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洪林;陈亚杰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评价经阴道子宫黏膜下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4年1月收治的39例经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确诊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阴道子宫黏膜下肌瘤剔除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本组39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未出现阴道大出血、周围脏器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结果表明治愈36例(92.3%),有效2例(5.1%),无效1例(2.6%),治疗总有效率为97.4%。结论经阴道子宫黏膜下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可靠,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作者:孙华芹;蔡慧慧;丁朝霞;袁靖 刊期: 2016年第27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比较在腹股沟疝治疗问题上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36例腹股沟疝患者为例,遵照随机性分配原理,并结合传统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差异性,将其分别列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二组的临床情况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住院费用虽然相对较少(P<0.05),但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更短(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更为理想(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虽较之传统疝修补术所需费用更多,但患者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作者:刘才贵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评价自体荧光支气管镜(AFB)在支气管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8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与76例经自体荧光支气管镜检查且病理学明确诊断为支气管肺癌患者的进行研究,比较两组的阳性诊断率。结果纤维支气管镜与自体荧光支气管镜活检阳性率分别为75.86%(44/58)、86.15%(5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气胸、气道撕裂等重大并发症。结论自体荧光支气管镜检查可提高支气管肺癌的诊断阳性率,安全性高。
作者:黄长明;朱廷昌;吴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门脉高压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脾切除加断流术,对照组采用开腹脾切除术加断流术。结果观察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门静脉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技术在门脉高压诊治中的应用具有更好的微创特点。
作者:李靖锋;朱志贤;唐俊;张焱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口腔颌面外科患者胃管管道缺陷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降低口腔颌面外科胃管管道缺陷”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患者胃管自拔率为25.0%,实施后为6.3%(P<0.05);且圈员的能力均较活动前有所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助于降低口腔颌面外科患者胃管管道缺陷,降低胃管自拔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广。
作者:覃琛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急诊优质护理对急腹症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例急腹症患者,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急诊优质护理可以缩短急腹症患者住院时间,对减少住院费用及减少死亡率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超英;李云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观察分析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重症肺炎降阶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6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Y组和U组,各53例,Y组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降阶梯治疗,U组采用常规的抗生素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病菌清除率、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Y组的治疗效果、病菌清除率均高于U组,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降阶梯治疗重症肺炎疗效显著,病菌清除率高,无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张红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咽喉痛的疗效。方法抽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76例咽喉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76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38例患者实施头孢抗生素治疗,实验组38例患者实施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比较两组咽喉痛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38例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咽喉痛可有效缩短疼痛缓解时间,效果明显。
作者:刘勇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随机分为对照组(40)与观察组(40),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刘珊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医学营养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10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患者实施医学营养指导和跟踪,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饮食指导。结果研究组孕妇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分为为26.42%、7.55%,对照组分别为39.62%、16.98%,孕妇胰岛素使用率分别为3.77%和9.43%,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营养治疗能够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使用率,有效降低孕妇、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曹书密 刊期: 2016年第27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2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1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1例实施护理干预。结果同组护理前后比较,SAS评分、SDS评分降低(P<0.05)。两组护理后比较,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
作者:姜志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早产儿围产期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对象为我院诊疗的128例早产儿,回顾性分析其围产期临床资料。结果影响早产儿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肺出血、新生儿持续性肺高压(PPHN)、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胎龄33~37+5周、出生体重<1000 g ;肠内营养、出生后3 d内开奶可有效改善早产儿预后。结论对高危产妇围产期加强管理,可有效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对早产儿出生后进行管理,可有效改善预后。
作者:张小蕾;张弦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并发症和临床治疗方法、效果,以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灶所处血供范围分为3组:>MCA组、MCA组和ACA或PCA组。分别在患者入院第1天、第15天、第30天使用NIHSS、GOS来进行评定。结果62例幕上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中,27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中枢性高热、上消化道出血较为常见。临床CT分型结果提示MCA组和>MCA组的脑疝死亡病例较多。结论 CT分型是诊断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重要手段,该方法操作简单,分辨与判断的准确率较高,CT分型的结果对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兰亚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术问世以来,被广泛应用于术后镇痛,而且在神经刺激器、超声定位等技术引导操作下提高了外周神经定位的准确性,罗哌卡因等新型局麻药的出现也不断地提高了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患者的自控镇痛技术的不断成熟使术后镇痛更容易进行管理。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性高、镇痛效果好的术后镇痛方法并越来越引起患者和医生的重视。
作者:于艳慧;孟令瑞 刊期: 2016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