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珩
目的:分析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能功效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选取地黄、马钱子、大黄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方法炮制这三种中药,炮制前及炮制后对药物性能共性及理化性质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炮制,地黄总多糖、梓醇、地黄苷A及地黄苷D含量均明显下降,其味、性能功效等有所变化;马钱子含量及士的宁含量均有所下降;酒大黄致泻效价呈14.25%下降,熟大黄致泻效价呈45.24%下降。结论中药炮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药物性能功效(毒副作用、四气五味、归经等)及理化性质,对药物疗效及使用安全性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毛艳丽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4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观察组则联合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结果观察组的TMPG灌注情况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能够保证更加确切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作者:楚艳贞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方法对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而出现不良反应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而明确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使用要点。结果80例患者中,发生过敏反应41例,血液系统反应18例,泌尿系统反应8例,神经系统反应6例,消化系统反应4例,呼吸系统反应3例。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有用药24 h内饮酒、饮食习惯因素、情绪因素、年龄因素、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用药剂量不合理。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必须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而加以避免,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孔珊珊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在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过程中应用左旋氧氟沙星,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取自愿原则在我院所收治的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中选取66例,并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行不同疗法后的痰菌阴转率和空洞变化情况。结果经对应疗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痰菌阴转率和空洞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过程中应用左旋氧氟沙星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刘丹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31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15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小梁切除术,1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效果及术后眼压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的方法应用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成功率较高。
作者:王海菊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眼科教学中临床路径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眼科学习的研究生、进修生和规培生50名,按教学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名。实验组给予临床路径式教学,对照组给予传统方式教学,对两组学习结束后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临床病例诊断考核成绩和带教方法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无论是在理论知识考核、临床病例诊断考核还是带教方法上,临床路径教学组都高于传统教学方式组(P<0.05)。结论在眼科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法进行教学,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吴星;王凤翔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重型脑外伤患者行开颅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重型脑外伤行开颅手术发生急性脑膨出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80例患者中,12例患者恢复良好,28例患者中度残疾,18例患者重度残疾,22例患者死亡,恢复良好率、残疾率、死亡率分别为15.0%(12/80)、57.5%(46/80)、27.5%(22/80)。结论临床应对重型脑外伤患者行开颅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现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其进行积极预防,从而将其发生率降低到低限度。同时,尽早做出诊断和治疗,从而促进患者预后的显著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极大提升。
作者:汪方正;陈卫民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中药房不常用中药饮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方法分析我院中药房不常用中药饮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统计措施实施前后饮片管理合格率与损失率。结果2015年6~12月,我院中药房不常用中药饮片管理不合格率为65.0%(655/1008),损失率47.0%(474/1008);2016年1~6月不合格率为15.4%(161/1046),损失率为11.9%(124/104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中药不常用饮片的购买、储藏等进行良好的管理监督,对降低其使用不合格率与损失率有积极效果。
作者:金仁淑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分析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523例,对其检验结果进行筛选,并分成两组,将两组患者的血液标本均统一进行血涂片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血涂片分析后的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和血涂片分析结果。结果实验组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血涂片分析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血涂片分析结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血涂片分析后假阴性率优于对照组假阳性率(P<0.05)。结论人工血涂片分析方式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有其肯定的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鲁锐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依拉达奉治疗,观察组使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作者:李雪莲 刊期: 2016年第33期
常见的医学科研设计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观察法,而是试验法。观察法主要包括描述性(如病例报告、横断面研究、生态学研究)和分析性(如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随访研究)。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埃索美拉唑镁针剂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常规控制组和联合止血组,联合止血组在常规控制组治疗上加用埃索美拉唑镁。结果联合止血组的呕血次数和黑便次数少于常规控制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止血组的止血成功率为100.00%,高于常规控制组的止血成功率92.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镁针剂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止血成功率较高且具有较好临床应用安全性,为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提供依据。
作者:卢以瀚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动脉内瘘实施血液透析的128例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64例患者实施常规的对症治疗,观察组的64例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每天口服1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防血栓出现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经过12个月的随访观察,有14例患者经过超声检查证实为内瘘血栓出现,占21.9%;对照组患者中有31例出现血管震颤及杂音等情况,占48.4%;观察组患者内瘘血栓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动脉内瘘血栓出现的疗效确切。
作者:平丽 刊期: 2016年第33期
实验研究:一般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药理、生物、寄生虫和流行病学等实验研究。主要包括:(1)对各种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实验、外科手术实验。(2)对某种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体外实验。(3)某些药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虫实验。(4)消毒、杀虫和灭菌的实验。临床分析:是对临床上某种疾病病例(百例以上为佳)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新建议、新见解,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分析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26 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PA、PRI和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MPA和PRI均得到显著改善(P均<0.01)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均<0.01);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7/6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2/6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血小板药物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MPA和PRI情况,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刘菁松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B型钠尿肽(BN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检测及其心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4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进行B型钠尿肽检测,分析BNP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BNP检测值分别为(151.93±28.83)pg/ml、(348.84±49.95)pg/ml、(602.84±89.85)pg/ml、(1103.43±25.84)pg/ml,由此可知NYHA心功能等级分级越高,其检测出的BNP数值越高,相邻心功能等级对比,P<0.05;经治疗后,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BNP检测值分别为(95.87±16.73)pg/ml、(248.84±35.95)pg/ml、(418.97±61.87)pg/ml、(737.96±42.34) pg/ml,得知所有患者的BNP检测值与治疗前对比,P<0.05。结论 BNP检测数值可在一定程度上表达慢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等级,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小双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患者随机等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又进行了系统性的康复训练。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认知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王慧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早期实施呼吸支持策略在救治急性中毒危重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3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19例急性中毒危重患儿,均早期实施呼吸支持策略,选择适当的呼吸支持模式,对比患儿治疗前后的APACHEⅡ评分、pH、PaO2、PaCO2、SpO2等指标,并分析预后情况。结果本组19例患儿行SIMV+PSV+PEEP呼吸支持模式13例,BiPAP+PSV+PEEP模式4例,CPAP+PSV模式2例,平均上机时间(4.02±0.76)d,治愈18例,死亡1例,治愈患儿均能一次成功撤机,治疗后患儿的APACHE Ⅱ评分显著降低,PaO2、PaCO2、SpO2等指标显著改善。结论早期实施呼吸支持能够迅速改善急性中毒危重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减少呼吸衰竭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姜源渊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在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视网膜脱离术后出院患者83例,并随机分为干预组(n=42)和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出院时给予常规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持续2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视网膜复位率、健康知识掌握度及心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视网膜复位率、健康知识掌握度及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后对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进行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出院后的治疗依从性和视网膜复位率。
作者:张松艳;山慈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预后效果并做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66例颅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灶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术前得到显著地改善,术后的生活质量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变,比较术后3个、6个、12个月的生活质量呈上升趋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颅脑肿瘤的患者根据其病灶情况采取不同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治疗效果良好,其优点是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术后生活质量逐步提升。
作者:范涤;雷伟 刊期: 2016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