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娟;刘彦杰;吴彩琴
目的:分析不同种类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各100例,分别为头孢唑肟组、左氧氟沙星组以及阿奇霉素组,对比3种抗生素药物应用后的治疗总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抗生素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94%、95%,三组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三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中,可以采用多种抗生素,其中头孢唑肟、左氧氟沙星以及阿奇霉素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科学选择。
作者:李孝国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生物共振治疗仪(MORA)对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77例)和脱敏组(177例),分别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以及药物联合MORA治疗。结果两组的治疗前后临床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敏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7.42,P<0.01)。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可找到过敏原,且MORA生物共振仪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安全有效。
作者:刘琬椿;吕梅;冯利娇;张浩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针刺在治疗原发性失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16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80例、观察组8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刺百会、神庭、神门等穴位治疗。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进行评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项睡眠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但在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方面无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失眠症可有效改善睡眠状况,效果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特别是在改善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等方面。
作者:赵兰慧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技术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8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设置为实验组,另收集同时间段的85例非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设置为常规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ESAT-6、CFP-10、ESAT-6/CFP-10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4.71%、75.29%、90.59%,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采取T-SPOT.TB的临床诊断价值显著,诊断阳性率高。
作者:杜晓;马显军;苏日娜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分析阿奇霉素在急性肠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解除胃肠痉挛、止吐、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均连续治疗3 d,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退烧时间及止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vs.78.3%,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观察组出现2例恶心,1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出现2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用于治疗急性肠炎的治疗,可显著缩短止泻退烧时间并提高治疗疗效,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于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医学统计学在科研工作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者一般都能正确运用科研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统计学方法进行科研工作,但也有些作者在论文中误用、错用和滥用统计学方法,导致论文质量不高或者结论错误而发生误导,医学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主要包括:缺少统计分析;未说明统计分析方法;抽样方法与描述不符;未设对照组;统计分析方法有误;忽视重复测量特性;相关分析不考虑实际意义;对P值含义理解错误;仅看统计结果,无视专业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表达有误;等等。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著录格式为:[序号]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文献类型标志]。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实验研究:一般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药理、生物、寄生虫和流行病学等实验研究。主要包括:(1)对各种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实验、外科手术实验。(2)对某种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体外实验。(3)某些药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虫实验。(4)消毒、杀虫和灭菌的实验。临床分析:是对临床上某种疾病病例(百例以上为佳)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新建议、新见解,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析外痔切剥辅助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数字随机选择的方法,从我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接受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其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各有患者35例。其中,A组患者应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实施外痔切剥辅助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经过不同的手术治疗之后,A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85%、并发症的发生率45.71%、复发率为22.85%;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并发症的发生率11.42%、复发率为5.7%, 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A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术式与PPH联合治疗环状混合痔,效果显著。
作者:乔俊;龚建明;徐琴;须海丰;周金莉;马静怡 刊期: 2016年第33期
专著是指以单行本或多卷册形式在限定期限内出版的非连续出版物,包括图书、古籍、学位论文、技术报告、会议文集、标准、汇编、多卷书、丛书等。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近年来,现代医疗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也对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使得医疗机构对于医务工作者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其作为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医疗的整体环境下,重视儿科医学生带教工作,对于改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这就需要师生共同探讨分析,从各个方面进行强化,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评估、教师的准入标准等方面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以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整体要求。
作者:顾珩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先兆流产采用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先兆流产患者分为研究组(地屈孕酮)与对照组(黄体酮)。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保胎成功率分别为94.9%、92.3%(P>0.05);两组不同时间段血清孕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部酸痛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止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效果显著。
作者:杨晓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编号法将我院收治的46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其中对照组单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持续治疗1周,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持续治疗1周。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
作者:谭浩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肝癌介入治疗中综合护理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接受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80例进行分组回顾分析。普通组行单一治疗性护理,综合组应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术护理满意度、1年生存率;术后血肿、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情绪状态、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综合组相较于普通组介入术护理满意度、1年生存率更高,P<0.05;综合组相较于普通组术后血肿、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更少, P<0.05;护理前两组情绪状态、生活质量相似,P>0.05;护理后综合组相较于普通组情绪状态、生活质量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肝癌介入治疗中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对手术的影响,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存活率。
作者:徐桂芹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分子诊断技术在恶性肿瘤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分子诊断技术,对60例患者基因变异与分子分型进行检测。结果58例患者的恶性肿瘤细胞发生了基因变异,诊断正确率为96.67%(58/60),与确诊结果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患者的分子分型实验中,有57例患者的分子分型实验成功,成功率为95.00%(57/60)。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的染色体异常、蛋白、端粒酶异常等信息均可以利用分子诊断技术进行识别,分子诊断技术在恶性肿瘤治疗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军炜;卜建仁;洪章;吴淑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联用果糖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我院收治的160例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果糖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丹红注射液联用果糖注射液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果糖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症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岳光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重型脑外伤患者行开颅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重型脑外伤行开颅手术发生急性脑膨出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80例患者中,12例患者恢复良好,28例患者中度残疾,18例患者重度残疾,22例患者死亡,恢复良好率、残疾率、死亡率分别为15.0%(12/80)、57.5%(46/80)、27.5%(22/80)。结论临床应对重型脑外伤患者行开颅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现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其进行积极预防,从而将其发生率降低到低限度。同时,尽早做出诊断和治疗,从而促进患者预后的显著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极大提升。
作者:汪方正;陈卫民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索微螺钉种植体在口腔正畸临时支抗中的应用。方法将86例双颌前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3例。均行直丝弓矫治技术正畸,其中治疗组采用微螺钉种植体临时支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时支抗,术后24个月行X线两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有效率为86.05%;治疗组上中切牙唇倾角(U1-SN)和下中切牙-MP平面角(L1-MP)均小于对照组,上下中切牙角(U1-L1)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且未出现支抗脱落、松动及手术区感染等。结论微螺钉种植体在正畸时作为临时支抗与传统支抗相比效果更好。
作者:杨旭;刘正彤;许海军;石开中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6例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3例微血管病变患者为甲组,43例无微血管病变患者为乙组。检测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观察分析两组检测结果差异性。结果甲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高于乙组(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能够有效反映患者血糖水平,尽早控制疾病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彭小婉;徐碧钰;马雅婷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全内窥镜下侧后路精准减压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减压效果及疗效。方法对27例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行侧后路精准减压,术后随访,记录术前1 d、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年ODI评分、下肢痛VAS评分。结果27例患者均在局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椎间孔面积由手术前的(46.89±5.89)mm2扩大到(112.52±26.13)mm2(P<0.01)。患者腰痛及下肢痛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VAS下肢痛评分由术前(6.71±0.72),改善到术后3月(2.85±0.77),术后6月(2.81±0.41),术后1年(2.71±0.47)(P<0.05)。ODI评分由术前(71.11±6.08),改善到术后3月(27.26±5.18),术后6月(2.59±1.81),术后1年(12.74±1.59)(P<0.05)。结论全内窥镜下侧后路精准减压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可以充分减压神经根,快速缓解患者下肢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脊柱微创手术技术。
作者:康然;周小阳;孙道喜;顾军;邓蓉蓉;戴春岗;陈方庆;张仕兵;谢林 刊期: 2016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