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阳
目的:探讨农业大学女大学生缺铁性贫血与肥胖情况的关系。方法以农业大学自愿参与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健康问卷调查的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3250例。分析其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并探讨缺铁性贫血与肥胖的关系。结果肥胖及超质量女大学生、体质量正常女大学生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0%、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肥胖及超体质量女大学生缺铁性贫血的因素包括偏食、零食、肉食、月经、水果、血制品。结论需加强女大学生健康宣教,促使其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减少肥胖及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作者:赵春慧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中药疏肝和胃汤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施不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后IL-lβ、TNF-α、MDA指标结果均低于对照组, GSH-PX、SOD指标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疏肝和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能够取得理想效果,有效改善血清中各项指标水平。
作者:张澍鸿 刊期: 2016年第33期
实验研究:一般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药理、生物、寄生虫和流行病学等实验研究。主要包括:(1)对各种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实验、外科手术实验。(2)对某种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体外实验。(3)某些药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虫实验。(4)消毒、杀虫和灭菌的实验。临床分析:是对临床上某种疾病病例(百例以上为佳)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新建议、新见解,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评估基于PACS/RIS系统建立的“典型征象”比较影像数据库在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建立并完善基于PACS/RIS系统的“典型征象”比较影像数据库并用于实习教学中,通过比较理论考核、应用考核和量表评分等,评估其在实习教学的优势。结果“典型征象”比较影像学数据库教学效果优于常规实习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对影像征象细节把握、对疾病病理生理知识的理解以及对疾病影像检查的优化选择方面效果突出(P<0.05)。结论该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主动性;方便教师对影像大课的备课;有助于建立网络课程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作者:王玉辉;史河水;亓来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分析肾脏病学临床PBL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医学院90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BL教学组与传统教学(LBL)组,各45名;LBL组同学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方法,PBL组学生实行PBL教学模式。结果 PBL组学生平均总分(363.3±25.6)分,高于LBL组(268.8±24.4)分;同时在求真量表、好奇性量表、思想开放量表、系统性量表、批判性思维、自信心量表、分析性量表7个方面,PBL组学生平均得分也均高于LBL组(均P<0.05)。结论 PBL教学模式整体教学效果更加优秀,可有效地提高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武煜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分析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26 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PA、PRI和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MPA和PRI均得到显著改善(P均<0.01)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均<0.01);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7/6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2/6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血小板药物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MPA和PRI情况,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刘菁松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对比分析CT与MRI诊断鼻咽癌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CT与MRI检查,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鼻咽部、颅底部、咽旁间隙和海绵窦进行扫描,MRI诊断鼻咽癌的准确率均高于CT,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咽癌的诊断MRI优于CT,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梁永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在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95例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被分为全切组和次全切组,前者行甲状腺全切手术,后者行甲状腺次全切手术。对比手术效果。结果全切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均较次全切组缩短(P<0.05);全切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于次全切组(P<0.05)。结论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可有效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复发。
作者:刘秀云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了解漯河市孕产期口腔卫生习惯及口腔保健知识,为漯河市及区县卫生和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孕产期口腔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按全国第3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WHO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对漯河市3个城市地区和2个农村地区的321名孕产期进行了调查。结果漯河市孕妇关于导致龋齿发生因素及龋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较差,牙龈出血占87.9%,孕妇在孕期口腔就诊情况仅占3.2%。结论漯河市孕期口腔健康状况较差,应采取有效措施,开展社区口腔卫生服务,为进一步开展孕期口腔保健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赵树娟;刘彦杰;吴彩琴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氢氧化钙糊剂医治根尖周炎的疗效与价值。方法回顾性择取资料,选出139例在本院施以根管充填术的根尖周炎患者,将70例施以氢氧化钙糊剂疗法的患者归为填充1组,将实施替硝唑封闭剂的69例患者归为填充2组。评比组间的成效、患者满意反馈及不良影响。结果(1)填充成效:填充1组填充成效优于填充2组,不易脱落不易感染,(P<0.05);(2)不良影响:填充1组根尖周感染病例少于填充2组,牙痛患者较少(P<0.05);(3)患者满意评比:填充1组患者满意分值高于填充2组,合格率更高(P<0.05)。结论氢氧化钙对根尖周病的治疗成效凸显于替硝唑封闭治疗法,不仅不良影响少,而且医治的有效率也较高。
