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方正;陈卫民
目的:探讨TPFI-2、VEGF在EBUS-TBNA获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运用EBUS-TBNA技术获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肺门转移淋巴结组织标本40例及非转移肿大淋巴结组织标本10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其中的TFPI-2、VEGF表达,同时测定MVD,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淋巴结中:(1)TFPI-2、VEGF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吸烟指数、肺癌临床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2)TFPI-2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P<0.05);(3)高、低MVD组中的TFPI-2、VEGF阳性表达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淋巴结中TFPI-2、VEGF的表达与吸烟、TNM分期、淋巴结转移、MVD有关,且TFPI-2可能通过下调VEGF表达来抑制非小细胞肺癌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
作者:刘振丽;张广宁;山凤莲;王全义;武薇;刘艳;李钊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析外痔切剥辅助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数字随机选择的方法,从我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接受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其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各有患者35例。其中,A组患者应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实施外痔切剥辅助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经过不同的手术治疗之后,A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85%、并发症的发生率45.71%、复发率为22.85%;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并发症的发生率11.42%、复发率为5.7%, 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A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术式与PPH联合治疗环状混合痔,效果显著。
作者:乔俊;龚建明;徐琴;须海丰;周金莉;马静怡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5月中医科门诊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向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20 mg/次,1次/周,连续3周为一疗程;实验组应用独活寄生汤口服,每天1剂,早晚各1次温服,10 d为一疗程。两组均进行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关节疼痛(P=0.316)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关节肿胀(P=0.029)及关节功能(P=0.041)的改善要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3.75%)优于对照组(75.00%)。结论独活寄生汤对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功能可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在缓解关节肿胀、改善关节功能方面要优于传统的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能减轻患者痛苦,值得进一步临床大规模研究。
作者:尚彩侠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索640层CT诊断冠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冠心病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以冠脉造影的结果为参考标准,使用640层CT造影成像对72例冠心病患者258支冠脉共710个节段进行分析。结果72例患者均获得清晰图像。对获得的258支冠脉进行分析,640层CT测定冠脉狭窄的敏感性90.1%,特异性93.2%,阳性预测值89.8%,阴性预测值95.0%。结论640层CT冠状动脉成像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作为筛查冠状动脉狭窄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
作者:钱春红;沈海林;房志伟;周长友;杜红娣;朱枫;尚海龙;周振堰;王一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列出参考文献的目的,在于引证资料(包括观点、方法等)的来源,不可从别人的论文中转抄过来。内部资料,非经正式发表者,一般不作文献引用,要求引用文献者必须用阅读过的、重要的、近5年文献为准。论著10条左右,综述20条左右。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方法对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而出现不良反应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而明确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使用要点。结果80例患者中,发生过敏反应41例,血液系统反应18例,泌尿系统反应8例,神经系统反应6例,消化系统反应4例,呼吸系统反应3例。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有用药24 h内饮酒、饮食习惯因素、情绪因素、年龄因素、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用药剂量不合理。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必须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而加以避免,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孔珊珊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脑梗死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与对照组(苯磺酸氨氯地平)。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崔英林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能功效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选取地黄、马钱子、大黄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方法炮制这三种中药,炮制前及炮制后对药物性能共性及理化性质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炮制,地黄总多糖、梓醇、地黄苷A及地黄苷D含量均明显下降,其味、性能功效等有所变化;马钱子含量及士的宁含量均有所下降;酒大黄致泻效价呈14.25%下降,熟大黄致泻效价呈45.24%下降。结论中药炮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药物性能功效(毒副作用、四气五味、归经等)及理化性质,对药物疗效及使用安全性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毛艳丽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评估传统盆底肌训练基础上加用阴道哑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240例自然分娩诊断为产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产后康复指导及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阴道哑铃辅助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产后2个月、3个月、6个月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排尿状况评分以及尿垫实验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产后康复指导及盆底肌训练的基础上加用阴道哑铃辅助治疗有助于防治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方法简单易行。
