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分析

范涤;雷伟

关键词:颅脑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不同入路
摘要: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预后效果并做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66例颅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灶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术前得到显著地改善,术后的生活质量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变,比较术后3个、6个、12个月的生活质量呈上升趋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颅脑肿瘤的患者根据其病灶情况采取不同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治疗效果良好,其优点是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术后生活质量逐步提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CBL结合引导式教学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探讨CBL结合引导式教学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于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见习的63名见习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1)。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CBL结合引导式教学模式。分析比较两组见习生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见习生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客观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主观知识考核成绩、综合成绩、学习能力评分、学习效率评分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L结合引导式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更优。

    作者:李洁;胡栋礼;冯明亮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参考文献的著录原则

    一、只著录必要、新的文献。著录的文献要精选,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医学论文的一般载体(一)

    实验研究:一般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药理、生物、寄生虫和流行病学等实验研究。主要包括:(1)对各种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实验、外科手术实验。(2)对某种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体外实验。(3)某些药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虫实验。(4)消毒、杀虫和灭菌的实验。临床分析:是对临床上某种疾病病例(百例以上为佳)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新建议、新见解,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甲状腺全切术在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在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95例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被分为全切组和次全切组,前者行甲状腺全切手术,后者行甲状腺次全切手术。对比手术效果。结果全切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均较次全切组缩短(P<0.05);全切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于次全切组(P<0.05)。结论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可有效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复发。

    作者:刘秀云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阿奇霉素在急性肠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阿奇霉素在急性肠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解除胃肠痉挛、止吐、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均连续治疗3 d,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退烧时间及止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vs.78.3%,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观察组出现2例恶心,1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出现2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用于治疗急性肠炎的治疗,可显著缩短止泻退烧时间并提高治疗疗效,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于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针刺在治疗原发性失眠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针刺在治疗原发性失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16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80例、观察组8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刺百会、神庭、神门等穴位治疗。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进行评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项睡眠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但在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方面无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失眠症可有效改善睡眠状况,效果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特别是在改善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等方面。

    作者:赵兰慧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复方异丙托溴胺应用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疗效探究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经复方异丙托溴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异丙托溴胺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与肺功能指标。结果(1)治疗有效率:实验组为97.92%,对照组为83.33%。实验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更显著,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复方异丙托溴胺治疗后,病患的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

    作者:香利红;孟桂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动脉内瘘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动脉内瘘实施血液透析的128例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64例患者实施常规的对症治疗,观察组的64例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每天口服1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防血栓出现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经过12个月的随访观察,有14例患者经过超声检查证实为内瘘血栓出现,占21.9%;对照组患者中有31例出现血管震颤及杂音等情况,占48.4%;观察组患者内瘘血栓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动脉内瘘血栓出现的疗效确切。

    作者:平丽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

    著录格式为:[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如何撰写论文的“材料和方法”

    材料和方法(临床资料)是执行科研的关键部分,对于要进行的研究工作,必须按照实际情况,在事先:⑴选择好合乎一定条件的、一定数量的研究对象;⑵采用一定的实验、诊断或治疗方法(包括实验步骤、方法、器材试剂、药品);⑶经过一定时期的观察,相同条件下的对照组,与他人结果比较并综合分析。这部分内容要求简明准确、材料完整可信。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新形势下儿科护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分析及解决对策

    目的:对我院儿科护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探讨其解决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儿科实习的应届护生150名,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其在儿科实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进行调查。结果150名实习护生回收调查问卷142份,回收有效率94.7%。我院儿科护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理论知识与临床脱节,独自执行护理操作少,护患关系紧张,临床带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结论儿科护生实习中存在较多问题,可通过建立规范化管理制度,重视实习生的规范化管理,加强护生理论学习与基本功的训练,注重沟通技巧的培养,加强临床实践带教管理等措施以提高实习质量。

    作者:候燕;王东霞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肝癌介入治疗中综合护理的应用意义评析

    目的:研究肝癌介入治疗中综合护理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接受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80例进行分组回顾分析。普通组行单一治疗性护理,综合组应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术护理满意度、1年生存率;术后血肿、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情绪状态、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综合组相较于普通组介入术护理满意度、1年生存率更高,P<0.05;综合组相较于普通组术后血肿、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更少, P<0.05;护理前两组情绪状态、生活质量相似,P>0.05;护理后综合组相较于普通组情绪状态、生活质量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肝癌介入治疗中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对手术的影响,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存活率。

    作者:徐桂芹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加味参芪仙补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加味参芪仙补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再予以加味参芪仙补汤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参芪仙补汤辅助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可有效降低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临床总有效率。

    作者:孟咸中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医学论文中名词术语的运用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农业大学女大学生缺铁性贫血与肥胖情况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农业大学女大学生缺铁性贫血与肥胖情况的关系。方法以农业大学自愿参与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健康问卷调查的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3250例。分析其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并探讨缺铁性贫血与肥胖的关系。结果肥胖及超质量女大学生、体质量正常女大学生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0%、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肥胖及超体质量女大学生缺铁性贫血的因素包括偏食、零食、肉食、月经、水果、血制品。结论需加强女大学生健康宣教,促使其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减少肥胖及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作者:赵春慧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重型颅脑外伤采用高压氧治疗的观察

    目的:重点分析重型颅脑外伤采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75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结果经过积极治疗,观察组患者治愈10例(28.57%)、显效14例(40.00%)、有效8例(22.86%)、无效3例(8.57%),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治愈10例(25.00%)、12例(30.00%)、有效8例(20.00%)、无效10例(25.00%),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的机体功能障碍和意识状态。

    作者:杨辉;管军;渠敬峰;朱保平;徐锋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有限内固定联合微型双边外固定支架术治疗中足骨折脱位的疗效

    目的对足骨折脱位患者行有限内固定联合微型双边外固定支架术治疗的临床价值评价。方法将35例足骨折脱位患者作为研究组,行有限内固定联合微型双边外固定支架术治疗,同期选择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出现活动受限情况少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内固定联合微型双边外固定支架术治疗中足骨折的疗效更加理想,患者术后恢复快。

    作者:林凯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左氧氟沙星三联治疗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过程中应用左氧氟沙星三联治疗,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采取自愿原则在我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患者中随机选取48例,并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患者。在治疗对照组患者时应用常规三联疗法,在治疗观察组患者时应用左氧氟沙星三联治疗,将两组患者行不同疗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对应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更优,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过程中应用左氧氟沙星三联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根除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

    作者:高霞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分析

    目的:探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方法对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而出现不良反应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而明确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使用要点。结果80例患者中,发生过敏反应41例,血液系统反应18例,泌尿系统反应8例,神经系统反应6例,消化系统反应4例,呼吸系统反应3例。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有用药24 h内饮酒、饮食习惯因素、情绪因素、年龄因素、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用药剂量不合理。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必须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而加以避免,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孔珊珊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640层CT在诊断冠脉狭窄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索640层CT诊断冠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冠心病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以冠脉造影的结果为参考标准,使用640层CT造影成像对72例冠心病患者258支冠脉共710个节段进行分析。结果72例患者均获得清晰图像。对获得的258支冠脉进行分析,640层CT测定冠脉狭窄的敏感性90.1%,特异性93.2%,阳性预测值89.8%,阴性预测值95.0%。结论640层CT冠状动脉成像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作为筛查冠状动脉狭窄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

    作者:钱春红;沈海林;房志伟;周长友;杜红娣;朱枫;尚海龙;周振堰;王一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