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索微螺钉种植体在口腔正畸临时支抗中的应用。方法将86例双颌前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3例。均行直丝弓矫治技术正畸,其中治疗组采用微螺钉种植体临时支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时支抗,术后24个月行X线两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有效率为86.05%;治疗组上中切牙唇倾角(U1-SN)和下中切牙-MP平面角(L1-MP)均小于对照组,上下中切牙角(U1-L1)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且未出现支抗脱落、松动及手术区感染等。结论微螺钉种植体在正畸时作为临时支抗与传统支抗相比效果更好。
作者:杨旭;刘正彤;许海军;石开中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评价床旁综合实践能力考核教学法(床旁教学法)对普外科护生的教学效果。方法将73名普外科护生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实施传统教学和床旁教学。出科前对护生进行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并对护生、护士和患者进行三方满意度评分调查。结果两组护生的理论知识考核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床旁教学组的操作技能考核优良率为89.47%,高于传统教学组的71.43%;床旁教学组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均分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护生对教学效果满意度评分、管床护士及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评分,床旁教学组的均分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教学法提高护生对专科操作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提高其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于海燕;许睿 刊期: 2016年第33期
著录格式为:[序号]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文献类型标志]。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分析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523例,对其检验结果进行筛选,并分成两组,将两组患者的血液标本均统一进行血涂片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血涂片分析后的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和血涂片分析结果。结果实验组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血涂片分析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血涂片分析结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血涂片分析后假阴性率优于对照组假阳性率(P<0.05)。结论人工血涂片分析方式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有其肯定的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鲁锐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了解本院护肝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销售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分析法对本院2014~2015年护肝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销售前列的药物进行处方点评,对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2014~2015年间,舒肝宁、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注射液、甲硫氨酸维B1DDDs排序变化较大,其中异甘草酸镁的上升幅度较大,护肝药物在感染疾病科、肝胆胰脾科以及血液科等13个科室的应用频率较高,其中血液科达到了40.68%。护肝药物使用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皮炎、皮疹等。结论院内护肝药物种类较多,且作用效果不尽相同,其中新一代甘草酸制剂异甘草酸镁的药频度一直稳居前列,且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临床医师的一致认可。
作者:吴钢;李树荣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高压氧(HBO)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选取8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早期HBO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4例,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2.22%;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比对照组治疗后要高,但其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HBO治疗对于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较大帮助,能够改善脑部微循环。
作者:王大春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液体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104例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CVP监测下治疗。结果治疗后12 h及24 h,研究组患者HR、MAO、PaO2/FiO2、尿量及CVP值均优于入组时及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良好率优于对照组(75.00% vs.5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液体量为(3657±1108)ml,对照组为(4879±1268)ml,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心静脉压监测技术的应用可有效进行重症颅脑损伤者液体管理,提高患者治疗疗效,改善患者预后,防止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技术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8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设置为实验组,另收集同时间段的85例非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设置为常规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ESAT-6、CFP-10、ESAT-6/CFP-10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4.71%、75.29%、90.59%,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采取T-SPOT.TB的临床诊断价值显著,诊断阳性率高。
作者:杜晓;马显军;苏日娜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s,OSCE)模式和传统考核模式在临床医学生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274名日照市人民医院2008~2015年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76名传统模式、98名OSCE模式)进行考核体系评价研究,自行设计评价量表,比较OSCE模式与传统考核模式在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采用OSCE模式培养的医学生在病史采集(80.6%)、医患沟通(78.02%)、临床思维能力(70.41%)、技能操作(70.41%)及综合评价(81.6%)等方面,考核成绩优于传统模式(均P<0.05);在基础理论方面,OSCE模式(79.6%)低于传统模式(8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CE模式在提高临床医学生实践技能方面更有优势。
作者:冷静;张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动脉内瘘实施血液透析的128例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64例患者实施常规的对症治疗,观察组的64例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每天口服1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防血栓出现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经过12个月的随访观察,有14例患者经过超声检查证实为内瘘血栓出现,占21.9%;对照组患者中有31例出现血管震颤及杂音等情况,占48.4%;观察组患者内瘘血栓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动脉内瘘血栓出现的疗效确切。
