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霞;黎伟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已全面展开。本文以骨科为例,介绍了该培养模式的背景情况并分析了该模式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有效提高“双轨合一”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者:蔡筑韵;钱齐荣 刊期: 2016年第2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腹外疝术后患者的疼痛原因及护理对策,为今后临床护理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取2015年6月1日~2016年6月1日本病区收治的40例腹外疝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术后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外疝患者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疼痛,提升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葛群兰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内镜止血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内镜止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再出血发生率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7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再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组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止血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且术后再出血率较低,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施倩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应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组给予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呋喃唑酮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呋喃唑酮三联疗法治疗。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1%(41例),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仅为75.56%(34例)(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更为理想,可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作者:黄文静 刊期: 2016年第2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及评估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分成两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频通气治疗,40例实验组患儿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PaCO2、PaO2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进行治疗时,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僖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综合分析医院不合理用药影响因素,根据各种因素制定不同的干预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分析医院不合理用药的影响因素,再针对不合理用药的不同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结果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步建立健全医院不合理用药干预对策,积极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用药风险,保证公众用药安全。结论不合理用药是医院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而合理的用药干预措施对策可以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减少医疗纠纷、降低医疗费用。从而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和经济。
作者:张元礼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色念珠菌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中枢神经系统白色念珠菌病患者20例均给予头颅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总结检查结果。结果20例患者首次磁共振均表现出脑膜脑炎改变,15例患者出现感染后脑血管受累症状。12例增强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其头颅内存在感染性肉芽肿病变有9例,左额叶类圆形异常信号周边环形强化3例。20例患者治疗后2~4周再次给予头颅磁共振复查,显示其脑膜强化、肉芽肿等现象均不同程度的缩小,脑梗死范围减小且出现脑软化、胶质增生等症状。结论头颅磁共振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色念珠菌病诊断、治疗评估中均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郭瑾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对粘连性肠梗阻(AIO)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术式不同将我院收治的80例AIO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及实验组(n=40),前者接受开腹手术,后者接受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25.0%(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切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蒋辉;顾颖浩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价值。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9月来我院治疗后循环缺血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取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临床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应用在后循环缺血治疗中,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徐高飞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对开放性前列腺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共80例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并根据手术的实施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前列腺切除方式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治疗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效果更为显著,满意率也较高。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磊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手段在中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中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回顾性分析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满意率均较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结论针对中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且得到众多患者的认可和满意。
作者:李小娓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本次主要探析磺脲类降糖药与黄连素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0例,根据用药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三组,给予所有患者磺脲类降糖药治疗,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黄连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李曾一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选择三踝骨折患者分别应用内、外固定术治疗术后功能恢复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骨二科三踝骨折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实施内固定手术和外固定手术治疗。结果内固定组中,32例术后痊愈,16例术后基本痊愈。外固定组中,38例术后痊愈,9例术后基本痊愈。结论在三踝骨折中,内固定和外固定的治疗效果均有明显优势。
作者:宋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主要由高处坠落和车祸等高能量损伤造成。由于其骨折类型复杂,手术难度较大,治疗不当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手术治疗的佳方案一直备受争议。本文将就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龙光桥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究鼻内镜术后填充四环素可的松眼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近年在我院行鼻内镜术的160例患者,按照手术顺序单双号分为实验组(n=80)与参照组(n=80),分别予以填充四环素可的松眼膏纱条填塞、碘仿油纱条填塞。结果实验组患者填塞期出血量为(1.9±0.3)ml,鼻腔黏膜水肿评分为(2.9±0.3)分,取填塞物时的疼痛评分为(2.5±0.4)分;参照组填塞期出血量为(3.3±0.4)ml,鼻腔黏膜水肿评分为(4.0±0.5)分,取填塞物时的疼痛评分为(3.4±0.5)分;两组比较P<0.05。结论应用四环素可的松眼膏为鼻内镜术后患者进行填充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孙勇 刊期: 2016年第26期
伴随着国家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增多,如何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服务型技能人才是中职护理专业教师面临的一大课题。借着信息化时代的东风,改革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是解决这一课题的重要环节。在“互联网+”行动计划下,微课作为微时代的产物催生了新的意义。本文以“平车运送法”为案例,详细讲解了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作为微课应用于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的一种探索。
作者:田敏 刊期: 2016年第26期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把课堂一半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越来越多的教学实践证实了这一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结合笔者在《妇产科护理学》的施教体会,分析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护理临床课的规律及特点。
作者:刘志平;岳梦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已确诊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50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以及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实施舒适护理,增加患者满意度,能够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林娟 刊期: 2016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