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涛;李雪琴
目的:探讨昌吉市区产妇产后抑郁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于2014年10月~2015年3月收集的433例产妇的临床资料。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生活事件评定表(LES)进行问卷调查,然后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DS指标平均分数为(36.42±7.66)分,抑郁发生率为45.50%;客观支持以及负性生活事件刺激对产妇抑郁症的发生影响较大。结论对产妇增加客观支持减少负性生活事件刺激或许可以降低产妇抑郁症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作者:张洁;武士敏;赵婷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诱发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7月我院被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7名作为探究组,选取同期被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67名作为对照组。详细记录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性别、2型糖尿病、吸烟史等因素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发现左心室射血功能降低,肌酐清除率下降,hs-CRP升高与冠心病的病情具有相关性。结论本研究发现诱发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为性别,糖尿病,吸烟程度,患者的心脏功能降低,肾脏出现损伤以及hs-CRP含量的增加与冠心病的病变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岳天霞;史金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无缝隙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病肢体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120例脑血管病肢体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无缝隙康复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康复护理在脑血管病肢体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能提高康复效果,促进运动功能的改善。
作者:薛芬;鲁娟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对比反复输血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前后的疗效。方法回顾142例患者的资料。结果同型机采血小板,经不同的输注次数,患者间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输注方式无显著效果者,应做好早期的血小板抗体检测工作。针对存在血小板抗体患者行交叉配型,可提高患者的输注疗效,防止反复输血,构成不必要的浪费。
作者:巴芳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中医诊法的特色,在临床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中医诊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舌诊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中医诊断技能的水平。笔者在数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对舌诊教学方法进行探索,理论讲授、教学视频观看、标本模型观察、相互模拟演练、临床患者实观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用,使舌诊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张银萍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对照组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阴囊血肿、尿潴留、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恢复正常活动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均是安全有效的,而腹腔镜疝修补术更具有优势。
作者:刘磊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实施早期抚触护理的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患儿中随机挑选86例,按编号单双数分成两组后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并于护理干预后评定效果。结果试验组疾病好转者40例,好转率93.0%,与对照组好转率76.7%(33/4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给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患儿早期抚触护理作用突出,可提高效果,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
作者:谢莉晶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研究舌下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1(IL-21)及B细胞活化转录因子(BAT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58例AR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采用舌下含服免疫治疗,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免疫治疗,比较两组的IL-17、IL-21及BATF表达。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IL-17、IL-21、BATF 表达分别为(19.65±4.23)pg/ml、(74.19±22.08) pg/ml、(1.13±0.45)低于对照组的(29.14±5.36)pg/ml、(86.52±24.43) pg/ml、(1.95±0.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可以作用于BATF环节,减少IL-17、IL-21等炎症介质的产生,改善患者的过敏症状。
作者:杨庆军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改良胃管在ARDS患者吸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6年5月ICU病房收治的16例ARDS留置胃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胃管吸痰,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采用改良胃管吸痰后,治愈11例(占68.75%),有效4例(占25.00%),无效1例(占6.25%),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15/16),吸痰效果显著。结论改良胃管吸痰能有效的改善ARDS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晔;徐瑜俊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研究双源CT灌注成像在周围型肺癌血管生成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我院诊治的行双源CT灌注成像患者83例,其中肺癌57例。采用西门子双源CT扫描机型对患者行胸部CT平扫,确定病灶部位,注入对比剂进行连续动态扫描,将获得的数据传送到分析软件中进行处理。结果肺癌患者CT灌注参数值如:BF、BV、TTP,高于肺部良性疾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CT灌注参数值MTT,显著低于肺部良性疾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患者EGFR及MVD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灌注成像在周围型肺癌患者肿瘤血管生成中评价效果理想。
作者:钟锦双;陈国庆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分析产后大出血的护理应急预案与护理对策及其效果。方法选取76例在我院生产并发生产后大出血的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性护理,研究组给予大出血护理应急预案,并实施有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的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7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产后出血产妇大出血护理应急预案和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美莺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研究后路经椎板间隙入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并行手术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MED手术,对照组行后入路固定融合术。统计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等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相比,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JOA、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中期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郭洪波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香丹注射液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将78例小儿HS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患儿均先给予抗组胺、抗血小板聚集、激素等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香丹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多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香丹注射液治疗小儿HSPN的疗效显著。
作者:杨黎;王春成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分析。方法收集我院宫颈癌患者,分为对照组(5-氟脲嘧啶+顺铂+博来霉素新辅助化疗)和研究组(多烯紫杉醇+卡铂新辅助化疗)。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毒副作用、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烯紫杉醇+卡铂新辅助化疗宫颈癌疗效较好,毒副作用更少。
作者:张玉秀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急诊手术的护理方法对于急性颅脑外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临床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护理的62例急性颅脑外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手术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急诊手术护理模式,分析对比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手术所需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病率、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所需时间则少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手术护理方法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冰梅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兔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27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症模型,随机加喂普罗布考(n=9,普罗布考组)或阿托伐他汀(n=9,阿托伐他汀组)或高脂饮食(n=9,模型组)6周。观察各组大白兔血脂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各组兔主动脉MMP9表达。结果普罗布考组主动脉粥样斑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MMP9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结论普罗布考在降低胆固醇的同时,抑制MMP9表达,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作用。
作者:刘玉梅;郝赫;梁霄 刊期: 2016年第25期
医院是医疗卫生系统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也是社会群众关注的焦点,加强医院的行风建设,对于提高医院服务水平、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树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盐城市一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认真查找医疗服务行风建设及医院管理中的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医院行风建设,收到良好效果。主要措施:(1)确立“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持续改进医疗服务为重点,全面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要求;(2)以行风建设责任制为龙头,实行院、科两级负责制,把行风建设列入医院工作重点,进行项目化管理;(3)加强医疗服务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实时监控,规范医务人员服务行为。
作者:殷葵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通过科学系统的质量管理延长外周静脉导管更换时间。方法利用两个责任组(对照组和试验组)进行对比,分别采用常规和PDCA、护理程序对外周静脉导管留置进行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际完成172例:对照组82例,试验组90例。外周静脉导管更换时间试验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PDCA和护理程序对留置外周静脉导管进行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能明显延长外周静脉导管更换时间。
作者:朱颖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分析双桥医院周边居民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为进一步管理糖尿病患者。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于双桥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其中,并发DR患者38例作为DR组,其余无DR患者60例作为NDR组,对DR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DR组患者38例, DR发病率为38.78%,糖尿病病程为(13.63±6.76)年,高于N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NDR组空腹血糖水平为(10.05±1.6)mmol/L没有差异,糖化血红蛋白(HbAlc)(10.21±3.52)%处于临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糖尿病病程进入回归模型。结论糖尿病病程长是DR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董海莲;林莎;孔莹莹;李杨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120例患者心电图ST-T改变情况,与冠脉造影进行比较,对心电图ST-T改变在诊断老年冠心病的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ST-T改变45例,ST-T未变75例,ST-T改变患者中冠心病诊断符合率为73.3%,ST-T未变75例患者中冠心病诊断符合率为3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具有一定的价值,ST-T有改变的患者更易患冠心病,可将该方法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瑾 刊期: 2016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