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40例恶性淋巴瘤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王萍;张佳佳

关键词:艾迪注射液, 化疗, 恶性淋巴瘤, 安全性
摘要:目的:分析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院8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单纯的CHOP方案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下降、白细胞计数下降、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效果显著,且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鼻咽癌的CT与MRI诊断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CT与MRI诊断鼻咽癌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CT与MRI检查,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鼻咽部、颅底部、咽旁间隙和海绵窦进行扫描,MRI诊断鼻咽癌的准确率均高于CT,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咽癌的诊断MRI优于CT,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梁永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针刺在治疗原发性失眠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针刺在治疗原发性失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16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80例、观察组8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刺百会、神庭、神门等穴位治疗。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进行评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项睡眠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但在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方面无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失眠症可有效改善睡眠状况,效果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特别是在改善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等方面。

    作者:赵兰慧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参考文献的分类

    按参考文献的提供目的划分,可分为引文文献、阅读型文献和推荐型文献3大类。引文文献是著者在撰写或编辑论著的过程中,为正文中的直接引语(如数据、公式、理论、观点、图表等)或间接引语而提供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OSCE模式与传统考核模式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s,OSCE)模式和传统考核模式在临床医学生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274名日照市人民医院2008~2015年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76名传统模式、98名OSCE模式)进行考核体系评价研究,自行设计评价量表,比较OSCE模式与传统考核模式在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采用OSCE模式培养的医学生在病史采集(80.6%)、医患沟通(78.02%)、临床思维能力(70.41%)、技能操作(70.41%)及综合评价(81.6%)等方面,考核成绩优于传统模式(均P<0.05);在基础理论方面,OSCE模式(79.6%)低于传统模式(8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CE模式在提高临床医学生实践技能方面更有优势。

    作者:冷静;张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重型脑外伤患者行开颅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重型脑外伤患者行开颅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重型脑外伤行开颅手术发生急性脑膨出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80例患者中,12例患者恢复良好,28例患者中度残疾,18例患者重度残疾,22例患者死亡,恢复良好率、残疾率、死亡率分别为15.0%(12/80)、57.5%(46/80)、27.5%(22/80)。结论临床应对重型脑外伤患者行开颅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现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其进行积极预防,从而将其发生率降低到低限度。同时,尽早做出诊断和治疗,从而促进患者预后的显著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极大提升。

    作者:汪方正;陈卫民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维生素D对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维生素D对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哮喘患儿35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观察组行孟鲁司特钠联合维生素D,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钠,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FEV1、PEF水平均有升高,观察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8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孟鲁斯特纳联合维生素D可有效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

    作者:邵玉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微时代下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微课运用研究

    在微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影响,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即“微课教学”。本文主要就微课的发展,以及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微课使用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得出在微时代的社会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的发展方向。

    作者:王岩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24例食管癌术后放疗同步紫杉醇加顺铂方案化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食管癌术后放疗同步紫杉醇加顺铂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8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根据术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和不良发生情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100.00%,生存率为83.33%,观察组患者的病情控制率和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可有效提高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崔玉国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分析的重要性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分析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523例,对其检验结果进行筛选,并分成两组,将两组患者的血液标本均统一进行血涂片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血涂片分析后的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和血涂片分析结果。结果实验组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血涂片分析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血涂片分析结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血涂片分析后假阴性率优于对照组假阳性率(P<0.05)。结论人工血涂片分析方式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有其肯定的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鲁锐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分成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又进行了运动想象治疗。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实验组的上肢FMA评分和MAS评分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

    作者:周珂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脑梗死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与对照组(苯磺酸氨氯地平)。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崔英林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Ccr、CysC、Scr及BUN指标检测对肾功能不全诊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肌酐清除率(Ccr)、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指标检测对肾功能不全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肾功能不全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对两组患者的血清Ccr、CysC、Scr、BUN水平进行检测,观察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以及不同分期的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cr、CysC、Scr与BUN水平高于对照组,而且不同分期时的上述指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功能不全患者检测Ccr、CysC、Scr与BUN水平具有较大的意义,上述指标可视为肾功能损伤的判定指标,对该病的治疗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新洪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门诊手术室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目的:探讨手术室手术部位感染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各科各类手术部位的感染。方法通过各科各类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原因的分析总结,在各个环节每项操作中加强严格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标准预防措施,加强手术室环境管理,定期进行病原学监测,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结果评估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降低手术部位的感染有重要作用。结论评估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积极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提高门诊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手术部位的感染率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常见的医学科研设计方法

    常见的医学科研设计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观察法,而是试验法。观察法主要包括描述性(如病例报告、横断面研究、生态学研究)和分析性(如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随访研究)。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技术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技术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8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设置为实验组,另收集同时间段的85例非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设置为常规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ESAT-6、CFP-10、ESAT-6/CFP-10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4.71%、75.29%、90.59%,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采取T-SPOT.TB的临床诊断价值显著,诊断阳性率高。

    作者:杜晓;马显军;苏日娜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专著中的析出文献的著录格式

    这里的专著包括多著者或个人著者的论文汇编、会议文集等。著录格式为:[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析出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PBL结合CBL教学在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PBL结合CBL教学在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成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5年1~12月进行培训的48名口腔住院医师。将其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学生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乙组则采用PBL结合CBL教学授课。对两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实践考核成绩以及对教学手段的评价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学生中认为该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问题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数更多,对比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结合CBL教学在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能够获得较好的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分析能力。

    作者:徐平;李晨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分析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能功效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目的:分析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能功效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选取地黄、马钱子、大黄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方法炮制这三种中药,炮制前及炮制后对药物性能共性及理化性质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炮制,地黄总多糖、梓醇、地黄苷A及地黄苷D含量均明显下降,其味、性能功效等有所变化;马钱子含量及士的宁含量均有所下降;酒大黄致泻效价呈14.25%下降,熟大黄致泻效价呈45.24%下降。结论中药炮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药物性能功效(毒副作用、四气五味、归经等)及理化性质,对药物疗效及使用安全性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毛艳丽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不同双源CT头颈部扫描模式对影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双源CT头颈部扫描模式对影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6种双源CT头颈部扫描模式,对仿真模体头颈部进行扫描,评价不同扫描模式对头颈部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结果(1)20 kV+200 mAs、120 kV+200 mAs+X-Care以及CareDose4D+120 kV 3种扫描模式下的头颅CNR基本相同。其余3种扫描模式,以CareDose4D+CarekV扫描模式的影像质量为高。(2)与自动mAs和固定kV组合相比,使用自动kV可使CTDIvol、表浅辐射敏感器官剂量减小,但影像质量也有一定程度降低。扫描的影像质量与辐射剂量CTDIvol、晶体辐射剂量、甲状腺辐射剂量的变化规律呈正相关。结论头颈部双源CT扫描在临床实践中,应选择适当的扫描模式以降低辐射剂量。

    作者:杜良国;黄博;杜梁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农业大学女大学生缺铁性贫血与肥胖情况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农业大学女大学生缺铁性贫血与肥胖情况的关系。方法以农业大学自愿参与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健康问卷调查的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3250例。分析其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并探讨缺铁性贫血与肥胖的关系。结果肥胖及超质量女大学生、体质量正常女大学生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0%、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肥胖及超体质量女大学生缺铁性贫血的因素包括偏食、零食、肉食、月经、水果、血制品。结论需加强女大学生健康宣教,促使其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减少肥胖及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作者:赵春慧 刊期: 2016年第33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