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应用治疗1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分析

王海菊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摘要:目的:分析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31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15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小梁切除术,1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效果及术后眼压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的方法应用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成功率较高。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论文的写作模式

    医学论文内容千差万别,但写作有一定模式,一篇完整的医学论文的主体项目应包括:(1)文题;(2)作者署名;(3)摘要;(4)关键词;(5)引言(由此起才进入论文正文);材料和方法(或改为临床资料分析);(7)结果;(8)讨论;(9)参考文献。论著、综述、讲座等一般不宜超过5000字。多年来中外文期刊对论著文章的结构已形成了通用模式,正文内容主要由引言(Introduction)、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结果(Result)和(and)讨论(Discussion)等部分组成,英文简称为IMRAD。此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可根据其具体情况改动。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患者两种体位的比较

    目的:对比两种体位在全麻腹部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12月患者,随机对照分组,A组、B组各入选患者70例, A组采取平卧位,B组采取半卧位,逐渐抬高床头至20°~45°,对比相关指标。结果术后6 h后,B组SaO2高于A组、PaCO2低于A组, B组肩颈痛发生率、腰背痛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腹部手术后半卧位效果更好。

    作者:王新辉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床旁综合实践能力考核教学法在普外科护士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床旁综合实践能力考核教学法(床旁教学法)对普外科护生的教学效果。方法将73名普外科护生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实施传统教学和床旁教学。出科前对护生进行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并对护生、护士和患者进行三方满意度评分调查。结果两组护生的理论知识考核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床旁教学组的操作技能考核优良率为89.47%,高于传统教学组的71.43%;床旁教学组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均分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护生对教学效果满意度评分、管床护士及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评分,床旁教学组的均分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教学法提高护生对专科操作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提高其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于海燕;许睿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如何撰写论文的“摘要”

    论文摘要是论文的缩影,是全文的高度概括和浓缩,全文通过什么方法,得到什么结果,资料数据,提出有意义的结论(包括阳性及阴性),不可加进解释和评论。使读者和编辑审稿人一目了然,从而大大节省了他们的阅读时间,能在短时间内让读者决定是否值得进一步详读全文;对审稿人来说,这是取舍该稿、是否录用的第一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TCT、HPV检测、阴道镜活检及LEEP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TCT检查、HPV检测、阴道镜宫颈活检、LEEP术在子宫颈上皮内瘤病变中临床意义。方法2011年9月~2015年1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共2146例,术前常规行TCT检查,338例患者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之后,提示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行环形电切术治疗,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2146例患者TCT检查,308例异常占14.35%;其中97例ASCUS占31.49%;153例 LSIL 占49.68%;49例 HSIL 占15.91%;9例 SCC 占2.92%。(2) TCT与LEEP术后病理比较,TCT阳性报告者中CIN及宫颈癌检出率为83.12%。LSIL诊断符合率62.75%,HSIL诊断符合率85.71%, LSIL与HSIL诊断符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P<0.05)。(3)HPV检测及联合TCT检测结果:CIN检出率93.53%,其中CINⅡ~Ⅲ检出率为50.86%。(4)338例LEEP术后病理与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6.56%。结论 TCT是宫颈疾病筛查的主要方法, HPV阳性筛查率与病理级别呈正相关,TCT与HPV联合检测能提高宫颈病变检出率,对宫颈癌早期发现有指导意义;宫颈活检不易检查出子宫颈深部组织及颈管内病变,LEEP术既能有效诊断子宫颈病变,同时有治疗作用。

    作者:谷冀晖;刘毅;冯文;戚挺;王颖;张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左旋氧氟沙星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在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过程中应用左旋氧氟沙星,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取自愿原则在我院所收治的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中选取66例,并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行不同疗法后的痰菌阴转率和空洞变化情况。结果经对应疗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痰菌阴转率和空洞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过程中应用左旋氧氟沙星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刘丹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OCM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目的:探讨OCM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2月于本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2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通过前外侧OCM入路进行手术治疗,通过观察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VAS评分等指标对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入组患者术后当天即可进行主动屈髋锻炼,术后2~3 d可站立或行走;患者平均手术切口为(8.4±0.5)cm,平均手术时间为(80±1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21±69)ml;术后3 d的VAS评分为(1.9±1.0),患者均病情稳定,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前外侧OCM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患者疼痛较低,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作者:施军凯;李军;李春辉;杨丰;郭侃锁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早期实施呼吸支持策略在救治急性中毒危重患儿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究早期实施呼吸支持策略在救治急性中毒危重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3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19例急性中毒危重患儿,均早期实施呼吸支持策略,选择适当的呼吸支持模式,对比患儿治疗前后的APACHEⅡ评分、pH、PaO2、PaCO2、SpO2等指标,并分析预后情况。结果本组19例患儿行SIMV+PSV+PEEP呼吸支持模式13例,BiPAP+PSV+PEEP模式4例,CPAP+PSV模式2例,平均上机时间(4.02±0.76)d,治愈18例,死亡1例,治愈患儿均能一次成功撤机,治疗后患儿的APACHE Ⅱ评分显著降低,PaO2、PaCO2、SpO2等指标显著改善。结论早期实施呼吸支持能够迅速改善急性中毒危重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减少呼吸衰竭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姜源渊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24例食管癌术后放疗同步紫杉醇加顺铂方案化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食管癌术后放疗同步紫杉醇加顺铂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8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根据术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和不良发生情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100.00%,生存率为83.33%,观察组患者的病情控制率和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可有效提高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崔玉国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分析

