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颅磁共振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色念珠菌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郭瑾

关键词:头颅核磁共振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白色念珠菌病, 诊治
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色念珠菌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中枢神经系统白色念珠菌病患者20例均给予头颅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总结检查结果。结果20例患者首次磁共振均表现出脑膜脑炎改变,15例患者出现感染后脑血管受累症状。12例增强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其头颅内存在感染性肉芽肿病变有9例,左额叶类圆形异常信号周边环形强化3例。20例患者治疗后2~4周再次给予头颅磁共振复查,显示其脑膜强化、肉芽肿等现象均不同程度的缩小,脑梗死范围减小且出现脑软化、胶质增生等症状。结论头颅磁共振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色念珠菌病诊断、治疗评估中均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腰椎骨折80例X线平片与CT诊断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诊断胸腰椎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患者均于术前接受X线平片、CT检查,并于术中证实发生胸腰椎骨折,回顾性分析其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所得数据给予相应统计学分析。结果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经X线平片检出率为71.25%, CT检出率为90.00%,数据对比P<0.05,提示CT对胸腰椎骨折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结论 CT检查胸腰椎骨折准确率高于X线片,接诊疑似病例后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尽快确诊病情。

    作者:贾力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观察血栓抽吸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给予血栓抽吸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血栓抽吸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

    作者:王坤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依托“大创计划”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心,医学院校大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是主要培养目标之一,生物化学是医学研究中重要的工具学科之一,本研究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科研思维方式,科研操作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

    作者:李宁;包晓红;张秀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探讨六神纱条治疗外耳道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外耳道炎患者接受六神纱条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89例急性外耳道炎和急性外耳道疖肿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这些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6例,接受六神纱条治疗,对照组63例接受酒精纱条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对照组优秀,患者疼痛消失速度快,治疗周期短,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耳道炎患者接受六神纱条治疗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其治疗效果比酒精纱条优秀。

    作者:于洋;曲灵美;刘杰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探析

    目的: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5月检验科分离得到的322例菌株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合检测结果分析其特性。结果经检测本组菌株中,革兰阴性杆菌共计142株,革兰阳性菌株共计180株。各类菌株均表现出较高的药物敏感性。结论细菌耐药性正逐渐上升,部分细菌更表现出多重耐药性,使院内感染控制面临着巨大挑战。为此,必须做好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为各类控制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作者:王利军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注甲泼尼龙与丙种球蛋白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33/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5%(26/3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较为安全。

    作者:张海霞;黎伟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开放性前列腺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开放性前列腺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共80例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并根据手术的实施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前列腺切除方式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治疗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效果更为显著,满意率也较高。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磊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腹外疝术后疼痛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腹外疝术后患者的疼痛原因及护理对策,为今后临床护理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取2015年6月1日~2016年6月1日本病区收治的40例腹外疝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术后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外疝患者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疼痛,提升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葛群兰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目的:研究不同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94例,分为ABC三组,对比分析三组效果。结果 B组PaO2、PaO2/FiO2水平高于A、C两组,B组PaCO2水平低于A、C两组,P<0.05;三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三种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好,因此需结合患者病情选择佳的通气模式。

    作者:白斌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优质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围术期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围术期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慧琴;叶丽玲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替吉奥胶囊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替吉奥胶囊和顺铂联合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7月~2015年12月,我院接受诊治的晚期胃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替吉奥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顺铂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替吉奥胶囊和顺铂治疗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袁航;任统伟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7月~2015年11月来我院接受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常规组给予基础护理,研究组则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结石残留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结论给予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预见性护理,有利于降低结石残留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伟丽;程瑞莲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集束化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及CV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集束化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及CV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6年3月收治的肿瘤患者40例,均通过PICC或CVC导管化疗,采取分组对照研究方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20例,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20例,采取集束化护理维护,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PICC、CVC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977,P=0.0001)。结论在肿瘤患者PICC及CVC导管维护中采取集束化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患者静脉穿刺并发症,提高患者治疗舒适性。

    作者:方玲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参考文献的著录原则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对分课堂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把课堂一半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越来越多的教学实践证实了这一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结合笔者在《妇产科护理学》的施教体会,分析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护理临床课的规律及特点。

    作者:刘志平;岳梦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关于参考文献类型和载体标识的说明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早期功能锻炼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早期功能锻炼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9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且接受早期功能锻炼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时期我院收治的1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但未接受早期功能锻炼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功能锻炼能够促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

    作者:潘映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健康体检中高频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癌筛查的价值探讨

    目的:评估将超声检查用于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癌初期筛查的特征及正确率。方法选择进入本健康体检中心参检并实施甲状腺癌超声筛查的4058例受检者,借助高频超声设备对甲状腺癌的疑似患病者开展多切面扫测,经超声检测结果与手术病理学证实结果对比后,评析高频超声用于筛查甲状腺癌项目参检者的效果情况。结果4058例受检人员中,共计1279例检出甲状腺结节,占比31.52%;经进一步超声扫查,有21例被鉴定为甲状腺癌高危患者,经手术及病理学试验证实19例为甲状腺癌者,超声检出正确率是90.48%。经评估超声结果,19例甲状腺癌患者有14例为单发病灶者、5例为多发病灶者。结节组织平均大小是(8.1±0.14)mm,都伴有极低的不均质性回声;15例的结节组织内包含微钙化或者砂砾样物;16例病灶的内部血流现象丰盈,阻力参数RI超出0.70。结论在健康体检人员中运用高频超声对其实施甲状腺癌方面的疾病筛查,有助于提升癌变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效果较佳。

    作者:毕睿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心脏彩超的表现及临床特点

    目的:研究分析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彩超特点和表现。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选取了5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接受了心脏彩超检查,有11例患者的彩超表现出心脏扩大,13例肺动脉压力增高,10例室间隔壁或左心室壁增厚、8例心脏阶段性运行障碍、5例心脏收缩功能减弱、3例瓣膜关闭不全。患者临床中会有胸闷、心悸、心律失常、心衰等症状出现。结论甲状腺亢进性心脏病患者临床中需要获得对症治疗才能够缓解病情,对其他导致甲亢的心血管疾病给予排除,通过彩超诊断能够了解患者的心脏形态,因此该项检查对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病情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妍;史虹 刊期: 2016年第26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