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博;李春梅;李文国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衰和瓣膜病心衰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5月~2011年5月我院对100例冠心病心衰患者和100例瓣膜性心脏病心衰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分成两组,实验组是冠心病心衰患者,对照组是瓣膜病心衰患者,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了3年回访,实验组的不完全康复率是9%,死亡率是47%,对照组的不完全康复率是24%,死亡率是17%。两组的不完全康复率和死亡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衰患者远期治疗效果不佳,死亡率要比瓣膜病心衰患者高,临床中应该引起重视。
作者:许晶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综合治疗法治疗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对其进行综合治疗。结果经过综合治疗后,患者Wards三角区、大转子和股骨颈的BMD值明显提高,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8%。结论对于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采用综合治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作者:董桂茜 刊期: 2016年第26期
伴随着国家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增多,如何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服务型技能人才是中职护理专业教师面临的一大课题。借着信息化时代的东风,改革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是解决这一课题的重要环节。在“互联网+”行动计划下,微课作为微时代的产物催生了新的意义。本文以“平车运送法”为案例,详细讲解了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作为微课应用于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的一种探索。
作者:田敏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60岁的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62例。观察组32例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单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死亡4例。对照组死亡6例。治疗2年后观察组血清HBV DNA(t=2.5839, P=0.0098)、谷丙转氨酶(t=3.2451,P=0.0012)、总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t=2.6271,P=0.0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老年性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效果更佳。
作者:张昊;郝秀丽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对护理干预对脑血管偏瘫患者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确诊的脑血管偏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脑血管偏瘫患者中的应用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作者:何小燕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近些年收治的10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作为护理干预研究对象,并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胃溃疡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
作者:屈桂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析口腔修复中运用快速成型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2例行口腔修复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口腔修复,而观察组则运用快速成型技术,对两组修复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治疗,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修复满意度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快速成型技术运用在口腔修复中,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使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得到改善,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
作者:陈新亚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建立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学员入学选拔考核的方式,为选拔学员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从实施流程和考核内容方面介绍我院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对学员的选拔考核方法,并对实施入学选拔考核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探讨。结果我院按照考前准备、实施考核、成绩评定和录取4个步骤,以笔试结合面试的方式实施入学考核,对学员的理论知识储备、综合工作能力和工作学习态度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学员。结论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举行入学选拔考核,有利于全面考察学员的工作和学习能力,做到公平公正,择优录取,促进学员自我完善,推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管理工作规范化发展。
作者:钱懿轶;何瑾;柳汝明;卢珊珊;张峻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分析肠壁缺血性病变使用64排CT诊断的效果。方法为我院50例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使用64排CT诊断,探讨临床中患者的检查结果和病理结果的对比性。结果患者接受了64排CT诊断,有96%的患者检查出血管狭窄、46%的患者检查出肠系膜下动脉狭窄、28%的患者检查出肠系膜上下动脉狭窄、22%的患者检查出腹主动脉狭窄。结论64排CT可以有效的诊断出肠壁缺血性病变疾病,具有较高准确性,不会给患者带来创伤,安全性高,时效性较好。
作者:吴晓丽;李丽;陈瑞鑫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究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替吉奥胶囊和顺铂联合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7月~2015年12月,我院接受诊治的晚期胃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替吉奥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顺铂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替吉奥胶囊和顺铂治疗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袁航;任统伟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总结新生儿阑尾炎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新生儿阑尾炎误诊临床资料6例。结果误诊4例,3例剖腹探查,证实为阑尾炎,1例保守治疗后期手术切除阑尾。结论新生儿阑尾炎临床表现极其不典型,容易导致误诊,仔细的查体结合检查有助于诊断,同时及时的手术探查加上术后的系统管理是治愈的关键。
作者:王磊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以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科接收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对象,其中A组30例采用腹腔镜术,B组30例采用传统开腹术。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情况优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B组为16.67%。A组低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作者:刘敏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分析腹泻患者接受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72例腹泻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中治疗有效率是97.30%,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1.43%,观察组的腹泻改善时间、大便改善时间、发热时间要比对照组短,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泻患者临床中接受综合护理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均有所改善。
作者:辛鑫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明确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的佳时机。方法将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按早期与超早期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围绕并发症、死亡、再出血、预后(ADL)以及Barthel指数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死亡、再出血、预后(A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或超早期对HCH患者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均可起到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术后风险的目的,但超早期接受治疗临床意义更大。
作者:高峰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对开放性前列腺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共80例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并根据手术的实施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前列腺切除方式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治疗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效果更为显著,满意率也较高。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磊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儿童口腔状况、口腔疾病相关因素和预防。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患儿,将其设为观察组并实行问卷调查,同时抽取同期健康儿童80例,将其设为对照组,探究其引发龋齿的因素,分析预防方法。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经过问卷调查之后发现引发儿童口腔疾病的相关因素为1周饮用碳酸饮料和食用糖果的次数,睡觉前是否食用甜点以及每日刷牙的次数。结论对于引发因素应增强对患儿父母的口腔保健知识,告知其正确的生活习惯,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病率。
作者:杨小娟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PICC置入上腔静脉中下1/3处理想位置的体外测量方法,以提高导管置入长度的准确性,保证患者的安全。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7月本院行PICC置管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横L法”即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返折至第三肋间;实验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的长度加上根据身高确定的长度的数值,就是置入的长度,置管成功后予以胸片定位。结果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入长度的准确性,实验组PICC置入的准确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置管的测量方法,采用改良后的技术即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加上根据身高确定的增加数值即为置入长度,提高了导管置入上腔静脉中下1/3理想位置的准确性,减少了并发症,保证患者的安全。
作者:赵翠云;张巧凤;刘凡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应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组给予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呋喃唑酮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呋喃唑酮三联疗法治疗。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1%(41例),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仅为75.56%(34例)(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更为理想,可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作者:黄文静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输液泵控制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8例新生儿重症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两组均接受输液泵控制换血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输液泵控制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配合综合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耿洪维 刊期: 2016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