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琳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术后并发症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的对象是2014年1月~2016年4月我科所收治的75例行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将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组A和组B。组A常规进行介入手术配合;组B在组A基础上加强对并发症的对症预防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1)满意度;(2)住院时间;(3)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组B患者满意度比组A高,P<0.05;(2)组B住院时间比组A短,P<0.05;(3)组B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组A低,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对并发症的对症预防和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郑爽;梁萱;洪敏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与伽玛刀序贯联合疗法在中晚期肝细胞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78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与伽玛刀序贯联合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甲胎蛋白水平下降比例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与伽玛刀序贯联合疗法在中晚期肝细胞癌治疗中效果明显,可增强疗效,提高预后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宋小颖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究IQ2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肾小管管型与手工镜检符合率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82例采用IQ200尿沉渣分析仪对肾小管管型进行检测,屏幕图像审核修改检测管型呈阳性标本,对结果进行记录,采用手工显微镜法鉴别和确认82例标本。结果经IQ2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肾小管管型阳性标本82例,借助屏幕图像信息,重新审核、修饰管型阳性标准,修审后62例为管型阳性标本,经手工显微镜法56例为管型阳性标准,基于手工显微镜法,IQ200尿沉渣分析仪未审核修改管型假阳性率为31.71%,经图像审核后假阳性率为9.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图像审核后阳性和手工显微镜确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小管管型经IQ2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假阳性率较高,检测结果呈阳性标本需经图像信息复审,以保证检验效果可靠性,经图像信息难以判定结果,需与手工显微镜法实施分类检查,并确认管型。
作者:张晓峰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对瑞格列奈治疗肥胖与非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itus,T2DM)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32例),非肥胖组(2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瑞格列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的PBG、FBG及HbA1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非肥胖组仅FBG得到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格列奈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效果优于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
作者:张薇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研究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方式。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24例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同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对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具有关键作用,临床可将其作为佳护理方案积极推广。
作者:李建利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胸腔穿刺所致胸膜反应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胸膜穿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种患者胸膜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胸膜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有利于降低胸腔穿刺所致胸膜反应。
作者:呼宝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研究舌下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1(IL-21)及B细胞活化转录因子(BAT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58例AR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采用舌下含服免疫治疗,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免疫治疗,比较两组的IL-17、IL-21及BATF表达。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IL-17、IL-21、BATF 表达分别为(19.65±4.23)pg/ml、(74.19±22.08) pg/ml、(1.13±0.45)低于对照组的(29.14±5.36)pg/ml、(86.52±24.43) pg/ml、(1.95±0.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可以作用于BATF环节,减少IL-17、IL-21等炎症介质的产生,改善患者的过敏症状。
作者:杨庆军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究老年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检测与耐药性调查分析。方法102例患者均实行临床检测,并对其耐药性实行调查。结果耐药率前三位从高到低依次为复方磺胺、头孢唑林、头孢曲松。而敏感率前四位从高到低依次为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102例老年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依照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治愈、好转、无效各占60.79%、33.33%、5.88%。结论老年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细胞菌,早期实行临床检测,并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宜的敏感抗生素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曹玉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析我院243例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集上报的24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高,为36.63%;静脉滴注引起的不良反应多;243例报告中共涉及药物81种,以抗微生物药物涉及的品种及引起的不良反应例次多;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是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占42.19%。结论临床药师应进一步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参考和依据,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进而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杨志坚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评价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以及安全性,将其与开放的甲状腺手术在甲状腺良性肿瘤的短期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79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腔镜手术组(n=39)和开放手术组(n=40),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9例手术均为成功实施,腔镜手术组中没有转开放手术病例。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77.3±20.4) min与开放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40.4±2.1)ml、术后引流量(31.5±5.3)ml、切口长度(2.2±0.3)c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与对照组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结论与开放的甲状腺手术相比,腔镜甲状腺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切口隐蔽、疤痕美容的优势,对于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是一个安全的可行的手术方式。
作者:潘华;安勇;孙冬林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究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护理效果。方法将72例分成两组,各36例。观察组接受呼吸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肺功能变化。结果护理前、后,两组大肺活量(FVC)、1 s用力呼吸量(FEV1)、1 s用力呼吸量/大肺活量(FEV1/FVC)水平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功能锻炼,能够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郭阿茜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依照不同治疗措施进行分组,A组实施中医治疗方式(150例),B组实施西医治疗方式(150例)。结果 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模式应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成效更为明显。
作者:石志坚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0年7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55例肝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CT增强延时扫描。分析CT影像表现并比较其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结果53例患者CT增强延时扫描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其中原发性肝癌23例,肝脏转移性肿瘤15例,肝血管瘤1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3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例,诊断准确率96.36%,与病理诊断准确率(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延时扫描诊断肝脏肿瘤,其安全性好,诊断准确率高,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水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通过对我院2014年3~6月收治的488例麻疹患者的临床分析,总结麻疹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情况,为控制麻疹的流行和制定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4年3~6月收治的488例麻疹患者进行整理总结,对麻疹的流行和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3~6月我院共收治麻疹488例,发病高峰集中在春夏季节3~6月份,既往麻疹的高发人群为6个月~5岁儿童,而我院收治的488例患者中高发人群为25岁以上成人和0~12月龄的婴儿。成人292例,占59.83%。儿童146例,占29.92%,0~12月龄的婴儿121例,占儿童的82.88%。结论麻疹发病有婴儿化和成人化趋势,建议加强麻疹的监管力度,切实加强成人麻疹疫苗的后续强化免疫,建议国家把麻疹初种时间提前。对准备受孕的母亲,在受孕前允许时间范围内增加一次麻疹疫苗的免疫接种。
作者:郭小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比常规护理(对照组56例)与综合护理(观察组56例)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问卷(GQOL-74)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田晓利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通过科学系统的质量管理延长外周静脉导管更换时间。方法利用两个责任组(对照组和试验组)进行对比,分别采用常规和PDCA、护理程序对外周静脉导管留置进行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际完成172例:对照组82例,试验组90例。外周静脉导管更换时间试验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PDCA和护理程序对留置外周静脉导管进行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能明显延长外周静脉导管更换时间。
作者:朱颖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究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25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62例)、研究组(63例),对照组行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有效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
作者:王江涛;李雪琴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究尿液分析仪和镜检法在尿液检测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0份尿液标本,使用尿液分析仪和镜检法检测所有尿液标本中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阳性率。对比观察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尿液分析仪检测法检测的红细胞阳性检出率高于镜检法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分析仪检测法检测的白细胞阳性检出率及管型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镜检法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尿液分析仪检测法与镜检法联合使用,能够提高检测准确率。
作者:杨小蕊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大黄粉穴位贴敷对骨折患者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骨折伴有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骨折便秘常规护理及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黄粉穴位贴敷,进行治疗一周的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便秘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粉穴位贴敷能促进排便,明显提高骨折患者的便秘治疗效果。
作者:谢敏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第7天和14天,观察组NBNA评分≤35分的患儿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脑损伤。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6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