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C反应蛋白检验的临床分析

叶海东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期, 血清C反应蛋白, 检验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检验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1~9月本院收治的42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到本院体检的4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血清C反应蛋白检验,分析其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46.4±11.2)mg/L、(3.4±1.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检验可作为判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重要指标应用于临床。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高压氧(HBO)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选取8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早期HBO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4例,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2.22%;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比对照组治疗后要高,但其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HBO治疗对于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较大帮助,能够改善脑部微循环。

    作者:王大春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如何撰写论文标题

    论文的题目必须切合内容,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能够明确表达论文的性质和目的。题目一般都采用由名词组成的词组来表达,且标题不宜过长(一般少于20字)。读者在决定是否阅读此文时,首先要看文题。因此文题应该具有吸引力,能准确概括论文内容,提纲挚领,点明主题,做到文题与内容相符。总的要求是简明、醒目、有吸引力、紧扣文章内容。文题在15个汉字以内为宜。因为标题太长,记起来费劲,念起来吃力。如果标题实在太长而又不能省略,可通过副标题方式处理。但标题简短也要适度,太短而令人费解同样是不可取的。此外,要避免题目空洞和笼统,当前的趋势是,文题不加冗长套语,如“初步探讨”、“……的观察”,“一些想法”等一类词完全可以省略。学术性研究论文中应少用疑问性标题,如“有无……”、“何时……”、“如何……”等。文题只是文章的标签,并非具体内容,因而一般不需用完整的句子,不包含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句子成分。文题中避免使用非标准化缩略语。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医学论文中统计研究设计

    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针刺在治疗原发性失眠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针刺在治疗原发性失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16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80例、观察组8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刺百会、神庭、神门等穴位治疗。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进行评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项睡眠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但在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方面无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失眠症可有效改善睡眠状况,效果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特别是在改善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等方面。

    作者:赵兰慧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专著中的析出文献的著录格式

    这里的专著包括多著者或个人著者的论文汇编、会议文集等。著录格式为:[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析出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不同保温措施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保温措施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12月86例于我院行妇科手术的患者资料,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保温措施分为对照1组28例、对照2组28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1组患者采用单层薄棉被进行保暖,对照2组在1组的基础上于术中使用输液加温器及电恒温箱对输注液体及腹腔冲洗液进行加温,研究组患者在以上两组的基础上采用患者加温系统保暖,对比三组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体温及心率变化。结果三组患者入室时及麻醉后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中及术后体温、麻醉后至术后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妇科手术中患者采用病员加温系统保暖能有效地保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卢媛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ADL量表评价血栓通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ADL量表评价血栓通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4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康复综合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使用血栓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入组前后ADL量表评分情况,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入组前和入组1个月时的ADL量表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入组3个月和入组6个月时的ADL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使用血栓通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郭培德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预后效果并做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66例颅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灶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术前得到显著地改善,术后的生活质量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变,比较术后3个、6个、12个月的生活质量呈上升趋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颅脑肿瘤的患者根据其病灶情况采取不同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治疗效果良好,其优点是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术后生活质量逐步提升。

    作者:范涤;雷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弹性髓内钉治疗成人腓骨骨折体会

    目的探讨TEN弹性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并发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5年10月行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19例,腓骨骨折采用弹性髓内钉(titanic elastic nailing TEN)固定,术后给予系统康复训练。结果术后随访12~21个月,平均(12.3±3.2)个月;患者术后8~12周开始部分负重活动。按照Johner-Wruhs评价标准,优11例,良7例,中1例。未出现皮肤感染、坏死、骨折不愈合的病例。结论弹性髓内钉(TEN)治疗胫骨骨折合并的腓骨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的优点,真正符合微创手术的基本原则,尤其适合于腓骨多段粉碎性骨折,应作为治疗胫腓骨骨折中腓骨骨折的首选方法之一。

    作者:吴伟;刘晓峰;严松鹤;王建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河南省漯河市孕期口腔保健的抽样调查

    目的:了解漯河市孕产期口腔卫生习惯及口腔保健知识,为漯河市及区县卫生和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孕产期口腔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按全国第3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WHO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对漯河市3个城市地区和2个农村地区的321名孕产期进行了调查。结果漯河市孕妇关于导致龋齿发生因素及龋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较差,牙龈出血占87.9%,孕妇在孕期口腔就诊情况仅占3.2%。结论漯河市孕期口腔健康状况较差,应采取有效措施,开展社区口腔卫生服务,为进一步开展孕期口腔保健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赵树娟;刘彦杰;吴彩琴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以肝硬化就诊的多发性骨髓瘤1例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根据其靶器官受累先后顺序、轻重程度及伴随症状不同,临床表现也复杂多样,极易造成漏诊、误诊。国内报道误诊率达56.44%,其中以消化系症状为首发表现约占3.55%,多表现为肝大、脾大、腹痛、腹泻及消瘦等,其中以呕吐纳差为常见。以肝硬化合并腹水为首发症状的报道少,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赵艳美;陶琦;吴震;谈杨;柏小辉;芮国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维生素D对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维生素D对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哮喘患儿35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观察组行孟鲁司特钠联合维生素D,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钠,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FEV1、PEF水平均有升高,观察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8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孟鲁斯特纳联合维生素D可有效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

