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外部面临政策变革和市场竞争,内部经历着由规模扩张向精细管理的转变,以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的医院全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势在必行。但是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符合医院管理实际的成本核算信息系统,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进程缓慢。本文从成本管理角度,对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信息系统进行了理论构建和探索。
作者:田斐 刊期: 2016年第27期
血管性痴呆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等病变所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日益增高。中医药对VD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VD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肾精不足,气血阴阳亏虚,痰瘀浊毒滋生。治疗方面,有以辩证分型论治,有以分期论治,有专法专药、自拟方等论治,均展现出了中医药治疗VD的优势。但亦存在不足,有效药物及方法的筛选还需要设计更为严谨的临床试验进一步探索研究。
作者:张永晨;魏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研究彩超在鉴别诊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中的应用。方法64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A组,56例子宫腺肌瘤患者作为B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图像信息,周边血流检出率、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结果 A组所有患者均出现子宫增大的现象,B组所有患者均出现了轻度的子宫弥漫现象。A组患者的周边血流检出率高于B组,而RI低于B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在鉴别诊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雾化吸入与抗生素联合治疗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吸入性肺炎患者,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给予清开灵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治疗1周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FEV1、FVC以及PEF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雾化吸入与抗生素联合应用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疗效显著。
作者:张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研究胃炎II号片联合奥美拉唑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100例患有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A组(35例)、B组(35例)和C组(30例)。A组采用胃炎II号片联合奥美拉唑胶囊进行治疗;B组采用胃复春联合奥美拉唑胶囊进行治疗;C组采用奥美拉唑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在治疗6周与12周后均高于B组与C组(P<0.05)。结论胃炎II号片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萎缩性胃炎具有明显的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许邹华;陆喜荣;徐进康 刊期: 2016年第27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术问世以来,被广泛应用于术后镇痛,而且在神经刺激器、超声定位等技术引导操作下提高了外周神经定位的准确性,罗哌卡因等新型局麻药的出现也不断地提高了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患者的自控镇痛技术的不断成熟使术后镇痛更容易进行管理。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性高、镇痛效果好的术后镇痛方法并越来越引起患者和医生的重视。
作者:于艳慧;孟令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并发症和临床治疗方法、效果,以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灶所处血供范围分为3组:>MCA组、MCA组和ACA或PCA组。分别在患者入院第1天、第15天、第30天使用NIHSS、GOS来进行评定。结果62例幕上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中,27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中枢性高热、上消化道出血较为常见。临床CT分型结果提示MCA组和>MCA组的脑疝死亡病例较多。结论 CT分型是诊断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重要手段,该方法操作简单,分辨与判断的准确率较高,CT分型的结果对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兰亚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脑梗死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脑梗死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脑心通胶囊。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脑梗死有效率与无症状心肌缺血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脑梗死伴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范智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妇在行剖宫产术中使用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有产后出血倾向高危孕妇11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给予宫体注射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出血的治疗药物。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止血时间、出血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存在剖宫产指征产妇使用宫体注射缩宫素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能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
作者:孙桂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100例,在完成针对临床急救以及临床治疗之后,分析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愈率为60.00%,有效率为35.00%,无效率为3.00%,死亡率为2.00%。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使用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法可以促使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提升。
作者:王小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对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近期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76例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沙利度胺为主的化疗方案的治疗,对比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间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2.86%(P<0.05)。结论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近期疗效显著,患者耐受性好、治疗有效率高。
作者:刘晓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溶栓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院时的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半年的病情发展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司贤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66例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3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整体护理干预,经过不同护理后,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较短,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黄文博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研究对比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70例,按诊断方法不同分为检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比分析其诊断的准确率、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在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发现,检验组患者诊断准确率95.00%,高于对照组62.00%,漏诊率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误诊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14.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误诊和漏诊率较低。
作者:王勤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中的价值。方法根据电脑随机盲法,将我科2014年10月~2016年7月纳入的92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等分成甲、乙两组。甲组于围手术期中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方案,乙组采用常规方案。观察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胃管拔除时间等治疗指标。结果甲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1.6±0.7)天、并发症发生率为4.35%,乙组分别为(4.9±0.8)天、19.57%。甲组优于乙组,P<0.05。甲组胃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进食时间比乙组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快速康复外科积极引入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中,可改善预后,促进病情康复。
作者:韩超;王玮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高危急性胆囊炎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与对照组(急诊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9%、71.8%(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急性胆囊炎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邢云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咽喉痛的疗效。方法抽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76例咽喉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76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38例患者实施头孢抗生素治疗,实验组38例患者实施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比较两组咽喉痛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38例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咽喉痛可有效缩短疼痛缓解时间,效果明显。
作者:刘勇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导诊护士在医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急情况及对策。方法抽取在我院门诊部发生的40例医患纠纷(2013年6月~2015年6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分析医患纠纷的产生原因及导诊护士在医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急情况,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相关的对策。结果40例医患纠纷的产生原因为导诊出错、服务态度差、导诊内容不全面;当医患纠纷发生时,7名导诊护士中,5名为正性心理,2名为负性心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提高导诊工作质量,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有必要对导诊护士进行应急能力培训。
作者:马慧杰 刊期: 2016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