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BL结合引导式教学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李洁;胡栋礼;冯明亮

关键词:CBL, 引导式教学模式,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教学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CBL结合引导式教学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于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见习的63名见习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1)。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CBL结合引导式教学模式。分析比较两组见习生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见习生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客观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主观知识考核成绩、综合成绩、学习能力评分、学习效率评分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L结合引导式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更优。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分析的重要性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分析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523例,对其检验结果进行筛选,并分成两组,将两组患者的血液标本均统一进行血涂片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血涂片分析后的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和血涂片分析结果。结果实验组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血涂片分析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血涂片分析结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血涂片分析后假阴性率优于对照组假阳性率(P<0.05)。结论人工血涂片分析方式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有其肯定的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鲁锐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26 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PA、PRI和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MPA和PRI均得到显著改善(P均<0.01)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均<0.01);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7/6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2/6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血小板药物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MPA和PRI情况,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刘菁松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河南省漯河市孕期口腔保健的抽样调查

    目的:了解漯河市孕产期口腔卫生习惯及口腔保健知识,为漯河市及区县卫生和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孕产期口腔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按全国第3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WHO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对漯河市3个城市地区和2个农村地区的321名孕产期进行了调查。结果漯河市孕妇关于导致龋齿发生因素及龋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较差,牙龈出血占87.9%,孕妇在孕期口腔就诊情况仅占3.2%。结论漯河市孕期口腔健康状况较差,应采取有效措施,开展社区口腔卫生服务,为进一步开展孕期口腔保健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赵树娟;刘彦杰;吴彩琴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渐进式教学在泌尿外科研究生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渐进式教学法应用于在泌尿外科研究生教学实践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实习的72名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6名。传统组实施传统带教学习,实验组实施渐进式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学习积极性,实习后病历书写和病例分析、考试成绩以及教学满意度情况。结果实习之前,两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显著差异,实习后,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较好, P<0.05。另外实验组在学习满意度与对病例书写分析方面,考试成绩也好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泌尿外科研究生在带教过程中实施渐进式教学法,可全面提升其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欲望,提升实际操作水平。

    作者:梁凯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专著类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专著是指以单行本或多卷册形式在限定期限内出版的非连续出版物,包括图书、古籍、学位论文、技术报告、会议文集、标准、汇编、多卷书、丛书等。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医学论文中统计研究设计

    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B型钠尿肽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检测及其心功能的价值

    目的:探究B型钠尿肽(BN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检测及其心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4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进行B型钠尿肽检测,分析BNP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BNP检测值分别为(151.93±28.83)pg/ml、(348.84±49.95)pg/ml、(602.84±89.85)pg/ml、(1103.43±25.84)pg/ml,由此可知NYHA心功能等级分级越高,其检测出的BNP数值越高,相邻心功能等级对比,P<0.05;经治疗后,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BNP检测值分别为(95.87±16.73)pg/ml、(248.84±35.95)pg/ml、(418.97±61.87)pg/ml、(737.96±42.34) pg/ml,得知所有患者的BNP检测值与治疗前对比,P<0.05。结论 BNP检测数值可在一定程度上表达慢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等级,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小双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个性化医嘱措施对固定矫治青少年患者Ⅱ类牵引配合度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个性化医嘱措施对固定矫治的青少年患者Ⅱ类牵引配合度影响的研究,为临床中新型生理-心理治疗模式提供更多理论支持。方法随机选择进行Ⅱ类牵引的青少年患者160例,其中男性患者80例,女性患者80例,分别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四组。A1组:40例女性患者;B1组:40例男性患者;A2组:40例女性患者;B2组:40例男性患者。首次Ⅱ类牵引时,A1组和B1组即开始接受个性化医嘱措施,A2组和B2组接受常规医嘱。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以患者佩戴率和佩戴熟练程度以及头影测量分析和模型测量分析的结果所反应的矫治效果来直接和间接评价患者对Ⅱ类牵引的配合度。结果4组患者的配合度为A1组92.5%,B1组80.0%,A2组75.0%,B2组67.5%。并且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比较,患者的ANB角,前牙覆盖减小量以及磨牙关系的改善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需进行Ⅱ类牵引的青少年固定矫治患者中,性别以及下达医嘱的方式都会影响患者的Ⅱ类牵引的配合度以及疗效,治疗过程中,应用个性化医嘱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Ⅱ类牵引的配合度和疗效。

