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的治疗效果观察

崔英林

关键词:冠心病, 脑梗死, 苯磺酸氨氯地平, 阿托伐他汀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脑梗死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与对照组(苯磺酸氨氯地平)。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显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矾冰纳米乳应用于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在浆细胞性乳腺炎中行矾冰纳米乳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6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行矾冰纳米乳治疗。两组均随访3个月后比较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为69.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中行矾冰纳米乳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张海云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小剂量尿激酶加序贯抗凝在次大面积肺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加序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86例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入院时间先后为标准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治疗(对照组43例)及小剂量尿激酶+序贯抗凝治疗(观察组43例),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02%)与对照组患者(74.42%)比较,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65%)与对照组(6.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加序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韩辉;陈英吉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技术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技术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8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设置为实验组,另收集同时间段的85例非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设置为常规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ESAT-6、CFP-10、ESAT-6/CFP-10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4.71%、75.29%、90.59%,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采取T-SPOT.TB的临床诊断价值显著,诊断阳性率高。

    作者:杜晓;马显军;苏日娜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从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选取100例纳入本研究,治疗后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及运用功能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达到100%,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比对照组患者更好,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43.6±14.5)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针对神经内科脑卒中疾病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

    作者:王春荣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不同种类抗生素临床治疗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不同种类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各100例,分别为头孢唑肟组、左氧氟沙星组以及阿奇霉素组,对比3种抗生素药物应用后的治疗总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抗生素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94%、95%,三组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三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中,可以采用多种抗生素,其中头孢唑肟、左氧氟沙星以及阿奇霉素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科学选择。

    作者:李孝国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医学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

    医学统计学在科研工作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者一般都能正确运用科研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统计学方法进行科研工作,但也有些作者在论文中误用、错用和滥用统计学方法,导致论文质量不高或者结论错误而发生误导,医学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主要包括:缺少统计分析;未说明统计分析方法;抽样方法与描述不符;未设对照组;统计分析方法有误;忽视重复测量特性;相关分析不考虑实际意义;对P值含义理解错误;仅看统计结果,无视专业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表达有误;等等。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预见性护理对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6月收治的236例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1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临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减少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徐文亚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微螺钉种植体在正畸临时支抗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微螺钉种植体在口腔正畸临时支抗中的应用。方法将86例双颌前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3例。均行直丝弓矫治技术正畸,其中治疗组采用微螺钉种植体临时支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时支抗,术后24个月行X线两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有效率为86.05%;治疗组上中切牙唇倾角(U1-SN)和下中切牙-MP平面角(L1-MP)均小于对照组,上下中切牙角(U1-L1)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且未出现支抗脱落、松动及手术区感染等。结论微螺钉种植体在正畸时作为临时支抗与传统支抗相比效果更好。

    作者:杨旭;刘正彤;许海军;石开中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分成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又进行了运动想象治疗。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实验组的上肢FMA评分和MAS评分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

    作者:周珂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OSCE模式与传统考核模式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s,OSCE)模式和传统考核模式在临床医学生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274名日照市人民医院2008~2015年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76名传统模式、98名OSCE模式)进行考核体系评价研究,自行设计评价量表,比较OSCE模式与传统考核模式在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采用OSCE模式培养的医学生在病史采集(80.6%)、医患沟通(78.02%)、临床思维能力(70.41%)、技能操作(70.41%)及综合评价(81.6%)等方面,考核成绩优于传统模式(均P<0.05);在基础理论方面,OSCE模式(79.6%)低于传统模式(8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CE模式在提高临床医学生实践技能方面更有优势。

    作者:冷静;张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医学论文的一般载体(一)

    实验研究:一般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药理、生物、寄生虫和流行病学等实验研究。主要包括:(1)对各种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实验、外科手术实验。(2)对某种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体外实验。(3)某些药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虫实验。(4)消毒、杀虫和灭菌的实验。临床分析:是对临床上某种疾病病例(百例以上为佳)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新建议、新见解,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弹性髓内钉治疗成人腓骨骨折体会

    目的探讨TEN弹性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并发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5年10月行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19例,腓骨骨折采用弹性髓内钉(titanic elastic nailing TEN)固定,术后给予系统康复训练。结果术后随访12~21个月,平均(12.3±3.2)个月;患者术后8~12周开始部分负重活动。按照Johner-Wruhs评价标准,优11例,良7例,中1例。未出现皮肤感染、坏死、骨折不愈合的病例。结论弹性髓内钉(TEN)治疗胫骨骨折合并的腓骨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的优点,真正符合微创手术的基本原则,尤其适合于腓骨多段粉碎性骨折,应作为治疗胫腓骨骨折中腓骨骨折的首选方法之一。

    作者:吴伟;刘晓峰;严松鹤;王建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在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在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视网膜脱离术后出院患者83例,并随机分为干预组(n=42)和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出院时给予常规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持续2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视网膜复位率、健康知识掌握度及心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视网膜复位率、健康知识掌握度及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后对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进行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出院后的治疗依从性和视网膜复位率。

    作者:张松艳;山慈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预后效果并做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66例颅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灶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术前得到显著地改善,术后的生活质量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变,比较术后3个、6个、12个月的生活质量呈上升趋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颅脑肿瘤的患者根据其病灶情况采取不同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治疗效果良好,其优点是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术后生活质量逐步提升。

    作者:范涤;雷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吸入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

    目的:观察并分析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编号法将我院收治的46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其中对照组单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持续治疗1周,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持续治疗1周。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

    作者:谭浩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果糖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联用果糖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我院收治的160例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果糖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丹红注射液联用果糖注射液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果糖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症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岳光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硝普钠治疗肾性高血压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硝普钠治疗肾性高血压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90例肾性高血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行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行硝普钠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60.0%);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呼吸及心率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肾性高血压急性左心衰竭采用硝普钠进行治疗可以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鸿远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有限内固定联合微型双边外固定支架术治疗中足骨折脱位的疗效

    目的对足骨折脱位患者行有限内固定联合微型双边外固定支架术治疗的临床价值评价。方法将35例足骨折脱位患者作为研究组,行有限内固定联合微型双边外固定支架术治疗,同期选择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出现活动受限情况少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内固定联合微型双边外固定支架术治疗中足骨折的疗效更加理想,患者术后恢复快。

    作者:林凯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

    著录格式为:[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探析外痔切剥辅助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析外痔切剥辅助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数字随机选择的方法,从我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接受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其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各有患者35例。其中,A组患者应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实施外痔切剥辅助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经过不同的手术治疗之后,A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85%、并发症的发生率45.71%、复发率为22.85%;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并发症的发生率11.42%、复发率为5.7%, 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A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术式与PPH联合治疗环状混合痔,效果显著。

    作者:乔俊;龚建明;徐琴;须海丰;周金莉;马静怡 刊期: 2016年第33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