作者:赵越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技术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8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设置为实验组,另收集同时间段的85例非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设置为常规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ESAT-6、CFP-10、ESAT-6/CFP-10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4.71%、75.29%、90.59%,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采取T-SPOT.TB的临床诊断价值显著,诊断阳性率高。
作者:杜晓;马显军;苏日娜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评价床旁综合实践能力考核教学法(床旁教学法)对普外科护生的教学效果。方法将73名普外科护生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实施传统教学和床旁教学。出科前对护生进行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并对护生、护士和患者进行三方满意度评分调查。结果两组护生的理论知识考核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床旁教学组的操作技能考核优良率为89.47%,高于传统教学组的71.43%;床旁教学组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均分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护生对教学效果满意度评分、管床护士及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评分,床旁教学组的均分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教学法提高护生对专科操作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提高其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于海燕;许睿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个体化人性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通过电脑随机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接受个体化人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律失常、肌酐水平上升以及脑卒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人性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症护理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曾谊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全内窥镜下侧后路精准减压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减压效果及疗效。方法对27例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行侧后路精准减压,术后随访,记录术前1 d、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年ODI评分、下肢痛VAS评分。结果27例患者均在局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椎间孔面积由手术前的(46.89±5.89)mm2扩大到(112.52±26.13)mm2(P<0.01)。患者腰痛及下肢痛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VAS下肢痛评分由术前(6.71±0.72),改善到术后3月(2.85±0.77),术后6月(2.81±0.41),术后1年(2.71±0.47)(P<0.05)。ODI评分由术前(71.11±6.08),改善到术后3月(27.26±5.18),术后6月(2.59±1.81),术后1年(12.74±1.59)(P<0.05)。结论全内窥镜下侧后路精准减压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可以充分减压神经根,快速缓解患者下肢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脊柱微创手术技术。
作者:康然;周小阳;孙道喜;顾军;邓蓉蓉;戴春岗;陈方庆;张仕兵;谢林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评价超早期脑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平均每组34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发病后7~72 h内接受治疗,试验组发病后6~7 h内接受治疗。采用超早期脑血肿碎吸引流术为两组患者实施治疗,评定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GOS评分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6~7 h内采用超早期脑血肿碎吸引流术效果确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徐长永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肝癌介入治疗中综合护理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接受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80例进行分组回顾分析。普通组行单一治疗性护理,综合组应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术护理满意度、1年生存率;术后血肿、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情绪状态、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综合组相较于普通组介入术护理满意度、1年生存率更高,P<0.05;综合组相较于普通组术后血肿、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更少, P<0.05;护理前两组情绪状态、生活质量相似,P>0.05;护理后综合组相较于普通组情绪状态、生活质量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肝癌介入治疗中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对手术的影响,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存活率。
作者:徐桂芹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4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观察组则联合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结果观察组的TMPG灌注情况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能够保证更加确切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作者:楚艳贞 刊期: 2016年第33期
医学论文内容千差万别,但写作有一定模式,一篇完整的医学论文的主体项目应包括:(1)文题;(2)作者署名;(3)摘要;(4)关键词;(5)引言(由此起才进入论文正文);材料和方法(或改为临床资料分析);(7)结果;(8)讨论;(9)参考文献。论著、综述、讲座等一般不宜超过5000字。多年来中外文期刊对论著文章的结构已形成了通用模式,正文内容主要由引言(Introduction)、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结果(Result)和(and)讨论(Discussion)等部分组成,英文简称为IMRAD。此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可根据其具体情况改动。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明确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的8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并通过χ2检验及二元回归分析血管再通的风险因素。结果结果显示短期抗凝治疗(P=0.03)及深静脉血栓部位(P=0.04)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风险因素。再经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而短期抗凝治疗为延迟再通的独立风险因素(OR=3.021,95%可信区间:1.100~8.264, P=0.032)。结论抗凝治疗小于3个月而非血栓部位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延迟再通的独立风险因素。
作者:虞丰;张茹虎 刊期: 2016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