67例(89.33%)。结论对无菌性排尿不适综合征患者施行蒙医治疗,临床效果确切。

    作者:于红 刊期: 2016年第25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