作者:涂海燕;杨青;余意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4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观察组则联合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结果观察组的TMPG灌注情况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能够保证更加确切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作者:楚艳贞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异位妊娠诊治中应用经阴道超声联合经腹部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诊治的180例异位妊娠患者,年龄17~48岁,平均为(25.8±2.3)岁;病程1~13 h,平均为(3.6±0.6)h,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患者实施经腹部超声检查,观察组90例患者在腹部超声检查基础上实施经阴道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附件区包块检出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宫内假孕囊、异位妊娠包块组成以及盆腔积液诊断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妊娠虽然通过腹部超声也能做出诊断,但依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若条件允许,应联合阴道超声检查,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率,以免出现漏诊及误诊情况。
作者:王静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早期实施呼吸支持策略在救治急性中毒危重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3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19例急性中毒危重患儿,均早期实施呼吸支持策略,选择适当的呼吸支持模式,对比患儿治疗前后的APACHEⅡ评分、pH、PaO2、PaCO2、SpO2等指标,并分析预后情况。结果本组19例患儿行SIMV+PSV+PEEP呼吸支持模式13例,BiPAP+PSV+PEEP模式4例,CPAP+PSV模式2例,平均上机时间(4.02±0.76)d,治愈18例,死亡1例,治愈患儿均能一次成功撤机,治疗后患儿的APACHE Ⅱ评分显著降低,PaO2、PaCO2、SpO2等指标显著改善。结论早期实施呼吸支持能够迅速改善急性中毒危重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减少呼吸衰竭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姜源渊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确诊的68例四肢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解剖钢板内固定,实验组实施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愈率为71.43%、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38.24%、70.59%(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疗效显著,比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更理想。
作者:贾志贤 刊期: 2016年第33期
著录格式为:[序号]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文献类型标志]。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简要介绍有关本课题研究的一般情况,包括动机、过去研究的情况、方法、目的和所获得的主要成果或特点。这段文字不宜超过200字。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年长儿急性阑尾炎的可行性及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年长儿急性阑尾炎68例,均选择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脐窝正中矢状切口,不超出脐窝范围,下极置0.5 cm戳卡,紧贴戳卡夹闭腱膜,切口上极置操作器械;腹腔镜下找到阑尾,夹住阑尾尖端,将阑尾完整地从脐部拖出腹腔外,用常规开腹阑尾切除的方法处理阑尾及其系膜,完成阑尾切除术。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2~65 min,术后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无近期并发症。腹部未见切口瘢痕。结论脐部单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年长儿阑尾炎治疗中简洁、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并使部分阑尾炎手术成为一种美容手术。
作者:黄国显;徐延波;唐宜莘;马丽丽;雷昕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分析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26 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PA、PRI和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MPA和PRI均得到显著改善(P均<0.01)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均<0.01);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7/6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2/6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血小板药物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MPA和PRI情况,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刘菁松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选取的10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7月~2016年8月,研究对象分类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纳入50例患者。在治疗方法层面,对照组行常规介入治疗,观察组在介入治疗基础上联合药物进行治疗,总结归纳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各类治疗指标层面,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趋近于理想状态,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有效率、治疗满意度、肾功能指标均更接近预设值,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介入联合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能够较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进而维护患者健康,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尹建怀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尼群地平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15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一组、对照二组及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一组单用尼群地平、对照二组单用卡托普利,研究组联用尼群地平和卡托普利,观察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一组和二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一组与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少于对照一组与二组(P<0.05)。结论尼群地平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尼群地平或卡托普利,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朱卫国 刊期: 2016年第33期
论文作者对内容负责,又为文献检索中的作者索引提供读者查询。作者署名不宜过多。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资料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3)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终同意该文发表者。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负责的关键人物,其他有贡献者可以列入文章后的致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国人,应征得本人同意。人名后一般不注明学衔职称。作者单位地址书写格式通常由小到大。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