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包晓红;张秀梅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已全面展开。本文以骨科为例,介绍了该培养模式的背景情况并分析了该模式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有效提高“双轨合一”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者:蔡筑韵;钱齐荣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对护理干预对脑血管偏瘫患者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确诊的脑血管偏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脑血管偏瘫患者中的应用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作者:何小燕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对小肠淋巴瘤以及小肠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的15例小肠淋巴瘤患者和12例小肠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小肠腺癌好发于小肠近端,其发病范围有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环形累及肠壁及小肠腔内软组织结节,病灶的强化模式为“快速上升-平台”,伴肝转移及周围小淋巴结,病变侵袭胰腺,肝内、外胆管及胰管扩张等,经三维血管成像(CTA)检查可见明显的“肿瘤染色”征象;小肠淋巴瘤好发于小肠远端,其发病范围广,病灶的强化模式为“缓慢上升”,伴肠系膜或后腹膜的淋巴结肿大,经三维血管成像(CTA)检查可见明显的“肿瘤包绕血管”征象;两组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对分析小肠淋巴瘤与小肠腺癌的病因及病情发展等情况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并且对于两者在CT及CTA下的特征性改变,可用于临床鉴别诊断。
作者:李丽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儿童口腔状况、口腔疾病相关因素和预防。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患儿,将其设为观察组并实行问卷调查,同时抽取同期健康儿童80例,将其设为对照组,探究其引发龋齿的因素,分析预防方法。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经过问卷调查之后发现引发儿童口腔疾病的相关因素为1周饮用碳酸饮料和食用糖果的次数,睡觉前是否食用甜点以及每日刷牙的次数。结论对于引发因素应增强对患儿父母的口腔保健知识,告知其正确的生活习惯,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病率。
作者:杨小娟 刊期: 2016年第2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7月~2015年11月来我院接受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常规组给予基础护理,研究组则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结石残留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结论给予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预见性护理,有利于降低结石残留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伟丽;程瑞莲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2例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拮抗剂等常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两组均给予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剂量为每次20 mg,研究组剂量为每次40 mg,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总有效率及高脂血症总有效率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40 mg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有显著疗效,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及血脂水平,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刘晓侠 刊期: 2016年第26期
双幽门是一种罕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既往人们对其认识比较局限,随着消化内镜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身身体素质的重视和体检的不断普以及消化内镜成为常规体检的一个项目,双幽门越来越被人们认识。但是对于其形成的原因和机制还不甚明了。对于先天性双幽门,据大部分文献报道和研究表明,可能是与其在胎儿形成过程中的组织发育变异有关。后天性双幽门的患者大部门是由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有关,随着患者及时就医,溃疡得以修复,但由于患者饮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各种原因,导致溃疡复发。随着溃疡的修复、损伤及再修复的过程。胃部的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粘连带将幽门管一分为二,从而在患者行胃镜检查时会在内镜观察下形成双幽门。
作者:国海超;党彤 刊期: 2016年第2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2016年收治的76例卵巢癌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评价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其机体健康状态、情绪状态、社会融入感等指标评分较高,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卵巢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患者对心理护理干预服务的满意度评分较高,对患者的生存及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肖璐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92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抑郁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作者:梁丽;张琰;张为;刘文伟;周雅英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究尼莫地平联合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75例脑梗死患者,经随机抽签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8例、37例。两组均采用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观察组在此之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5.68%,P<0.05。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P<0.05。结论脑梗死,经尼莫地平联合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作者:梁芳;樊俞含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精准医学计划的提出引领当代医学向新的方向发展,新医学时代下精准消化病学同样有着长足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作为一名消化内科见习带教老师,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自身临床技能,掌握学科新精准医学研究,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提高见习教学水平。
作者:董向前;张颖慧;马岚青;南琼;张海蓉;缪应雷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动脉发育不良心脏病经姑息术后行Ⅱ期根治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对11例肺动脉发育不良心脏病患儿行Ⅱ期根治手术。观察所有患儿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并对其行2年随访。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2年,无室缺残余漏及心律失常发生。结论小儿肺动脉发育不良心脏病Ⅱ期根治术的关键取决于术前精确诊断、完善的体外循环管理、精细手术操作和严密细致的围术期监护和治疗。
作者:茹江江;胡延磊 刊期: 2016年第26期
探讨康复专业疾病的分类编码影响因素,为康复病案的科研利用、教学研究、学科发展提供服务。编码员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善于阅读病案;善于与临床医师沟通,适时对临床医师进行国际疾病分类知识以及康复诊断的书写培训。达到康复病案的疾病书写与分类的规范化、标准化,编码准确率进一步提高。工伤康复是我院重点特色专科,提高康复疾病分类的准确性、可用性,势在必行,应予以重视。
作者:罗元妹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阿维A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可显著改善症状,并具有协同作用,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斌;瞿伟;胡银娥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玻尿酸注射美容填充50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美容填充患者50例,收取时间为2013年3月~2015年12月,并对美容填充患者均注射玻尿酸,分析其注射的效果。结果50例美容填充患者注射后,有1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过度矫正5例、过度矫正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感染3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00%,局部淤青2例、局部淤青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局部红肿5例,局部红肿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结论本院认为美容填充患者进行玻尿酸注射后,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其中以过度矫正、局部红肿为常见,应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能有效减少注射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川颖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价值。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9月来我院治疗后循环缺血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取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临床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应用在后循环缺血治疗中,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徐高飞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甲基泼尼龙冲击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基泼尼龙治疗,4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甲基泼尼龙冲击治疗。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甲基泼尼龙冲击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而且用药安全性高。
作者:王学珍 刊期: 2016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