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国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加序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86例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入院时间先后为标准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治疗(对照组43例)及小剂量尿激酶+序贯抗凝治疗(观察组43例),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02%)与对照组患者(74.42%)比较,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65%)与对照组(6.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加序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韩辉;陈英吉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方法对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而出现不良反应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而明确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使用要点。结果80例患者中,发生过敏反应41例,血液系统反应18例,泌尿系统反应8例,神经系统反应6例,消化系统反应4例,呼吸系统反应3例。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有用药24 h内饮酒、饮食习惯因素、情绪因素、年龄因素、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用药剂量不合理。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必须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而加以避免,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孔珊珊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埃索美拉唑镁针剂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常规控制组和联合止血组,联合止血组在常规控制组治疗上加用埃索美拉唑镁。结果联合止血组的呕血次数和黑便次数少于常规控制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止血组的止血成功率为100.00%,高于常规控制组的止血成功率92.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镁针剂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止血成功率较高且具有较好临床应用安全性,为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提供依据。
作者:卢以瀚 刊期: 2016年第33期
外科临床见习是临床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当前见习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新的医学发展模式的需要。我院外科在临床带教过程中采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优化外科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取得良好效果,为临床教学提供参考。
作者:王忠利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分析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26 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PA、PRI和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MPA和PRI均得到显著改善(P均<0.01)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均<0.01);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7/6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2/6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血小板药物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MPA和PRI情况,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刘菁松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技术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8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设置为实验组,另收集同时间段的85例非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设置为常规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ESAT-6、CFP-10、ESAT-6/CFP-10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4.71%、75.29%、90.59%,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采取T-SPOT.TB的临床诊断价值显著,诊断阳性率高。
作者:杜晓;马显军;苏日娜 刊期: 2016年第33期
患者81岁女性,因2型糖尿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高血压病2级(很高危);肝功能不全收入院。入院进行胰岛素进行降血糖治疗,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进行保肝治疗。用药前钾:4.1 mmol/L。用药第10 d,血钾值:2.9 mmol/L。用药第13 d血钾值:2.4 mmol/L(危急值)。排除其他用药导致低钾血症的可能后,考虑是异甘草酸镁和胰岛素所致,于是停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并进行补钾治疗,次日血钾恢复正常。此后多次复查,血钾均正常。
作者:赵泉珍;汤逸斐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确诊的68例四肢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解剖钢板内固定,实验组实施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愈率为71.43%、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38.24%、70.59%(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疗效显著,比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更理想。
作者:贾志贤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基层精神科不同层级护士对护理继续教育的需求。方法选取某市二级医院及以下的基层精神科护士360名作为本次的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其相关信息进行录入分析。选取有效调查问卷350份,对精神科护士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参加的目的、继续教育内容的需求、实施继续教育的方式以及影响精神病专科护理继续教育开展的因素等进行调查。结果基层精神科护士进行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开拓视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对继续教育培训内容需求等进行分析,是为了给精神科护士提供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护理理念的创新,同时提高其急救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通过本次调查可知,基层精神科护士获取知识的动力强烈。结论350名护士对护理继续教育的需求强烈,继续教育作为强化及提升护士专业能力的途径,效果显著。
作者:黄丽英;马斌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超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5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诊断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确诊率及治疗效果,分析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DWI信号特点。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确诊率为84.00%,治愈率为56.00%;观察组患者的确诊率为92.00%,治愈率为72.00%,观察组患者的确诊率和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DWI信号为高信号或稍高信号,与慢性期相比弥散系数降低,患侧平均弥散系数为(0.37±0.05),健侧平均弥散系数为(0.94±0.10)。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其脑梗死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确诊率,早诊断早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向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晚期卵巢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2月~2016年7月我院妇科收治的126例晚期卵巢癌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研究组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肿瘤减灭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肿瘤减灭术联合术后常规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有效率为73.02%, SD率为23.81%,PD率为3.17%,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66.67%,SD率为22.22%,PD率为11.1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85.35±27.56)min,少于对照组的(236.55±64.31)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338,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67.33±77.41)ml,低于对照组的(556.34±82.28)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461,P<0.05)。研究组患者残留肿瘤直径≤1 cm者38例(60.32%),1~2 cm者20例(31.75%),≥2 cm者5例(7.94%),对照组患者残留肿瘤直径≤1 cm者20例(31.75%),1~2 cm者21例(33.33%),≥2 cm者22例(34.92%)。研究组肿瘤减灭率(<1 cm)60.32%高于对照组的31.75%(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明显提高晚期卵巢癌肿瘤减灭率,减少术中出血。
作者:樊春梅;张虎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加味参芪仙补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再予以加味参芪仙补汤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参芪仙补汤辅助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可有效降低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临床总有效率。
作者:孟咸中 刊期: 2016年第33期
一、科学性指论文所介绍的方法、论点,是用科学方法来证实,经得起实践的考验。这就要求:(1)进行科研设计时有周密的考虑,排除可能干扰结果的不利因素;(2)设立必要的对照组,甚至双盲对照研究;(3)对实验和观察的数据,要进行统计学处理;(4)无论是理论研究或实验研究,对结果的分析要从本课题资料出发,得出恰当的结论,切忌离题空谈设想和抽象推理。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4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观察组则联合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结果观察组的TMPG灌注情况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能够保证更加确切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作者:楚艳贞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动脉内瘘实施血液透析的128例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64例患者实施常规的对症治疗,观察组的64例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每天口服1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防血栓出现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经过12个月的随访观察,有14例患者经过超声检查证实为内瘘血栓出现,占21.9%;对照组患者中有31例出现血管震颤及杂音等情况,占48.4%;观察组患者内瘘血栓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动脉内瘘血栓出现的疗效确切。
作者:平丽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放化疗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2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60例。对比两组生活质量。结果功能量表:观察组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量表:观察组疼痛、恶心呕吐和疲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单一症状量表:观察组腹泻、便秘、失眠和纳差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经济困难和呼吸困难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放化疗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荣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这里的专著包括多著者或个人著者的论文汇编、会议文集等。著录格式为:[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析出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医学论文内容千差万别,但写作有一定模式,一篇完整的医学论文的主体项目应包括:(1)文题;(2)作者署名;(3)摘要;(4)关键词;(5)引言(由此起才进入论文正文);材料和方法(或改为临床资料分析);(7)结果;(8)讨论;(9)参考文献。论著、综述、讲座等一般不宜超过5000字。多年来中外文期刊对论著文章的结构已形成了通用模式,正文内容主要由引言(Introduction)、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结果(Result)和(and)讨论(Discussion)等部分组成,英文简称为IMRAD。此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可根据其具体情况改动。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从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选取100例纳入本研究,治疗后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及运用功能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达到100%,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比对照组患者更好,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43.6±14.5)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针对神经内科脑卒中疾病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
作者:王春荣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渐进式教学法应用于在泌尿外科研究生教学实践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实习的72名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6名。传统组实施传统带教学习,实验组实施渐进式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学习积极性,实习后病历书写和病例分析、考试成绩以及教学满意度情况。结果实习之前,两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显著差异,实习后,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较好, P<0.05。另外实验组在学习满意度与对病例书写分析方面,考试成绩也好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泌尿外科研究生在带教过程中实施渐进式教学法,可全面提升其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欲望,提升实际操作水平。
作者:梁凯 刊期: 2016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