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洪维
目的:对应用胸腔闭式引流与高频振荡通气技术联合对患有气胸疾病的新生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将新生儿气胸患儿8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与高频振荡通气技术联合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气胸疾病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气胸疾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胸腔闭式引流与高频振荡通气技术联合对患有气胸疾病的新生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陈沫岩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分析乙肝血清检验的三种不常见现象,探讨是否是因为试剂所导致。方法根据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的200例乙肝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取3 ml静脉血进行检验,每位患者均接受了两种ELISA试剂检验。根据结果分析不常见现象发生几率。结果 A组患者有10例出现不常见现象,B组有9例患者出现了不常见现象,两组的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血清检验出现不常见现象时,需要进行复查,将干扰因素排除,提升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郭春梅;刘然;赵浩淼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阿维A和消银片联合应用于银屑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1000例银屑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阿维A胶囊和消银片治疗,对照组使用迪银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接受了8周的治疗,结果显示,对照组的痊愈率是34.5%,实验组的痊愈率是55.5%;对照组总有效率是65%,实验组总有效率是87%。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低于实验组,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部银屑病患者接受阿维A和消银片口服治疗的效果比较好,临床应用时还是需要考虑患者的情况,提供针对性治疗措施。
作者:于浩淼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手术室中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1月我院手术室收治的12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A组(n=60,给予急救护理)和B组(n=60,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A组与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8.3%,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中创伤性休克实施科学有效的急救护理,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王艳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总结对应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治疗后并发症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方法。结果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主要有褥疮、肌肉萎缩、伤口感染、肢体肿胀、情绪失调等,通过有效的常规和专科护理,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有所改善。结论对术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刘其娴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明确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的佳时机。方法将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按早期与超早期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围绕并发症、死亡、再出血、预后(ADL)以及Barthel指数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死亡、再出血、预后(A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或超早期对HCH患者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均可起到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术后风险的目的,但超早期接受治疗临床意义更大。
作者:高峰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中药处方的调配差错原因以及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50例调配差错中药处方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出现差错的原因,并寻找相应的应对对策。结果调剂人员责任心不足造成的差错24例,所占比重为48%,因为医师处方不规范造成的差错16例,所占比重为32%,因为药品不合理摆放所造成的差错10例,所占比重为20%。结论中药处方调配差错原因错综复杂,因此要针对引发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采用针对性的对策进行有效预防与解决,以此来提高中药处方管理水平,降低差错发生率。
作者:郭朝民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早期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4 h内内镜下行套扎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结果急诊止血率高达96%,近期再出血率、远期再出血率、复发率较低,曲张静脉清除率较高。结论早期内急诊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肝硬化后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止血成功率高,安全、有效,操作简单。
作者:孙会潇;方立峰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使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根据2012年2月~2014年1月我院的9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A、B两组。A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B组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指标。结果 A组患者临床中并发症发生率是30.6%,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2.3%,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死亡病例,结果无差异性。A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69.4%,B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91.8%,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而言具有非常好的效果,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临床中我们推介冠心病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让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提升,保障护理安全。
作者:杨权;陈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对开放性前列腺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共80例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并根据手术的实施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前列腺切除方式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治疗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效果更为显著,满意率也较高。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磊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衰和瓣膜病心衰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5月~2011年5月我院对100例冠心病心衰患者和100例瓣膜性心脏病心衰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分成两组,实验组是冠心病心衰患者,对照组是瓣膜病心衰患者,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了3年回访,实验组的不完全康复率是9%,死亡率是47%,对照组的不完全康复率是24%,死亡率是17%。两组的不完全康复率和死亡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衰患者远期治疗效果不佳,死亡率要比瓣膜病心衰患者高,临床中应该引起重视。
作者:许晶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探讨冠脉介入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患者血清IL-6(白介素-6)、IL-10(白介素-6)、hs-CRP(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MMP-9(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批患者进行冠脉介入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IL-6、IL-10、hs-CRP及MMP-9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患者的血清IL-6、IL-10、hs-CRP以及MMP-9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高于术前,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的效果良好,但需注意预防血清IL-6、IL-10、hs-CRP以及MMP-9等血清炎性因子的升高,提高治疗的效果。
作者:孙智慧 刊期: 2016年第26期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已全面展开。本文以骨科为例,介绍了该培养模式的背景情况并分析了该模式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有效提高“双轨合一”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者:蔡筑韵;钱齐荣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与透析后1年、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3年后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作者:陈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康复科高危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并寻求相应的对策。方法对我院康复科2014年2月~2015年2月共16例住院跌倒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调查。结果16例患者中,7例跌倒发生在患者上下床的过程中,占43.8%;65岁以上老龄患者10例,占比62.5%;行为认知存在障碍的患者6例,占37.5%。结论康复科高危患者跌倒的因素主要以高龄、行为认知障碍以及环境设施等为主,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并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
作者:陈侃侃;周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近些年收治的10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作为护理干预研究对象,并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胃溃疡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
作者:屈桂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对护理干预对脑血管偏瘫患者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确诊的脑血管偏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脑血管偏瘫患者中的应用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作者:何小燕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和判定。方法我院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2月~2016年2月接受子宫肌瘤摘除术的60例患者,其中给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并观察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体温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体温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子宫肌瘤患者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显著。
作者:冯丽丽 刊期: 2016年第2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疾病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特点。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7月~2015年7月进行诊治的132例血液疾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为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疾病,其中可分为任意1、任意2、全3系减少者,研究其疾病与血细胞减少的关联性。结果经分析可知,在血细胞减少任意1系者中,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缺或粒少、其余疾病的占有率分别为28.81%、19.41%、10.44%、31.34%。在血细胞减少任意2系者中,急性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余疾病的占有率分别为41.46%、19.52%、7.31%、31.71%。而在血细胞减少3系者中则主要有29.16%的急性白血病,有20.84%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有50.00%为其余疾病。结论经本次研究可知由于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疾病包括多种疾病类型,临床上应对该类疾病给予重视,以便更深入地了解疾病诊治方法。
作者:郭明发;史利欢;栗春香;刘炜 刊期: 2016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