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个体化人性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曾谊艳

关键词:个体化人性护理, 老年高血压患者, 并发症护理,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人性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通过电脑随机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接受个体化人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律失常、肌酐水平上升以及脑卒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人性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症护理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全程护理干预对经尿道膀胱镜检查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评价全程护理干预在经尿道膀胱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7月,筛选患者420例,随机对照研究,常规组、干预组各入选患者21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全程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术中协助固定体位率、应用镇痛药物率、术后并发症率、不良事件合计率低于常规组,干预组服务态度、舒适度、护理技术、环境的满意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尿道膀胱镜检查患者开展全程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满意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作者:王艳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综述的格式和写法

    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前言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主体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论根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述。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如何撰写论文的“结果”

    把全部原始资料集中起来,在处理这些原始资料时,应是随机,客观地加以分析,不应有意无意地加以挑选。对于一些阴性结果,不必一一列出。尽量组织严密,符合逻辑、进行对比观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渐进式教学在泌尿外科研究生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渐进式教学法应用于在泌尿外科研究生教学实践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实习的72名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6名。传统组实施传统带教学习,实验组实施渐进式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学习积极性,实习后病历书写和病例分析、考试成绩以及教学满意度情况。结果实习之前,两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显著差异,实习后,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较好, P<0.05。另外实验组在学习满意度与对病例书写分析方面,考试成绩也好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泌尿外科研究生在带教过程中实施渐进式教学法,可全面提升其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欲望,提升实际操作水平。

    作者:梁凯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24例食管癌术后放疗同步紫杉醇加顺铂方案化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食管癌术后放疗同步紫杉醇加顺铂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8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根据术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和不良发生情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100.00%,生存率为83.33%,观察组患者的病情控制率和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可有效提高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崔玉国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OSCE模式与传统考核模式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s,OSCE)模式和传统考核模式在临床医学生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274名日照市人民医院2008~2015年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76名传统模式、98名OSCE模式)进行考核体系评价研究,自行设计评价量表,比较OSCE模式与传统考核模式在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采用OSCE模式培养的医学生在病史采集(80.6%)、医患沟通(78.02%)、临床思维能力(70.41%)、技能操作(70.41%)及综合评价(81.6%)等方面,考核成绩优于传统模式(均P<0.05);在基础理论方面,OSCE模式(79.6%)低于传统模式(8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CE模式在提高临床医学生实践技能方面更有优势。

    作者:冷静;张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如何撰写论文的“序言”

    简要介绍有关本课题研究的一般情况,包括动机、过去研究的情况、方法、目的和所获得的主要成果或特点。这段文字不宜超过200字。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从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选取100例纳入本研究,治疗后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及运用功能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达到100%,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比对照组患者更好,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43.6±14.5)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针对神经内科脑卒中疾病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

    作者:王春荣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生物共振治疗仪对儿童过敏性紫癜变应原检测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生物共振治疗仪(MORA)对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77例)和脱敏组(177例),分别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以及药物联合MORA治疗。结果两组的治疗前后临床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敏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7.42,P<0.01)。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可找到过敏原,且MORA生物共振仪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安全有效。

    作者:刘琬椿;吕梅;冯利娇;张浩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肾脏病学临床PBL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肾脏病学临床PBL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医学院90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BL教学组与传统教学(LBL)组,各45名;LBL组同学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方法,PBL组学生实行PBL教学模式。结果 PBL组学生平均总分(363.3±25.6)分,高于LBL组(268.8±24.4)分;同时在求真量表、好奇性量表、思想开放量表、系统性量表、批判性思维、自信心量表、分析性量表7个方面,PBL组学生平均得分也均高于LBL组(均P<0.05)。结论 PBL教学模式整体教学效果更加优秀,可有效地提高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武煜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氢氧化钙在根尖周病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氢氧化钙糊剂医治根尖周炎的疗效与价值。方法回顾性择取资料,选出139例在本院施以根管充填术的根尖周炎患者,将70例施以氢氧化钙糊剂疗法的患者归为填充1组,将实施替硝唑封闭剂的69例患者归为填充2组。评比组间的成效、患者满意反馈及不良影响。结果(1)填充成效:填充1组填充成效优于填充2组,不易脱落不易感染,(P<0.05);(2)不良影响:填充1组根尖周感染病例少于填充2组,牙痛患者较少(P<0.05);(3)患者满意评比:填充1组患者满意分值高于填充2组,合格率更高(P<0.05)。结论氢氧化钙对根尖周病的治疗成效凸显于替硝唑封闭治疗法,不仅不良影响少,而且医治的有效率也较高。

