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压疮护理小组在老年病科压疮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吴春芳

关键词:压疮护理小组, 护理干预, 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病科患者常见压疮引用压疮护理小组进行干预后,对压疮的治疗与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9月收治的76例老年患者且并发压疮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压疮按发生部位(处),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2处压疮。实验组由压疮护理小组对其进行干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患者压疮的治疗与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压疮护理的效果发现,实验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3.54%,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79.02%,压疮护理小组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老年病科老年患者应用压疮护理小组进行干预,能缩短压疮创口愈合时间,提高压疮治疗效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接受产前筛查的600例孕妇,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在胎儿娩出或者引产之后对畸形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00例孕妇娩出胎儿有606例,通过二维超声发现畸形17处、联合二维与四维超声发现25处,通过临床证实畸形共有28处,联合二维和思维超声诊断符合率高于单独二维超声,对比组间差异结果显著(P<0.05)。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胎儿畸形的诊断率高,有助于降低出生缺陷、促进优生优育,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天颖;李婷婷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PBL教学法在呼吸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呼吸科实习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效果与学生满意度。方法选取105名2014年9月~2015年8月到呼吸科实习的临床医学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BL组与LBL组。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提高值及满意度。结果 PBL组和LBL组考核成绩提高值分别为(12.83±6.69)分、(9.80±6.41)分,满意度分别为(43.47±2.55)分、(38.50±2.16)分,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法应用于呼吸科实习教学中,教学效果好、学生满意度高,建议在本科实习教学中使用。

    作者:孙峰;玛丽叶古·阿吾提;王在义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护理配合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护理要点,探讨其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重要性。方法对2009年1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记录患者采取的术中护理配合措施及住院期间的其他相关临床资料,评估术中护理配合的重要性。结果4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05.0±12.1)min,术中平均出血(194.6±27.2)ml,平均住院时间(10.2±2.3)天。术后所有患者均安全返回病房,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结论患者体位的摆放,术中器械的传递及术后的搬运等配合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配合要点,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必要环节。

    作者:郝颖;马淑萍;肖振侠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探讨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

    目的:研究卡前列甲酯栓(卡孕栓)联合缩宫素应用于产后出血中的预防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以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1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80例。对照组实施缩宫素预防及一般护理,观察组予以卡孕栓联合缩宫素,并实施综合护理。观察两组产后2 h、24 h的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分别为(151.08±16.98)ml、(225.97±31.14)ml,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卡孕栓联合缩宫素,并实施有效护理,能够预防产后出血,效果好、安全性高。

    作者:吴白玲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HER-2过度表达乳腺癌的疗程效果及护理

    目的:分析HER-2过度表达乳腺癌采用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本院肿瘤化疗二科54例乳腺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化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曲妥珠单抗;使用曲妥珠单抗时,严格执行用药配伍标准、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缓解率92.6%,大于对照组68.0%,P<0.05;对照组的副反应率37.0%,明显大于研究组1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曲妥珠单抗用于乳腺癌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疗效,通过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和预防曲妥珠单抗的副反应,降低患者痛苦,适合临床深入研究和使用。

    作者:刘丹凤;汪锦飘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糖尿病诊断中血糖与尿糖检验价值比较分析

    目的:观察比较糖尿病诊断中血糖与尿糖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10例(2013年5月~2016年5月)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血糖与尿糖检验。比较糖尿病患者检验后的尿糖水平、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结果检测后,110例糖尿病患者中共检测出尿糖阴性患者10例,占比9.09%,其中2例为空腹血糖正常,在尿糖阴性中占比20.00%,3例为餐后2 h血糖正常,占比30.00%;血糖检验中,空腹血糖正常7例,占比6.36%;明显升高78例,占比70.91%;餐后2 h血糖中正常8例,占比7.27%;血糖明显升高76例,占比69.09%。结论尿糖检验为阴性可作为临床上排除糖尿病的诊断依据,同步进行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的检验可保证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闫岩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三级综合性医院医学影像教学系统的探索和设计

    目的:为了满足当前大型综合性医院医学影像教学的需求,探索、设计符合综合性医院的医学影像教学系统。方法首先对影像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内部发放调查问卷,分别对老师及学生的教学需求进行调研,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统计。结果根据影像学教师及学生的需求设计相应的影像教学系统。结论探索和设计符合大型综合性医院医学影像教学系统,有利于提高各阶段医学生医学影像知识的获取。

    作者:殷焱;吴晓芬;华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降低气管插管患者面部皮肤撕裂伤发生率的质量改进