    作者:张春利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生物共振治疗仪对儿童过敏性紫癜变应原检测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生物共振治疗仪(MORA)对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77例)和脱敏组(177例),分别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以及药物联合MORA治疗。结果两组的治疗前后临床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敏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7.42,P<0.01)。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可找到过敏原,且MORA生物共振仪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安全有效。

    作者:刘琬椿;吕梅;冯利娇;张浩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分析

    目的:探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方法对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而出现不良反应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而明确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使用要点。结果80例患者中,发生过敏反应41例,血液系统反应18例,泌尿系统反应8例,神经系统反应6例,消化系统反应4例,呼吸系统反应3例。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有用药24 h内饮酒、饮食习惯因素、情绪因素、年龄因素、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用药剂量不合理。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必须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而加以避免,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孔珊珊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浅析神经内科患者的疾病特征及分布规律

    目的:针对神经内科患者临床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较深入地分析研究,对于提高医院治疗水平及加强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比较分析研究对象信息,对患者基本状况、症状表现及诊断结果等有关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归纳总结神经内科患者临床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神经内科患者近年来逐年增长,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患者,容易产生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有脑血管疾病等,其中多的疾病就是脑梗死。神经内科不同年龄疾病患者患病种类也不同,脑梗死是神经内科患者致死常见的一种疾病,其次是脑出血。结论神经内科疾病目前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其防治方法日益引起医学界的普遍关注。

    作者:高辉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预见性护理对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6月收治的236例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1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临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减少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徐文亚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医学论文中名词术语的运用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儿科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

    近年来,现代医疗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也对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使得医疗机构对于医务工作者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其作为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医疗的整体环境下,重视儿科医学生带教工作,对于改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这就需要师生共同探讨分析,从各个方面进行强化,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评估、教师的准入标准等方面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以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整体要求。

    作者:顾珩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苄星青霉素治疗HIV感染合并梅毒的疗效探讨

    目的:对苄星青霉素在HIV感染合并梅毒治疗中临床效果的探讨。方法从我院感染病科门诊2013年9月~2015年8月诊治的MSM人群中选取76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HIV感染合并梅毒的患者有34例,单纯梅毒感染的有42例。分别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苄星青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在接受治疗后的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8.57%、83.33%、85.71%、88.1%,而观察组各个时间节点的总有效率为79.41%、82.35%、85.29%、88.24%,两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苄星青霉素在治疗HIV感染合并梅毒的疗效中效果显著,且与治疗单纯梅毒感染疗效相当。

    作者:陆兴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针刺在治疗原发性失眠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针刺在治疗原发性失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16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80例、观察组8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刺百会、神庭、神门等穴位治疗。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进行评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项睡眠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但在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方面无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失眠症可有效改善睡眠状况,效果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特别是在改善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等方面。

    作者:赵兰慧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个性化护理对放化疗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放化疗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2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60例。对比两组生活质量。结果功能量表:观察组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量表:观察组疼痛、恶心呕吐和疲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单一症状量表:观察组腹泻、便秘、失眠和纳差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经济困难和呼吸困难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放化疗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荣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阿奇霉素在急性肠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阿奇霉素在急性肠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解除胃肠痉挛、止吐、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均连续治疗3 d,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退烧时间及止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vs.78.3%,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观察组出现2例恶心,1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出现2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用于治疗急性肠炎的治疗,可显著缩短止泻退烧时间并提高治疗疗效,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于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肝癌介入治疗中综合护理的应用意义评析

    目的:研究肝癌介入治疗中综合护理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接受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80例进行分组回顾分析。普通组行单一治疗性护理,综合组应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术护理满意度、1年生存率;术后血肿、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情绪状态、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综合组相较于普通组介入术护理满意度、1年生存率更高,P<0.05;综合组相较于普通组术后血肿、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更少, P<0.05;护理前两组情绪状态、生活质量相似,P>0.05;护理后综合组相较于普通组情绪状态、生活质量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肝癌介入治疗中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对手术的影响,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存活率。

    作者:徐桂芹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C反应蛋白检验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检验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1~9月本院收治的42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到本院体检的4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血清C反应蛋白检验,分析其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46.4±11.2)mg/L、(3.4±1.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检验可作为判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重要指标应用于临床。

    作者:叶海东 刊期: 2016年第33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