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卫国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确诊的68例四肢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解剖钢板内固定,实验组实施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愈率为71.43%、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38.24%、70.59%(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疗效显著,比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更理想。
作者:贾志贤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TPFI-2、VEGF在EBUS-TBNA获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运用EBUS-TBNA技术获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肺门转移淋巴结组织标本40例及非转移肿大淋巴结组织标本10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其中的TFPI-2、VEGF表达,同时测定MVD,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淋巴结中:(1)TFPI-2、VEGF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吸烟指数、肺癌临床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2)TFPI-2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P<0.05);(3)高、低MVD组中的TFPI-2、VEGF阳性表达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淋巴结中TFPI-2、VEGF的表达与吸烟、TNM分期、淋巴结转移、MVD有关,且TFPI-2可能通过下调VEGF表达来抑制非小细胞肺癌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
作者:刘振丽;张广宁;山凤莲;王全义;武薇;刘艳;李钊 刊期: 2016年第33期
专著是指以单行本或多卷册形式在限定期限内出版的非连续出版物,包括图书、古籍、学位论文、技术报告、会议文集、标准、汇编、多卷书、丛书等。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过程中应用左氧氟沙星三联治疗,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采取自愿原则在我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患者中随机选取48例,并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患者。在治疗对照组患者时应用常规三联疗法,在治疗观察组患者时应用左氧氟沙星三联治疗,将两组患者行不同疗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对应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更优,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过程中应用左氧氟沙星三联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根除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
作者:高霞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年长儿急性阑尾炎的可行性及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年长儿急性阑尾炎68例,均选择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脐窝正中矢状切口,不超出脐窝范围,下极置0.5 cm戳卡,紧贴戳卡夹闭腱膜,切口上极置操作器械;腹腔镜下找到阑尾,夹住阑尾尖端,将阑尾完整地从脐部拖出腹腔外,用常规开腹阑尾切除的方法处理阑尾及其系膜,完成阑尾切除术。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2~65 min,术后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无近期并发症。腹部未见切口瘢痕。结论脐部单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年长儿阑尾炎治疗中简洁、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并使部分阑尾炎手术成为一种美容手术。
作者:黄国显;徐延波;唐宜莘;马丽丽;雷昕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6例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3例微血管病变患者为甲组,43例无微血管病变患者为乙组。检测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观察分析两组检测结果差异性。结果甲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高于乙组(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能够有效反映患者血糖水平,尽早控制疾病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彭小婉;徐碧钰;马雅婷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简要介绍有关本课题研究的一般情况,包括动机、过去研究的情况、方法、目的和所获得的主要成果或特点。这段文字不宜超过200字。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OCM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2月于本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2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通过前外侧OCM入路进行手术治疗,通过观察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VAS评分等指标对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入组患者术后当天即可进行主动屈髋锻炼,术后2~3 d可站立或行走;患者平均手术切口为(8.4±0.5)cm,平均手术时间为(80±1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21±69)ml;术后3 d的VAS评分为(1.9±1.0),患者均病情稳定,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前外侧OCM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患者疼痛较低,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作者:施军凯;李军;李春辉;杨丰;郭侃锁 刊期: 2016年第33期
在微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影响,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即“微课教学”。本文主要就微课的发展,以及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微课使用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得出在微时代的社会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的发展方向。