    目的:降低气管插管患者面部皮肤撕裂伤发生率。方法统计2015年9~11月气管插管患者面部皮肤撕裂伤发生率为8.15%。成立质量改进小组,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皮肤撕裂伤的相关知识,修订气管插管固定护理流程,加强临床指导和督查。结果改进后皮肤撕裂伤发生率为2.73%,较改进前8.15%下降。结论开展专项护理培训,修订气管插管固定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技巧,加强临床监测和督查,可以降低气管插管患者面部皮肤撕裂伤发生率。

    作者:周晶;宋燕波;姜亚娟;杨丹丹;褚敏娟;周月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选题的基本方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心肌梗死后左心衰竭70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多巴胺与硝普钠联合应用于心肌梗死后左心衰竭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的70例心肌梗死后左心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症状缓解及住院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概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为(2.89±1.67)d,住院时间为(10.15±2.42)d,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巴胺联合硝普钠应用于心肌梗死后左心衰竭的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病情,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李晓琼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汉黄芩素对人肝癌SMMC-7721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汉黄芩素对SMMC-7721细胞的抑制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Western-blot检测细胞凋亡通路中关键蛋白Pro-caspase-9和Pro-caspase-8的表达水平。结果汉黄芩素能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作用癌细胞后,Pro-caspase-9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ro-caspase-8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汉黄芩素能够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汉黄芩素通过线粒体信号通路促进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凋亡,汉黄芩素作为抗肝癌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晓东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进行双语教学改革的探索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已成为各教学单位关注的重点。随着我国对英语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双语教学已成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全面提升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本文将阐述对医学免疫学实验课开展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以提高医学免疫学的教学效果。

    作者:宋小天;杨建岭;刘伟;杨丽娟;张征峥;马翠卿;高雪;魏林;姚智燕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案例教学法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理论教学中的初步实践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理论教学中的实践。方法随机选取2012~2013级临床专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生122人为对照组采用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教学;2014~2015级临床专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生118人为观察组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教学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及考试比较评估两种教学方法。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能显著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P<0.05)。观察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病例分析成绩以及总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提高临床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等,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成绩。

    作者:刘翔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高压氧综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将80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高压氧综合治疗。对比两组脑卒中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和VFSE吞咽障碍程度评分。结果观察组脑卒中患者治疗后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应用高压氧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作者:张宪坤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医学论文中统计研究设计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探讨前置胎盘剖腹产手术观察与出血处理方法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剖腹产手术观察与出血处理方法。方法对选取的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单一催产素,单独使用欣母沛,宫腔填纱加欣母沛和宫腔填纱加催产素治疗,对患者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输血量和住院天数等资料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使用宫腔填纱加欣母沛能有效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论宫腔填纱加欣母沛适合运用于前置胎盘剖腹产手术的出血处理。

    作者:王敏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探究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所收治30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执行常规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执行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成效、麻醉当中各阶段血压、心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插管时、切开后与拔管时的心率分别为(78.8±7.5)次/分、(75.3±7.3)次/分、(78.2±7.6)次/分,血压分别为(82.7±5.6) mm Hg、(81.4±5.6)mm Hg、(82.2±5.0)mm H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可以提高麻醉效果,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田军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探讨咪达唑仑与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的影响

    目的:分析将盐酸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应用于子宫切除手术患者麻醉中,对于患者麻醉的恢复期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我院行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96例,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麻醉的效果。结果手术后,研究组患者MAP (80.59±6.27)mm Hg、PCO2为(43.62±2.58)mm Hg、HR(65.48±5.42)次/分,分别与对照组患者的(96.75±10.25)mm Hg、(50.67±3.46) mm Hg、(81.64±5.71)次/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盐酸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应用于子宫切除手术患者麻醉中,可以改善患者各项指标。

    作者:曹亚利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的护理

    心脏骤停是临床危急的病症,如不及时救治,患者的生命会受到威胁。随着心肺复苏(CPR)技术和临床新研究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比率大幅提升,但目前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仍然很低。ROSC患者的心脏骤停情况刚刚好转,状态仍然很不稳定,进入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后,在积极治疗原发病、机械通气、降低脑损伤、提高重要脏器的灌注及营养支持的同时,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减少ROSC患者的病死率极为重要。本研究总结过去的护理经验,结合本科室开展的护理技术,对ROSC的护理提供一些经验分享。

    作者:邓飞;宋燕波;陈华玉;崔云云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探讨成分血合理使用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继续出血的影响

    目的:研究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继续出血中合理使用成分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6月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两组,采取临床申请单发血作为对照组,采取输血科参与构建的方案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检验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红蛋白(HGB)、凝血原酶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成分血合理使用方式应用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可以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许丽影;王会子;赵巍;于涵 刊期: 2016年第34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