    作者:邵玉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氢氧化钙在根尖周病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氢氧化钙糊剂医治根尖周炎的疗效与价值。方法回顾性择取资料,选出139例在本院施以根管充填术的根尖周炎患者,将70例施以氢氧化钙糊剂疗法的患者归为填充1组,将实施替硝唑封闭剂的69例患者归为填充2组。评比组间的成效、患者满意反馈及不良影响。结果(1)填充成效:填充1组填充成效优于填充2组,不易脱落不易感染,(P<0.05);(2)不良影响:填充1组根尖周感染病例少于填充2组,牙痛患者较少(P<0.05);(3)患者满意评比:填充1组患者满意分值高于填充2组,合格率更高(P<0.05)。结论氢氧化钙对根尖周病的治疗成效凸显于替硝唑封闭治疗法,不仅不良影响少,而且医治的有效率也较高。

    作者:赵越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不同种类抗生素临床治疗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不同种类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各100例,分别为头孢唑肟组、左氧氟沙星组以及阿奇霉素组,对比3种抗生素药物应用后的治疗总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抗生素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94%、95%,三组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三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中,可以采用多种抗生素,其中头孢唑肟、左氧氟沙星以及阿奇霉素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科学选择。

    作者:李孝国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鼻咽癌的CT与MRI诊断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CT与MRI诊断鼻咽癌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CT与MRI检查,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鼻咽部、颅底部、咽旁间隙和海绵窦进行扫描,MRI诊断鼻咽癌的准确率均高于CT,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咽癌的诊断MRI优于CT,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梁永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技术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技术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8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设置为实验组,另收集同时间段的85例非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设置为常规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ESAT-6、CFP-10、ESAT-6/CFP-10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4.71%、75.29%、90.59%,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采取T-SPOT.TB的临床诊断价值显著,诊断阳性率高。

    作者:杜晓;马显军;苏日娜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肾脏病学临床PBL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肾脏病学临床PBL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医学院90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BL教学组与传统教学(LBL)组,各45名;LBL组同学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方法,PBL组学生实行PBL教学模式。结果 PBL组学生平均总分(363.3±25.6)分,高于LBL组(268.8±24.4)分;同时在求真量表、好奇性量表、思想开放量表、系统性量表、批判性思维、自信心量表、分析性量表7个方面,PBL组学生平均得分也均高于LBL组(均P<0.05)。结论 PBL教学模式整体教学效果更加优秀,可有效地提高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武煜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我院辅助用药的现状及管理模式初探

    目的:加强辅助用药的管理,控制辅助用药滥用情况,促进临床医师的合理用药,建立辅助用药的管理模式。方法建立我院的辅助用药目录,通过应用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我院医院2015~2016年辅助用药的用药金额、用药数量等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对辅助用药的处方及医嘱进行点评。结果我院现阶段使用的辅助用药的数量及金额正在逐渐递增,对于处方及医嘱审核发现较多不合理性,临床药师联合行政部门就控制辅助用药滥用进行新的管理模式的探讨。结论我院制定关于辅助用药的管理模式,并顺利通过医院药事会的讨论。

    作者:汤逸斐;周志强;赵泉珍;杨喜芳;张丽凤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采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增殖抑制试验预测突发性聋听力预后的价值

    目的: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增殖抑制试验预测突发性聋患者听力预后价值。方法将71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根据入组前是否已接受过治疗分为初治组(41例)与难治组(30例),均行GC治疗,难治组在GC治疗基础上给予辅助治疗用药。两组入组前均实施PBMC体外增殖抑制试验,比较两组患者PBMC增殖抑制率的差别及听力预后。结果初治组PBMC增殖抑制率高于难治组,且初治组治疗后受损频率PTA低于难治组(P<0.05);SSNHL患者PTA改善与PBMC增殖抑制之间呈正相关性,患者的PTA改善值与发病至就诊时间之间呈负相关性。结论 PBMC的体外增殖抑制试验可以预测SSNHL患者对GC的敏感性,为早期制定科学、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打下基础。

    作者:姚士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早期实施呼吸支持策略在救治急性中毒危重患儿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究早期实施呼吸支持策略在救治急性中毒危重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3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19例急性中毒危重患儿,均早期实施呼吸支持策略,选择适当的呼吸支持模式,对比患儿治疗前后的APACHEⅡ评分、pH、PaO2、PaCO2、SpO2等指标,并分析预后情况。结果本组19例患儿行SIMV+PSV+PEEP呼吸支持模式13例,BiPAP+PSV+PEEP模式4例,CPAP+PSV模式2例,平均上机时间(4.02±0.76)d,治愈18例,死亡1例,治愈患儿均能一次成功撤机,治疗后患儿的APACHE Ⅱ评分显著降低,PaO2、PaCO2、SpO2等指标显著改善。结论早期实施呼吸支持能够迅速改善急性中毒危重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减少呼吸衰竭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姜源渊 刊期: 2016年第33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