作者:王岩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急诊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在提高急诊护士核心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急诊科护士30名作为研究对象,自2014年4月~2015年6月对所有护士进行急诊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对培训前后护士专业知识水平、护理操作、急救技能、综合能力及患者对护理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培训前相比,培训后护士专业知识水平、护理操作、急救技能、综合能力及患者对护理的护理满意度均得到提高(P均<0.01)。结论将急诊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用于急诊护士的培训可提高急诊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护理操作、急救技能及综合能力,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赵永新;黄丽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医学论文内容千差万别,但写作有一定模式,一篇完整的医学论文的主体项目应包括:(1)文题;(2)作者署名;(3)摘要;(4)关键词;(5)引言(由此起才进入论文正文);材料和方法(或改为临床资料分析);(7)结果;(8)讨论;(9)参考文献。论著、综述、讲座等一般不宜超过5000字。多年来中外文期刊对论著文章的结构已形成了通用模式,正文内容主要由引言(Introduction)、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结果(Result)和(and)讨论(Discussion)等部分组成,英文简称为IMRAD。此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可根据其具体情况改动。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方法将形成性评价应用于医学免疫学课程中,通过课堂提问,指导学生进行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以及期末考试等多元化评价方式,考核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免疫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应用,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夯实对免疫学基本理论的掌握。结果与传统评价方式相比,应用形成性评价后学生成绩明显提高。结论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因此,形成性评价可用于医学免疫学教学。
作者:张征峥;邓郁青;高雪;尹晓琳;宋小天;姚智燕;魏林;刘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分析MRI的影像诊断在乳腺微小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乳腺微小癌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8月我院所收治的40例乳腺微小癌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采用X线诊断)和观察组20例(采取MRI诊断),观察两组病患的诊断效果。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确诊为18例(90%),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确诊为14例(70%),观察组应用MRI的诊断有效确诊率高于对照组应用X线的有效确诊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于乳腺微小癌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地避免以及降低乳腺微小癌的临床误诊及漏诊率。
作者:肖勇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脑梗死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与对照组(苯磺酸氨氯地平)。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崔英林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技术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8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设置为实验组,另收集同时间段的85例非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设置为常规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ESAT-6、CFP-10、ESAT-6/CFP-10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4.71%、75.29%、90.59%,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采取T-SPOT.TB的临床诊断价值显著,诊断阳性率高。
作者:杜晓;马显军;苏日娜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6月~2016年5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7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支架经股动脉或桡动脉导入,送至冠脉病变处。结果在手术操作中均没有出现支架脱落,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出现急性与亚急性血栓或其他血管并发症,治疗后所有患者残余狭窄程度显著下降,心绞痛得到有效缓解,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疗效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周子健;周子康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对比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腔麻醉在剖宫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剖宫产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70例)及硬膜外腔麻醉(对照组70例),对比患者麻醉效果并测定其麻醉阻滞显效时间、阻滞效果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97.1%)与对照组患者(78.6%)相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阻滞起效时间(60.2±9.7)min、麻醉阻滞效果评分(2.8±0.6)分,两组患者在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效果评分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相较于硬膜外腔麻醉能为剖宫产患者提供更加优秀的麻醉效果,在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效果上均优于硬膜外腔麻醉。
作者:杜春明;刁俊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放化疗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2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60例。对比两组生活质量。结果功能量表:观察组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量表:观察组疼痛、恶心呕吐和疲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单一症状量表:观察组腹泻、便秘、失眠和纳差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经济困难和呼吸困难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放化疗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荣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早期实施呼吸支持策略在救治急性中毒危重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3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19例急性中毒危重患儿,均早期实施呼吸支持策略,选择适当的呼吸支持模式,对比患儿治疗前后的APACHEⅡ评分、pH、PaO2、PaCO2、SpO2等指标,并分析预后情况。结果本组19例患儿行SIMV+PSV+PEEP呼吸支持模式13例,BiPAP+PSV+PEEP模式4例,CPAP+PSV模式2例,平均上机时间(4.02±0.76)d,治愈18例,死亡1例,治愈患儿均能一次成功撤机,治疗后患儿的APACHE Ⅱ评分显著降低,PaO2、PaCO2、SpO2等指标显著改善。结论早期实施呼吸支持能够迅速改善急性中毒危重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减少呼吸衰竭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姜源渊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索640层CT诊断冠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冠心病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以冠脉造影的结果为参考标准,使用640层CT造影成像对72例冠心病患者258支冠脉共710个节段进行分析。结果72例患者均获得清晰图像。对获得的258支冠脉进行分析,640层CT测定冠脉狭窄的敏感性90.1%,特异性93.2%,阳性预测值89.8%,阴性预测值95.0%。结论640层CT冠状动脉成像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作为筛查冠状动脉狭窄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
作者:钱春红;沈海林;房志伟;周长友;杜红娣;朱枫;尚海龙;周振堰;王一超 刊期: 2016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