    目的:探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方法对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而出现不良反应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而明确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使用要点。结果80例患者中,发生过敏反应41例,血液系统反应18例,泌尿系统反应8例,神经系统反应6例,消化系统反应4例,呼吸系统反应3例。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有用药24 h内饮酒、饮食习惯因素、情绪因素、年龄因素、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用药剂量不合理。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必须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而加以避免,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孔珊珊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医学论文的写作模式

    医学论文内容千差万别,但写作有一定模式,一篇完整的医学论文的主体项目应包括:(1)文题;(2)作者署名;(3)摘要;(4)关键词;(5)引言(由此起才进入论文正文);材料和方法(或改为临床资料分析);(7)结果;(8)讨论;(9)参考文献。论著、综述、讲座等一般不宜超过5000字。多年来中外文期刊对论著文章的结构已形成了通用模式,正文内容主要由引言(Introduction)、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结果(Result)和(and)讨论(Discussion)等部分组成,英文简称为IMRAD。此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可根据其具体情况改动。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阴道哑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传统盆底肌训练基础上加用阴道哑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240例自然分娩诊断为产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产后康复指导及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阴道哑铃辅助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产后2个月、3个月、6个月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排尿状况评分以及尿垫实验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产后康复指导及盆底肌训练的基础上加用阴道哑铃辅助治疗有助于防治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方法简单易行。

    作者:涂海燕;杨青;余意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微时代下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微课运用研究

    在微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影响,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即“微课教学”。本文主要就微课的发展,以及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微课使用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得出在微时代的社会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的发展方向。

    作者:王岩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医学论文的一般载体(一)

    实验研究:一般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药理、生物、寄生虫和流行病学等实验研究。主要包括:(1)对各种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实验、外科手术实验。(2)对某种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体外实验。(3)某些药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虫实验。(4)消毒、杀虫和灭菌的实验。临床分析:是对临床上某种疾病病例(百例以上为佳)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新建议、新见解,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不同种类抗生素临床治疗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不同种类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各100例,分别为头孢唑肟组、左氧氟沙星组以及阿奇霉素组,对比3种抗生素药物应用后的治疗总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抗生素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94%、95%,三组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三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中,可以采用多种抗生素,其中头孢唑肟、左氧氟沙星以及阿奇霉素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科学选择。

    作者:李孝国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全内窥镜侧后路减压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

    目的:观察全内窥镜下侧后路精准减压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减压效果及疗效。方法对27例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行侧后路精准减压,术后随访,记录术前1 d、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年ODI评分、下肢痛VAS评分。结果27例患者均在局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椎间孔面积由手术前的(46.89±5.89)mm2扩大到(112.52±26.13)mm2(P<0.01)。患者腰痛及下肢痛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VAS下肢痛评分由术前(6.71±0.72),改善到术后3月(2.85±0.77),术后6月(2.81±0.41),术后1年(2.71±0.47)(P<0.05)。ODI评分由术前(71.11±6.08),改善到术后3月(27.26±5.18),术后6月(2.59±1.81),术后1年(12.74±1.59)(P<0.05)。结论全内窥镜下侧后路精准减压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可以充分减压神经根,快速缓解患者下肢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脊柱微创手术技术。

    作者:康然;周小阳;孙道喜;顾军;邓蓉蓉;戴春岗;陈方庆;张仕兵;谢林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医学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

    医学统计学在科研工作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者一般都能正确运用科研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统计学方法进行科研工作,但也有些作者在论文中误用、错用和滥用统计学方法,导致论文质量不高或者结论错误而发生误导,医学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主要包括:缺少统计分析;未说明统计分析方法;抽样方法与描述不符;未设对照组;统计分析方法有误;忽视重复测量特性;相关分析不考虑实际意义;对P值含义理解错误;仅看统计结果,无视专业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表达有误;等等。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腔麻醉在剖宫产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比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腔麻醉在剖宫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剖宫产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70例)及硬膜外腔麻醉(对照组70例),对比患者麻醉效果并测定其麻醉阻滞显效时间、阻滞效果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97.1%)与对照组患者(78.6%)相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阻滞起效时间(60.2±9.7)min、麻醉阻滞效果评分(2.8±0.6)分,两组患者在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效果评分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相较于硬膜外腔麻醉能为剖宫产患者提供更加优秀的麻醉效果,在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效果上均优于硬膜外腔麻醉。

    作者:杜春明;刁俊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价值

    目的:探究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6例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3例微血管病变患者为甲组,43例无微血管病变患者为乙组。检测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观察分析两组检测结果差异性。结果甲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高于乙组(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能够有效反映患者血糖水平,尽早控制疾病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彭小婉;徐碧钰;马雅婷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采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增殖抑制试验预测突发性聋听力预后的价值

    目的: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增殖抑制试验预测突发性聋患者听力预后价值。方法将71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根据入组前是否已接受过治疗分为初治组(41例)与难治组(30例),均行GC治疗,难治组在GC治疗基础上给予辅助治疗用药。两组入组前均实施PBMC体外增殖抑制试验,比较两组患者PBMC增殖抑制率的差别及听力预后。结果初治组PBMC增殖抑制率高于难治组,且初治组治疗后受损频率PTA低于难治组(P<0.05);SSNHL患者PTA改善与PBMC增殖抑制之间呈正相关性,患者的PTA改善值与发病至就诊时间之间呈负相关性。结论 PBMC的体外增殖抑制试验可以预测SSNHL患者对GC的敏感性,为早期制定科学、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打下基础。

    作者:姚士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