作者:平丽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小切口开胸肺癌治疗21例研究。方法我院选取了2014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42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胸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小切口开胸术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为(1.58±0.53)分,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为(3.78±0.93)分,实验组患者在治疗之后没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患者肺膜感染、支气管胸膜瘘分别出现了2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开胸术治疗肺癌,其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伟;张海燕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院8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单纯的CHOP方案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下降、白细胞计数下降、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效果显著,且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王萍;张佳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对我院儿科护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探讨其解决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儿科实习的应届护生150名,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其在儿科实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进行调查。结果150名实习护生回收调查问卷142份,回收有效率94.7%。我院儿科护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理论知识与临床脱节,独自执行护理操作少,护患关系紧张,临床带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结论儿科护生实习中存在较多问题,可通过建立规范化管理制度,重视实习生的规范化管理,加强护生理论学习与基本功的训练,注重沟通技巧的培养,加强临床实践带教管理等措施以提高实习质量。
作者:候燕;王东霞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生物共振治疗仪(MORA)对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77例)和脱敏组(177例),分别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以及药物联合MORA治疗。结果两组的治疗前后临床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敏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7.42,P<0.01)。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可找到过敏原,且MORA生物共振仪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安全有效。
作者:刘琬椿;吕梅;冯利娇;张浩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重型脑外伤患者行开颅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重型脑外伤行开颅手术发生急性脑膨出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80例患者中,12例患者恢复良好,28例患者中度残疾,18例患者重度残疾,22例患者死亡,恢复良好率、残疾率、死亡率分别为15.0%(12/80)、57.5%(46/80)、27.5%(22/80)。结论临床应对重型脑外伤患者行开颅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现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其进行积极预防,从而将其发生率降低到低限度。同时,尽早做出诊断和治疗,从而促进患者预后的显著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极大提升。
作者:汪方正;陈卫民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中药疏肝和胃汤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施不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后IL-lβ、TNF-α、MDA指标结果均低于对照组, GSH-PX、SOD指标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疏肝和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能够取得理想效果,有效改善血清中各项指标水平。
作者:张澍鸿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医嘱措施对固定矫治的青少年患者Ⅱ类牵引配合度影响的研究,为临床中新型生理-心理治疗模式提供更多理论支持。方法随机选择进行Ⅱ类牵引的青少年患者160例,其中男性患者80例,女性患者80例,分别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四组。A1组:40例女性患者;B1组:40例男性患者;A2组:40例女性患者;B2组:40例男性患者。首次Ⅱ类牵引时,A1组和B1组即开始接受个性化医嘱措施,A2组和B2组接受常规医嘱。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以患者佩戴率和佩戴熟练程度以及头影测量分析和模型测量分析的结果所反应的矫治效果来直接和间接评价患者对Ⅱ类牵引的配合度。结果4组患者的配合度为A1组92.5%,B1组80.0%,A2组75.0%,B2组67.5%。并且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比较,患者的ANB角,前牙覆盖减小量以及磨牙关系的改善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需进行Ⅱ类牵引的青少年固定矫治患者中,性别以及下达医嘱的方式都会影响患者的Ⅱ类牵引的配合度以及疗效,治疗过程中,应用个性化医嘱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Ⅱ类牵引的配合度和疗效。
作者:张春利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早期实施呼吸支持策略在救治急性中毒危重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3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19例急性中毒危重患儿,均早期实施呼吸支持策略,选择适当的呼吸支持模式,对比患儿治疗前后的APACHEⅡ评分、pH、PaO2、PaCO2、SpO2等指标,并分析预后情况。结果本组19例患儿行SIMV+PSV+PEEP呼吸支持模式13例,BiPAP+PSV+PEEP模式4例,CPAP+PSV模式2例,平均上机时间(4.02±0.76)d,治愈18例,死亡1例,治愈患儿均能一次成功撤机,治疗后患儿的APACHE Ⅱ评分显著降低,PaO2、PaCO2、SpO2等指标显著改善。结论早期实施呼吸支持能够迅速改善急性中毒危重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减少呼吸衰竭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姜源渊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明确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的8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并通过χ2检验及二元回归分析血管再通的风险因素。结果结果显示短期抗凝治疗(P=0.03)及深静脉血栓部位(P=0.04)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风险因素。再经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而短期抗凝治疗为延迟再通的独立风险因素(OR=3.021,95%可信区间:1.100~8.264, P=0.032)。结论抗凝治疗小于3个月而非血栓部位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延迟再通的独立风险因素。
作者:虞丰;张茹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6例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3例微血管病变患者为甲组,43例无微血管病变患者为乙组。检测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观察分析两组检测结果差异性。结果甲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高于乙组(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能够有效反映患者血糖水平,尽早控制疾病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彭小婉;徐碧钰;马雅婷 刊期: 2016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