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良国;黄博;杜梁
目的:探讨雷尼替丁联合多潘立酮对小儿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消化不良患者为例,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中将多潘立酮与雷尼替丁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显著,可更快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王颖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全内窥镜下侧后路精准减压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减压效果及疗效。方法对27例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行侧后路精准减压,术后随访,记录术前1 d、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年ODI评分、下肢痛VAS评分。结果27例患者均在局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椎间孔面积由手术前的(46.89±5.89)mm2扩大到(112.52±26.13)mm2(P<0.01)。患者腰痛及下肢痛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VAS下肢痛评分由术前(6.71±0.72),改善到术后3月(2.85±0.77),术后6月(2.81±0.41),术后1年(2.71±0.47)(P<0.05)。ODI评分由术前(71.11±6.08),改善到术后3月(27.26±5.18),术后6月(2.59±1.81),术后1年(12.74±1.59)(P<0.05)。结论全内窥镜下侧后路精准减压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可以充分减压神经根,快速缓解患者下肢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脊柱微创手术技术。
作者:康然;周小阳;孙道喜;顾军;邓蓉蓉;戴春岗;陈方庆;张仕兵;谢林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评价超早期脑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平均每组34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发病后7~72 h内接受治疗,试验组发病后6~7 h内接受治疗。采用超早期脑血肿碎吸引流术为两组患者实施治疗,评定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GOS评分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6~7 h内采用超早期脑血肿碎吸引流术效果确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徐长永 刊期: 2016年第33期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联用果糖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我院收治的160例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果糖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丹红注射液联用果糖注射液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果糖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症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岳光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针刺在治疗原发性失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16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80例、观察组8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刺百会、神庭、神门等穴位治疗。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进行评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项睡眠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但在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方面无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失眠症可有效改善睡眠状况,效果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特别是在改善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等方面。
作者:赵兰慧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肝癌介入治疗中综合护理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接受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80例进行分组回顾分析。普通组行单一治疗性护理,综合组应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术护理满意度、1年生存率;术后血肿、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情绪状态、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综合组相较于普通组介入术护理满意度、1年生存率更高,P<0.05;综合组相较于普通组术后血肿、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更少, P<0.05;护理前两组情绪状态、生活质量相似,P>0.05;护理后综合组相较于普通组情绪状态、生活质量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肝癌介入治疗中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对手术的影响,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存活率。
作者:徐桂芹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加味参芪仙补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再予以加味参芪仙补汤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参芪仙补汤辅助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可有效降低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临床总有效率。
作者:孟咸中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B型钠尿肽(BN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检测及其心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4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进行B型钠尿肽检测,分析BNP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BNP检测值分别为(151.93±28.83)pg/ml、(348.84±49.95)pg/ml、(602.84±89.85)pg/ml、(1103.43±25.84)pg/ml,由此可知NYHA心功能等级分级越高,其检测出的BNP数值越高,相邻心功能等级对比,P<0.05;经治疗后,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BNP检测值分别为(95.87±16.73)pg/ml、(248.84±35.95)pg/ml、(418.97±61.87)pg/ml、(737.96±42.34) pg/ml,得知所有患者的BNP检测值与治疗前对比,P<0.05。结论 BNP检测数值可在一定程度上表达慢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等级,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小双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手术部位感染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各科各类手术部位的感染。方法通过各科各类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原因的分析总结,在各个环节每项操作中加强严格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标准预防措施,加强手术室环境管理,定期进行病原学监测,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结果评估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降低手术部位的感染有重要作用。结论评估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积极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提高门诊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手术部位的感染率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预后效果并做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66例颅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灶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术前得到显著地改善,术后的生活质量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变,比较术后3个、6个、12个月的生活质量呈上升趋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颅脑肿瘤的患者根据其病灶情况采取不同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治疗效果良好,其优点是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术后生活质量逐步提升。
作者:范涤;雷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期间总体病情及心理动态。方法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l指数)和自设调查问卷对243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NOSIE测评结果,男女性患者比较显示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抑郁、总积极因素、总分分值,P<0.01,精神病表现、迟缓、总消极因素分值,P>0.05;Barthel测评结果显示轻度功能障碍男女性患者分别为46.34%、11.39%。自设调查问卷提示,男女性患者住院次数≥3次分别为79.27%、54.43%,住院天数>1年为71.34%、15.19%,家庭支持系统一般为56.10%、58.23%。结论本次调查了解患者群体的状况,以便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
作者:刘梅;王雅凤;詹巧珠;陈冬梅;罗小青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评估基于PACS/RIS系统建立的“典型征象”比较影像数据库在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建立并完善基于PACS/RIS系统的“典型征象”比较影像数据库并用于实习教学中,通过比较理论考核、应用考核和量表评分等,评估其在实习教学的优势。结果“典型征象”比较影像学数据库教学效果优于常规实习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对影像征象细节把握、对疾病病理生理知识的理解以及对疾病影像检查的优化选择方面效果突出(P<0.05)。结论该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主动性;方便教师对影像大课的备课;有助于建立网络课程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作者:王玉辉;史河水;亓来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对我院儿科护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探讨其解决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儿科实习的应届护生150名,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其在儿科实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进行调查。结果150名实习护生回收调查问卷142份,回收有效率94.7%。我院儿科护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理论知识与临床脱节,独自执行护理操作少,护患关系紧张,临床带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结论儿科护生实习中存在较多问题,可通过建立规范化管理制度,重视实习生的规范化管理,加强护生理论学习与基本功的训练,注重沟通技巧的培养,加强临床实践带教管理等措施以提高实习质量。
作者:候燕;王东霞 刊期: 2016年第33期
一、科学性指论文所介绍的方法、论点,是用科学方法来证实,经得起实践的考验。这就要求:(1)进行科研设计时有周密的考虑,排除可能干扰结果的不利因素;(2)设立必要的对照组,甚至双盲对照研究;(3)对实验和观察的数据,要进行统计学处理;(4)无论是理论研究或实验研究,对结果的分析要从本课题资料出发,得出恰当的结论,切忌离题空谈设想和抽象推理。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加序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86例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入院时间先后为标准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治疗(对照组43例)及小剂量尿激酶+序贯抗凝治疗(观察组43例),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02%)与对照组患者(74.42%)比较,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65%)与对照组(6.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加序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韩辉;陈英吉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分成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又进行了运动想象治疗。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实验组的上肢FMA评分和MAS评分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
作者:周珂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从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选取100例纳入本研究,治疗后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及运用功能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达到100%,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比对照组患者更好,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43.6±14.5)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针对神经内科脑卒中疾病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
作者:王春荣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小切口开胸肺癌治疗21例研究。方法我院选取了2014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42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胸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小切口开胸术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为(1.58±0.53)分,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为(3.78±0.93)分,实验组患者在治疗之后没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患者肺膜感染、支气管胸膜瘘分别出现了2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开胸术治疗肺癌,其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伟;张海燕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眼科教学中临床路径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眼科学习的研究生、进修生和规培生50名,按教学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名。实验组给予临床路径式教学,对照组给予传统方式教学,对两组学习结束后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临床病例诊断考核成绩和带教方法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无论是在理论知识考核、临床病例诊断考核还是带教方法上,临床路径教学组都高于传统教学方式组(P<0.05)。结论在眼科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法进行教学,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吴星;王凤翔 刊期: 2016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