    作者:赵越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在医学生临床外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外科临床见习是临床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当前见习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新的医学发展模式的需要。我院外科在临床带教过程中采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优化外科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取得良好效果,为临床教学提供参考。

    作者:王忠利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脑梗死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与对照组(苯磺酸氨氯地平)。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崔英林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我院辅助用药的现状及管理模式初探

    目的:加强辅助用药的管理,控制辅助用药滥用情况,促进临床医师的合理用药,建立辅助用药的管理模式。方法建立我院的辅助用药目录,通过应用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我院医院2015~2016年辅助用药的用药金额、用药数量等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对辅助用药的处方及医嘱进行点评。结果我院现阶段使用的辅助用药的数量及金额正在逐渐递增,对于处方及医嘱审核发现较多不合理性,临床药师联合行政部门就控制辅助用药滥用进行新的管理模式的探讨。结论我院制定关于辅助用药的管理模式,并顺利通过医院药事会的讨论。

    作者:汤逸斐;周志强;赵泉珍;杨喜芳;张丽凤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临床应用护肝药物的分析

    目的了解本院护肝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销售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分析法对本院2014~2015年护肝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销售前列的药物进行处方点评,对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2014~2015年间,舒肝宁、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注射液、甲硫氨酸维B1DDDs排序变化较大,其中异甘草酸镁的上升幅度较大,护肝药物在感染疾病科、肝胆胰脾科以及血液科等13个科室的应用频率较高,其中血液科达到了40.68%。护肝药物使用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皮炎、皮疹等。结论院内护肝药物种类较多,且作用效果不尽相同,其中新一代甘草酸制剂异甘草酸镁的药频度一直稳居前列,且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临床医师的一致认可。

    作者:吴钢;李树荣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急诊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急诊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在提高急诊护士核心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急诊科护士30名作为研究对象,自2014年4月~2015年6月对所有护士进行急诊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对培训前后护士专业知识水平、护理操作、急救技能、综合能力及患者对护理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培训前相比,培训后护士专业知识水平、护理操作、急救技能、综合能力及患者对护理的护理满意度均得到提高(P均<0.01)。结论将急诊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用于急诊护士的培训可提高急诊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护理操作、急救技能及综合能力,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赵永新;黄丽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针刺在治疗原发性失眠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针刺在治疗原发性失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16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80例、观察组8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刺百会、神庭、神门等穴位治疗。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进行评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项睡眠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但在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方面无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失眠症可有效改善睡眠状况,效果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特别是在改善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等方面。

    作者:赵兰慧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硝普钠治疗肾性高血压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硝普钠治疗肾性高血压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90例肾性高血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行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行硝普钠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60.0%);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呼吸及心率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肾性高血压急性左心衰竭采用硝普钠进行治疗可以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鸿远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依拉达奉治疗,观察组使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作者:李雪莲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延迟再通的风险因素分析

    目的:明确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的8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并通过χ2检验及二元回归分析血管再通的风险因素。结果结果显示短期抗凝治疗(P=0.03)及深静脉血栓部位(P=0.04)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风险因素。再经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而短期抗凝治疗为延迟再通的独立风险因素(OR=3.021,95%可信区间:1.100~8.264, P=0.032)。结论抗凝治疗小于3个月而非血栓部位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延迟再通的独立风险因素。

    作者:虞丰;张茹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